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恆星是什麼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4.82K

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是太陽,自身可以發光的球叫恆星,在太陽系中只有太陽是自身發光的,再沒有第二個可以自身發光的星球。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恆星是什麼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着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太陽與地球之間,大概隔了149597870公里,如果用光年來計算的話,那麼太陽與地球之間隔了1.58×10^-5光年。

第一個測量出地球到太陽之間距離的人是一位希臘的天文學家,在測量時,阿里斯塔克利用了的月相測量月亮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當月亮處於半月狀態時,太陽、地球與月亮之間形成一個直角,通過測量夾角,從而判斷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與月亮距離的19倍。在1672年的時候,另一位叫做喬凡尼的天文學家,利用視差等找到了火星的距離,從而測量出火星到太陽之間的距離。同時,他與另外一個朋友分別位於兩個城市,通過測量藿香相對於背景恆星的位置,一旦測出火星的距離,便能夠精確的計算出到太陽的距離。

大約45.7億年前,在一片巨大的氫分子云中,因為引力的原因,這些物質相互聚集,達到一定程度後發生了引力坍塌,大約10萬後,坍塌中心區域形成了太陽,周圍的區域慢慢形成了現在的星系系統。這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中,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整個星系都動盪不安,劇烈的碰撞不斷髮生,地球的衞星月球就是在碰撞中產生的,而太陽本身也在不斷變化,大約在太陽誕生5000萬年後,太陽內部的温度和壓力達到極限,導致了內部核心中的“氫元素”開始發生核聚變,至此太陽才成為一顆“主序星”。為什麼原始的太陽系星雲會發生變化,促使太陽的誕生呢?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在誕生之前的分子云可能在一個超大質量的恆星附近,這個恆星在走到自己生命的終點後,引起了一次“超新星爆發”,恰好擊中了原始太陽系星雲,促使了太陽的誕生。

太陽無時無刻都在人們的身邊,是萬物的生命本源。在最開始的時候,太陽只是一顆普通的小行星。通過重力將宇宙中的氣體與塵埃聚在一起後,就形成了宇宙中的太陽系,而太陽則是由巨大的物質所組成,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則在太陽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