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一朝之忿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意思是:朝:早晨;忿:氣忿。一時的氣忿。

一朝之忿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一朝之忿

成語發音:yī zhāo zhī fèn

成語解釋:朝:早晨;忿:氣忿。一時的氣忿。

成語出處:《論語·顏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一時的氣忿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小人一朝之忿,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盡也。(《二程全書 粹言二》)



一朝之忿的意思是什麼?

【拼音】 yī zhāo zhī fèn

【解釋】 朝:早晨;忿:氣忿。一時的氣忿。

【出處】 《論語·顏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例子】 小人 一朝之忿 ,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盡也。(《二程全書·粹言二》)

【相關】百度“一朝之忿”

一朝之忿的意思,反義詞,近義詞

詞目,一朝之忿,發音,yī zhāo zhī fèn,釋義,朝:早晨;忿:氣忿。一時的氣忿。,引用,《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寵虢公周鄭交質 助衞逆魯宋興兵 ...母,何忍仇其君?但隱忍歲餘,入周朝覲,周王必有悔心,主公勿以一朝之忿 ,而傷先公死節之義。”大夫祭足曰:“以臣愚見,二臣之言... 《後漢演義》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 ...肆忿,取破家之禍;翹企延頸,待望仇敵,委慈親於虎狼之牙,以逞一朝之忿 。言之傷心,聞者流涕。若乃天啟尊心,革圖易慮,則我將軍...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 ,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齊,非... 《三國志》卷五十三·吳書八·張嚴程闞薛傳 ...,但當拱手以待耳。今乃違必然之圖,尋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 ,既非社稷之重計,又開闢以來所未嘗有,斯誠羣僚所以傾身... 《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王珪等 ..."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耳。陛下發一朝之忿 而許殺之,既知不可而置之於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 《金史》卷七·本紀第七·世宗中 ...當死,而親老無侍。上曰:“在醜不爭謂之孝,孝然後能養。斯人以一朝之忿 忘其身,而有事親之心乎?可論如法,其親,官與養濟。”六... 《元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 ...:“金氏慕國威信,傒我來蘇,此民為賊所驅脅,有何罪焉?若不勝一朝之忿 ,非惟自屈其力,且堅他城不降之心。”乃皆釋之。初,仙之... 《論語》顏淵篇 ...“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遲問仁,子曰...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二十七 ...,將屠之。肖乃台曰:“反覆在賊,小民被其迫脅,何罪焉?若不勝一朝之忿 ,匪唯自屈其力,且堅他城下降之心。”殺叛者三百人,餘盡... 《論語註疏》卷十二·顏淵第十二 ...孔曰:“先勞於事,然後得報。”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論語註疏》卷十六·季氏第十六 ...理忤己,己必忿怒。心雖忿怒,不可輕易,當思其後得無患難乎?若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親,是不思難者也。“見得思義”者,言若有...

一朝之忿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為人處世,如果不能忍一時的鬱憤而處處爭強好勝,斤斤計較,睚眥必報,最終多會給自己招致大的禍患。

這兩句話是勸人不要逞一時之強,一時之義氣,遇事當三思而後行,以忍為上,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亦同“小不忍則亂大謀”之意。

“先勝則必後負,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的意思,再用名人的故事形容一下

先勝則必後負: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故事

先怒則必後悔:比較難找大例子,思考中。。。。。

一朝之忿,而亡其身:隋文帝廢除長子楊勇,改立次子楊廣,之後都看到了,楊廣成為中國的暴君之一,而且在隋文帝快死之際派人圍城,逼宮,甚至必死文帝

《論語·顏淵第十二》21: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論語·顏淵第十二》21: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如果有人膽敢説孔子的學問可以包治百病,能解決一切具體的問題。説這話的人,一定是在宣揚迷信。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得到一切迷信者的特徵——盲目相信。

孔子的學問更像是一個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中,可以安裝各種各樣的軟件和應用。兩千多年過去了,這個操作系統貌似還挺穩定,幾乎沒有形成過死機,這個操作系統直到現在為之,都是邏輯自洽的。雖然歷朝歷代的名家大儒,為這個操作系統打過不少補丁,但這些補丁,絲毫不影響它本身的運行,甚至從沒能改變過它的自我演進方向。

樊遲即樊須,名須,字子遲。春秋末魯國人,樊遲出道入仕較早,師從孔子時為之駕過車。作為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樊遲承襲孔子興辦私學,對發揚、傳播孔子學説起到過不小的作用。

這一天,樊遲追隨孔子游歷於舞雩之下,看老師心情不錯,便趁勢討問了幾個問題——崇德修慝辨惑。這幾個問題,並不新鮮,子張曾經問過“崇德辨惑”,樊遲也就加了個“修慝”。

一、到底如何“崇德”

子張討問時,孔子的回答是:“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意思是説,存心主於質樸忠信,又能聽聞義而力行之,便算得上崇德了。

樊遲同樣問“崇德”,孔子的回答是:“先事後得,非崇德與?”

到了樊遲這兒,孔子的回答多少有些潦草。意思是説:全心專注於做事,再去計較得,這不就是崇德嗎?

二、到底如何“辨惑”

實際上,孔子壓根沒有好好講過“辨惑”的問題。他老人家倒是挺樂意説説什麼叫“惑”,或者説“惑”的根源。

子張問時,孔子的回答是:“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這個時候,即便子張沒有為情所困,也一定是執迷着什麼的。

樊遲同樣問“辨惑”,孔子的回答是:“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意思是説:駕馭不住一時的氣忿,忘了自己生命的安慰,以及忘了父母親朋,這還不算是惑嗎?

很顯然,樊遲問“辨惑”時,與子張的“病”不同,夫子給的“藥”當然也是不同的。

三、修慝是怎麼回事

“慝”字,上半邊是“匿”,下半邊是“心”,慝是藏匿惡於心。修慝,是去除內心裏潛藏的惡。

樊遲問“修慝”,孔子給的建議是:“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

專注於自己心中之惡以勉力治而去之,而不是眼光向外,揪着他人之惡不放,這不就是修慝嗎?

表面上看,對於不同弟子所問的相同問題,孔子給出的答案是不同的。實際上,仔細追究,仍然是一個外向內求,人向己求的問題。説給子張聽的“主忠信,徙義”、“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如此,説給樊遲聽的“先事後得”、“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也是如此。都是教人從方向上做出調整。

作家李誕在《扯經》中調侃,對於僧眾而言,“諸般經義均系安身立命之技,練到能隨口占偈、指點迷津也就行了。”

孔子學問的最大好處,大概和佛教的經義差不多。沒必要各色人等的人生都經歷一遍,只需牢記“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總是能普度眾生的。與佛教經義完全不同的是,孔子不留戀過往,也不希冀未來,只專注於當下。所講的也是如何專注於當下的學問。

用後來曾國藩的話講:“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如果你認同曾國藩的這種人生態度,那不妨讀一讀孔子,準能讓你妥妥的、恰到好處的過好當下。

Tags:一朝之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