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潁州為何改名阜陽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皇帝欽定。

作為行政區域地名,阜陽在周代稱為鬍子國。公元前495年楚滅胡,改稱汝陰地;公元前221年,蓁建汝陰縣,隸屬陳郡;漢代汝陰縣隸屬汝南郡;三國·魏景八年級年(Z38年)置汝陰郡,治汝陰縣;南北朝·北魏孝昌四年置潁州;唐初曾更名信州,北宋末更名順昌府。州、郡、府之名歷代雖有更易,但治所縣名仍稱汝陰,直到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撤汝陰縣,縣地直屬潁州,汝陰之名方才取消。明代和清初,潁州治所均未設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安徽巡撫王紘認為潁州地域過大,應升為府,於是上奏朝廷:“上江之直隸潁州,界連豫省,地方遼闊,錢穀而外,刑名時間數倍他屬,即本州地方之事,憂虞竭蹶不遑,何能再顧屬邑。似應將潁州升為府台,設立知府一員。附廓添設知縣一員,即以潁州原治地方為新縣管轄……恭候欽定佳名。”雍正准奏,升潁州為潁州府,附廓(同城)所設新具賜名“阜陽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而存縣,撤消潁州府,保留阜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阜陽縣同城設阜陽專員公署,1971年改為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5年12月於阜陽縣城區建縣級阜陽市;1979年2月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92年12月撤阜陽縣、阜陽市,重新組建縣級阜陽市;1996年1月,撤消阜陽地區和縣級阜陽市,設立地級阜陽市。

潁州為何改名阜陽

安徽省的阜陽市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在殷商時期,西周層級有好幾個封侯都封在阜陽,歷史上,阜陽曾稱過鬍子國、汝陰、汝墳、潁州、清丘、信州、順昌等等地名。在清雍正十三年的時候,潁州升為潁州府,首置阜陽城,所以,也將潁州改成了阜陽。潁州區,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西、西南部與河南省周口、信陽兩市相鄰,北、東北部與亳州市相連,南、東南部和淮南市、六安市為鄰。境內有國家3A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濕地保護區潁州西湖以及文峯塔、奎星樓、劉公祠、白蟹泉等古蹟。

從公元528年(北魏孝昌三年)設置潁州開始,唐宋元明清都延續潁州之名。而宋朝時期的“潁州”民風淳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大文豪歐陽修在他的《思潁詩後序》是這樣描寫潁州的:“來潁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

有着2500多年曆史的皖北重鎮阜陽,由北而西分別與蘇、魯、豫三省相鄰,自古以來便有“襟帶長淮,控扼陳蔡,東連三吳,南引荊汝;樑宋吳楚之衝,齊魯汴洛之道;淮海內屏,東南樞轄”之説。

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但從清末到民國,阜陽戰火不斷,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民不聊生,廣大羣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Tags:潁州 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