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如何評價李鴻章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號少荃、儀叟,別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肅毅侯。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在職期間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參與洋務運動,積極倡建近代海軍、建立北洋水師;最終卻不得不以外交代表身份簽署《越南條約》《馬關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如何評價李鴻章

李鴻章在簽完《辛丑條約》後吐血不已,最終病死,諡號文忠,追贈太傅。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同年,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數萬人赴中原對捻軍作戰。

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其後,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

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李鴻章是一位“變法”論者,他把“內須變法”作為推行“洋務新政”的綱領性口號,採取了一系列變通“祖宗之成法”這樣觸動時忌的措施,要求把具體的洋務的興辦與某種程度的“改革”結合起來。本文擬對李鴻章的改革主張與實踐作一探討。

在近代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和清政府的腐敗,最早發出“變法”、改革呼籲的是在鴉片戰爭期間一批地主階級的改革派,如魏源、龔自珍等。著名思想家魏源首先從鴉片戰爭的炮火中清醒過來,於《南京條約》簽訂後的1842年開始編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光輝思想和改革弊政的主張。但真正把有近代意義的“變法”、改革首次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包括李鴻章在內的洋務派官僚。

但史實表明,在主張借法自強的洋務派首腦人物中,與洋務運動相始終,站在這股潮流前面盡力呼籲變法的只有李鴻章一人。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

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衞國有利的一面。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

Tags: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