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大車無輗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02W

意思是:輗:古代大車車轅和橫木銜接的活銷。大車沒有輗難以前進。比喻人不守誠信難以立足

大車無輗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大車無輗

成語發音:dà chē wú ní

成語解釋:輗:古代大車車轅和橫木銜接的活銷。大車沒有輗難以前進。比喻人不守誠信難以立足

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成語繁體:大車無無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什麼意思?

意思是:孔子説:“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它怎麼能行走呢?”

這句話明確了“誠信”是立身為人的基本要求。信用是一個人的基本,如果這個人完全沒有信用可言的話,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

“輗”,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軏“,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小車指的是馬車。

古車基本以牲畜為驅動力,古車驅動裝置的作用就是將運轉部分與牲畜連接起來。古車驅動部分主要有“轅”和“軛”兩個部件。轅是一根稍微彎曲的長木,一頭與車軸相連,另一頭與“軛”垂直相交;軛的兩端以繩環扣在馬頸上。轅和軛之間用木銷子連接起來,大車(牛車)的木銷子稱輗,小車(馬車)的木銷子稱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牲畜的力無法傳導到車軸,車自然無法行駛。

孔子用“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誠信,非常生動地做出了這樣的註釋,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既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讀音是什麼?

大車無輗(ní),小車無軏(yuè)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怎麼處世,這就像牛車沒輗,馬車沒有軏一樣,那車怎麼能走呢?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和弟子的再傳弟子[春秋時期]《論語·為政》。

原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説:“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槓與橫木相銜接的銷釘,它靠什麼行走呢?”

擴展資料:

《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温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怎麼翻譯??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説:“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能做什麼。就好像牛車沒有大車轅和車轅前橫木相接的關鍵,馬車沒有轅前橫木兩端的木銷,它還怎麼行駛呢?”

出處: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論語·為政》

原文: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有人對孔子説:“你為什麼不去從政呢?”孔子回答説:“《尚書》上説,‘孝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孝悌的道理施於政事,也就是參與政事了,你以為要怎樣才能算是參與政事呢?”

孔子説:“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能做什麼。就好像牛車沒有大車轅和車轅前橫木相接的關鍵,馬車沒有轅前橫木兩端的木銷,它還怎麼行駛呢?”

作品介紹:

論語·為政,《為政》內容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温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敍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月,其何以行之哉. 是什麼意思?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1),小車無軏(2),其何以行之哉?”

「註釋」

(1)輗:音ní,古代大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

(2)軏:音yuè,古代小車車轅前面橫木上的木銷子.沒有輗和軏,車就不能走.

「譯文」

孔子説:“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此語出於《論語》,説明孔子對“信”的重視.在《論語》中,“信”有兩層含義: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對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羣體中,與人相處,得到別人的信任十分重要.《論語》記,弟子問孔子如何治國,孔子説要做到三點:要“足食”,有足夠的糧食;“足兵”,有足夠的軍隊;還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問,如果不得已必須去掉一項,去哪一項?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問,如果還必須去掉一項,去哪一項?孔子説:“去食.民無信不立.”可見,在孔子看來,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治國如此,其他事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什麼事都辦不成,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信任又是相互的.要得到別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講信用.孔子把忠與信並提,認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論語》中多處講到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把忠信作為修養的基本內容,要求每天檢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説,為政要做到恭、寬、信、敏、惠.他解釋“信”時説:“信則人任也.”只有講信用,人們才會信任你.

總之,只有得到人們的信任,辦事才能成功;只有自己講信用,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也就是説,只有人人講信用,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互信,社會生活才能正常地運行、發展.這就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的道理.

孔子以後,儒家思想在這個問題上又有發展,把信與誠相連,稱“誠信”.孟子説:“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從天道誠信來進一步説明人必須誠信的道理.誠,是實的意思.就是真實、實在,沒有虛假.天道,用今天的話説,是自然之道的意思.天地之間,日月星辰的運行,春夏秋冬的交替,花鳥魚蟲自然萬物的生長繁息,都是真實、實在的,沒有絲毫虛妄;虛妄的東西,在自然中不能存在.所以説,誠是“天之道”.既然自然之道真實無妄,人也就應該如此,也應該真實無妄.所以説,“思誠者,人之道”.這樣就深刻地説明了為什麼必須誠信的道理.有一位企業家,經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電視媒體採訪他,問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説就是靠的“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他説,世界是實實在在的,所以我們做人就要老老實實,做事就要認認真真.説的樸實無華,卻道出了“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的道理.

誠信,是天道之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讓我們重複一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典故: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出處: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評析」

信,是儒家傳統倫理準則之一.孔子認為,信是人立身處世的基點.在《論語》書中,信的含義有兩種:一是信任,即取得別人的信任,二是對人講信用.在後面的《子張》、《陽貨》、《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Tags:輗是 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