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朝聞道,夕死可矣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意思是: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朝聞道,夕死可矣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朝聞道,夕死可矣

成語發音: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

成語解釋: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成語出處:《論語 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成語繁體:朝聞道,夕死可矣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世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朝聞夕死  朝聞夕沒 查看更多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明·朱權《衝漠子》第三折:“你既覺悟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卻怎麼剗地怕風濤。”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是什麼?

【拼音】 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

【解釋】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 《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例子】 無

【相關】百度“朝聞道,夕死可矣”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 朝聞道夕死可矣原文

1、朝聞道,夕死可矣釋義: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2、《論語·里仁篇》原文如下: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

解釋:

(1)現在知道了道理,那麼就讓過去做錯的事情就過去吧,從現在開始就按照“道”來做吧。(2)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3)如果早上明白了人生的意義,那麼,就算晚上會死去,也是值得的。(4)如果早上聞到了(你懂得和諧),那麼,你晚上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險。

一般按第一種來解釋

第一種可以知道“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個國家裏,一個人早上能達成了一直堅持的理想。實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仁政),那麼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但在這裏絕對不能簡簡單單的把“聞道”二字看作等閒的“明白道理”那就未免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了。第二種是把‘道’理解為‘實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仁政)’,不是這樣的解釋,意思是説,一個人如果早上知道了道的意義,那晚上死了也值得了。這裏的道不是實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仁政),而是一直以來執着追求的東西,忽然發現不那麼重要,這不是要人得到,而是要人放得下。這裏的“道”是沒有慾望。

通過解釋我們可以瞭解到古人們對於崇高的思想境界的一種追求。也教育着人們學無止境,對於學習的追求應該是無止境的,並不是人到老年就可以放棄去對學習、思想上的探究。也是對自己一直所追求的理想的一種肯定與執着。(自己的理解)

朝聞道夕死可矣是什麼意思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思是:指的是宇宙間的一切法則、道理。即“道可道非常道”。而並非是一般人通過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早上聽到(或明白了)一個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

出自:孔子·戰國《論語》: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準則。“朝聞道,夕死可矣 ”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義之道”。懂得了仁義的 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衞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這是孔子的道德價值觀,這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句話所包含的深刻的內涵。這一內涵從孔子的一生、從《論語》一書的思想精髓中可以得到印證。

擴展資料:

後世紀念

孔廟

在中國古代建築類型中,堪稱是最為突出的一種,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佈着2000多座孔廟,其中中國國內1600多座,而國內保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餘座,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自漢代以後,各地祭孔活動延續不斷,在各地逐漸建成孔廟。其中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的孔廟為本廟,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陽等地都有孔廟。

朝聞道,夕死可矣是啥意思???

意思是: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覺得遺憾了,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原文: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説:“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仁德了。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擴展資料:

“朝聞道,夕死可矣”賞析

孔子為復周禮窮其一生,其核心思想是仁義和維護仁義的禮。周朝是分封制的王朝,説白了,就是諸侯和天子是親戚關係,諸侯與次級諸侯也是親戚關係,大家都是親戚,親戚之間自然講的自然就是仁、義禮嘛。而這些道德禮儀性的東西,適合周朝分封制的政治生態。

要知道,當時是“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以仁義,是諸侯間維持關係,天子保有地位的一種約束手段。孔子所説的道,目地就是維護這種穩定關係。孔子周遊列國,遊説、兜售其思想學説,無奈,統治者無人搭理,眼看着自己的思想無人問津,必定相當着急。

當時,孔子處在分封制瓦解,新秩序建立的歷史變革期,各個諸侯國國君需要的是,一種可以應對新秩序的治理方法。此時,各個學派的爭論,本質上都是在為統治者治理新秩序而出謀劃策,大多數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走上了復古之路,其道自然不被世人接受。

所以才發出了“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言論。另外,孔子是很少談論關於死的內容,此處卻説“朝聞道,夕死可矣”,從常理推測,孔子應該知道自己的“道”不可能實現,僅是一種奢望,輕易言死,只能説明其道要實現太難了,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

就如我們平時説的:要是能怎樣怎樣,就算死,也值了。為什麼敢這麼説,因為明知那個怎樣怎樣的內容不可能實現。朝聞道,夕死足矣。其實孔子真正地意思是:如果在早上聽到自己的仁義之道,被某個諸侯國國君接受並實施了,那即使晚上死去,也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這是理想實現之後的一種雖死無憾的滿足,可以這麼譯:如果在早上,知道自己的終極目標實現了,晚上即使自己因此事而死,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朝聞道,夕死可矣

Tags:朝聞 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