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國家大事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51W

意思是:大事:重大事情。與國家利益有關的重大事情

國家大事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國家大事

成語發音:guó jiā dà shì

成語解釋:大事:重大事情。與國家利益有關的重大事情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賈復傳》:“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

成語繁體:國家大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指與國有關的事情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國家大計 查看更多國家大事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郭沫若《王安石》:“普通一般學者,只在書齋裏打圈子,對於國家大事則不聞不問。”



對國家大事的認識怎麼寫?

當然是積極關注的態度啦!如果對時事政治不關心,説明沒有一顆強烈的愛國情感。也是失職的大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有大的作為。

國家 : ①階級統治的工具,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暴力組織,主要由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組成。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它隨着階級的產生而產生,也將隨着階級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②指一個國家的整個區域。 

大事 : 1.重大的事情。指祭祀或征伐。 2.重大的事情。指喪事。 3.重大的事情。指奪取政權。 4.重大的事情。指重要的政事﹐國家大計。 5.重大的事情。指男女婚事。 6.重大的事情。泛指其他各種大的事情。

《左傳》有云國家大事在什麼與什麼?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出自《左傳·成公·成公十三年》。

意思是,國家的大事情,在於祭祀和戰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強調了祭祀與軍事的重要性,祭祀是意識形態建設,軍事是掌握暴力組織。祭祀反映古人對於天地、神明、自然界、先祖等的敬畏和崇拜,顯示政權的合法性,彰顯君權神授。戰爭比較好理解了,肯定是國家大事。

相關信息

《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記史文學作品,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説明《春秋》的綱目。

《左傳》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之一,2021年已經推出。

國是和國事各是什麼意思?

一、國是與國事的區別如下:

1、語法功能不同:作為名詞,二者都能作主語、賓語,但“國事”還能作定語,如“國事訪問”;而“國是”就無此用法。

2、適用對象不同:“國事”可用於國內,也可用於國際,“國是”所指的國家大事則嚴格限用於國人在中央所議之國家大事。

3、詞義範圍不同:“國事”既可以指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而“國是”則專指國家決策、規劃等重大事務。

4、語體色彩不同:“國事”是頗具口語色彩的詞,“國是”是用於書面語的文言詞。

二、國事訪問和國是訪問的區別

兩者沒有區別。國是訪問一般指國事訪問 ,指國家元首應他國元首邀請進行的訪問。接待規格非常正式,完全按外交禮儀安排。一般有紅地毯、檢閲儀仗隊、鳴禮炮21響等。

擴展資料:

1、國是,指國家的重大政策。“共商國是”原本是“共定國是”,其源出於西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二》。“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

2、國事,指國家的重大事件(重大問題),泛指一切跟國家有關的具體事情,尤指與政治有關的事。

3、“兩會”期間,新聞經常會出現“兩會代表委員共商國是”這樣的説法,其中“國是”一詞引人關注,因為比較少見。有些人就會問為什麼是“國是”而不是“國事”。

4、“國是”在北宋開始有這樣的演變是從王安石的變法開始。某派的政見一旦取得“國是”的地位,反對派就會被以“動搖國是”為罪名遭受打擊。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國是   百度百科_國事   百度百科_國是訪問

國家 的 兩件 大事是什麼呢

《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意思是説,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與打仗。大家知道打仗其實打的是經濟實力,所以戎就是指經濟;“祀”是祭祀(祖先),其實就是一種文化,一種崇拜祖先的文化。在春秋戰國這樣一個戰亂頻仍的時代,我們的老祖宗已經知道把文化放在經濟前面(“唯祀與戎”而非“唯戎與祀”),其結果是最重視軍事的秦國雖統一了天下卻僅過二世即亡,而崇拜祖先這種文化作為一種傳統在中國長久地存在下來。取代秦帝國的漢帝國更是將這種對祖先的崇拜發展到極致,將君王描述為人民和百官的父親,所謂君父、臣子,君即為父,臣即為子,中國的封建專制政治文明就此奠定基礎。

Tags: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