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一斤多少克

欄目: 科普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09W

最佳答案為:1斤=500克。

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一直沿用一斤十六兩的計量方法。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錢”換算為“克”,人們普遍採用的換算方式是500g(1斤)÷16(舊制十六兩為一斤)÷10(舊制十錢為一兩)=3.125g(1錢),一些中醫院校教材中也是這樣的,實際上,這個換算方法也是有紕漏的。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g一斤改為500g 一市斤。所以1斤=500克。

還應特別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這樣,從明代到1979年,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10,1錢約等於3.72克。從1979年1月1日起,中藥計量單位也改用了米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兩、錢、分”等。但是現在的一些中藥方(尤其是傳統中藥方)以及一些食譜的計量單位還習慣沿用‘兩、錢、分’。中醫使用的錢是十六兩制,一錢為3.125克中藥的計量單位,古代有重量(銖、兩、分、錢、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鬥、升、合等)等多種計量方法,用來量取不同的藥物。由於古今度量衡制的變遷,後世多以重量為計量固體藥物的方法。明清以來,普遍採用16進制,即:1斤=16 兩=160錢現在我國對中藥生藥計量採用公制,即1kg=1000g。為了處方和配藥特別是古方的配用需要進行換算時的方便,按規定以如下的近似值進行換算:1兩=30g 1錢=3g 1分=0.3g

一斤多少克

古代單位:

中國的重量單位,以見於彝器上的鋝和勻為最早,但一鋝是多少以及鋝和勻的關係都無法知道,這兩個單位在戰國時期顯然還在使用,秦漢間的文獻對於鋝的重量也沒有一致的説法。

中國的鋝雖有輕重兩種説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種,即三鋝重二十兩。這由毛公鼎銘中的"取三十鋝"可以證明那裏的鋝不可能只有十一銖多重。

在戰國時期只有兩種重量單位,即斤和鎰,一斤為十六兩;一鎰為二十兩。從當時文獻中的記載看來,這兩個單位是亂用的.。這兩個單位同鋝和勻似乎沒有正式的聯繫,這是一件難以解釋的事。

雖然後來的人用銖兩把這幾個單位聯繫起來,四個單位都成為銖或兩的倍數。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間的金文中似乎並沒有銖和兩這兩種單位。

西漢成書的《淮南子》中載:12粟為1分,12分為1銖,12銖為半兩,24銖為1兩,16兩為1斤,30斤為1鈞,4鈞為1石。《孔叢子》中記載:“二十四銖為兩,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倍舉曰鋝,鋝謂之鍰,二鍰四兩謂之觔,觔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秤二謂之鈞,鈞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

一斤多少克 第2張

秦統一度量衡後,反映在衡制方面為五權法:即銖、兩、斤、鈞、石,非十進位制。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漢承秦制,據《漢書·律曆志》記載:“權者,銖、兩、斤、鈳、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24銖),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這就是用黃鐘律管所容一千二百黍的重量(7.8克)來定義衡器的單位兩的量值。自漢以後至隋代相承不變。唐代重量單位:“累、銖、錢、兩、斤、鈞、石”,非十進位。宋代以較驗樂尺積累法中之分、釐、毫、絲、忽(均以十進位)五個名位,用來命名重量單位以下的小數名稱,清未重定度量衡時,重量小權單位止於毫,斤以上不命名。民國18年(1929)《度量衡法》市用制又止於絲,斤以上加石,100斤為石。

Tags: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