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玄之又玄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9.1K

意思是:形容事理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玄之又玄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玄之又玄

成語發音:xuán zhī yòu xuán

成語解釋:形容事理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成語出處: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反義詞: 通俗易懂 

成語例句:唐 劉知幾《史通 敍事》:“能損之又損,而玄之又玄,輪扁所不能語斤。”



玄之又玄什麼意思

玄之又玄,發音 xuán zhī yòu xuán,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

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多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出處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段文字通過一種正面和肯定的方式對"道"作了界定和描述,道是宇宙的終極本體和萬物存在的總根源,超絕名相,難以規定。"玄"訓詁義為"幽遠,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而幽又訓為"隱"。

道在本質是有(現象,功用)和無(本體,本原)的統一。"玄之又玄"即用以遞進否定的方法形容"道"體的幽深神妙以及創生萬物過程的深奧難測。

國學大師湯一介先生曾指出:"在中國哲學中把'否定'作為一種論證方法也許可以説是老子最早加以運用和運用得最為出色的。以後中國的許多哲學家都採用'否定'的方法作為他們建立哲學體系的重要方法,由於這種方法不肯定什幺,又往往被稱之為'負的方法'。

''湯先生還進一步闡釋道:"説它是什麼,就是對它有所肯定,可是肯定了這一面,必然會否定另一面,因此不能説它'是什麼',而只能説它'不是什麼'。"

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就是這樣一種方法,通過否定而達到肯定。"無為"是對"為"的否定,那麼"無不為",就是對"為"的肯定,或者説是對無不為的否定之否定。作為一種方法論的公式,她通過否定達到肯定。

老子認為,通過否定達到肯定,是道的特性,因為老子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要通過否定而達到肯定。所以説,通過否定達到肯定是道的特性,是老子認識的一個原則。

玄之又玄的意思

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多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道家經典,玄之又玄,可以用現代文字表示和解釋,否定之否定,量變質變,對立統一,千變萬化,變來變去,陰陽消長。道經中:無有相生,長短相形等,均是玄之又玄的體現。出自《老子》(又名《道德經》)

“玄之又玄”成語造句

1、唐·劉知幾《史通·敍事》:“能損之又損,而玄之又玄,輪扁所不能語斤。”

2、有些人把氣功吹得玄之又玄,故意給它抹上一層神祕的色彩。

近義詞: 百思不解

成語玄之又玄是什麼意思

玄之又玄

[讀音][xuán

zhī

yòu

xuán]

[解釋]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多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出處]先秦·李耳《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例句]唐·劉知幾《史通·敍事》:“能損之又損,而~,輪扁所不能語斤。”

[近義]百思不解,深奧無極,渺不可測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什麼意思?

釋義: 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多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出處 《老子》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學本來是哲學上的一個用語,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以《老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

在近代泛指一切研究不可知本體的學説。

眾妙之門,即“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眾妙之門,就是玄牝——即,各種觀念得以生髮和傳遞的源頭所在。

“穀神”——谷,本意是山澗匯流的窪地,穀神就是指“神”彙集到一起。

而“神”乃是凝固的“元”,元是變動不拘充滿活力的,神實際上是元的固化形式,用海德格爾的思想來説,神是元的是完成之物(死物)。

而元,即無,即大一,即萬物本源處開始的整體性(用西哲的説法就是“一是一切”)。

穀神不死,意思是從元凝固出來的那些神重新匯聚起來,即固化的形式重新整體性的納入視野,然後在整體中重新看到那變動不拘的“元”,穀神不死就是返本歸元,重回到“元”就會發現“元”即玄牝——牝,母牛,取其“雌”之意,即“能生養延續”之意。

玄的意思下面有介紹,玄牝的意思就是:能生養能延續的那個奧妙所在。

參考資料:

玄學又稱新道家,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説,產生於魏晉。

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

也可以説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

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

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學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

道家玄學也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

學術要旨

玄學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説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

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

“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

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

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

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它是在漢代儒學(經學)衰落的基礎上;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

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

魏晉玄學指魏晉時期以老莊(或三玄)思想為骨架,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

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本末有無”問題,即用思辨的方法討論關於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的問題,也就是説它一種遠離“事物”與“事務”的形式來討論事務存在根據的本體論形而上學的問題。

它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企圖使中國哲學在老莊思想基礎上建構把儒道兩大家結合起來極有意義的哲學嘗試。

在哲學上﹐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上的貴無與崇有兩派。

基本特點

①以“三玄”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以《老子》、《莊子》註解《易經》。

②以辯證“有無”問題為中心。

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玄學貴無派把“無”作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統一性的基礎;崇有論者裴頠、楊泉等則認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為體。

③以探究世界本體為其哲學的基本內容。

貴無派把“無”當作“有”的存在根據,提出了“以無為本”的本體論思想;郭象則主張獨化説,認為“有”是獨自存在的,不需要“無”作為自己的本體。

Tags:玄之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