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白月光硃砂痣比喻什麼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3.26W

白月光:可望而不可即的摯愛,以及我們對於愛情最美好的想象;硃砂痣:永遠深記的愛情,留在心中無法忘懷。

白月光:可望而不可即的摯愛,以及我們對於愛情最美好的想象。

硃砂痣:永遠深記的愛情,留在心中無法忘懷。

白月光

白月光,指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事物,一直在自己心上卻不在身旁。原出自張愛玲的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

“白月光”一詞最早出自張愛玲的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白月光通常指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物,一直喜愛,卻無法觸碰。硃砂痣通常代指心心念唸的心上人、念念不忘的初戀這樣的意向。

現部分引申用於偶像、虛擬角色等。

書中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寄予希望卻無法擁有的人叫白月光,擁有過卻無法再擁抱的人叫硃砂痣,看似寫的是生命中總有一個人錯過了卻再也難忘,但其實是諷刺男人的喜新厭舊,陳奕迅的《紅玫瑰》和《白玫瑰》也是引用這個意思,“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白月光硃砂痣比喻什麼

“硃砂痣”,出於張愛玲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

國才女張愛玲,不到10歲就完成了一本屬於自己的小説,從此以後的每一年裏,都會發表不少於1篇的作品。1943年,因為創作的作品《傾城之戀》後,享譽了整個文壇,乃至現在,還有很多張愛玲的粉絲,而張愛玲也被稱為"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

張愛玲的作品,寫出了那個時代女性的自私、軟弱和奴性,她對人性、生命的感悟有很深的理解。難以想象,她有過什麼樣的經歷,才能把女性看得如此明白。

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孤獨無愛的童年讓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堅強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