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滿口之乎者也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意思是:滿口文言詞語。指人物的書呆子氣

滿口之乎者也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滿口之乎者也

成語發音: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

成語解釋:滿口文言詞語。指人物的書呆子氣

成語出處:魯迅《吶喊·孔乙己》:“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成語繁體:滿口之乎者也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書呆子氣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成語例句:你不要滿口之乎者也,別人聽不懂



之乎者也是什麼意思

“之乎者也”的原義是為文言文中常用的四個語助詞,故以之乎者也指讀書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後用以譏諷讀書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而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

古時候的人説話愛咬文嚼字,引經據典,這被認為是“掉書袋”。在社會中,有的一些人也學古人,出口就是一些半文不白的話,有時還滿嘴“之平者也”,這更被認為是一種附庸風雅、逞能賣弄之舉,是非常可笑的。

知乎者也 什麼意思?

意思是諷刺人説話喜歡咬文嚼字。

釋義:

“之”“乎”“者”“也”都是常用文言虛詞。借指話語或文章半文半白;也用來形容文言文,還形容半文不白的文章。

例句: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近義詞

咬文嚼字:

意思是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也諷刺那些講話時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

例句:學習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關鍵是領會文件的精神實質。

引證解釋:

①、《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②、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又沒處開消,還在東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畫腳的不服。

孔乙己的詞語註釋

1、短衣幫:舊指短打衣着的勞動人民。

2、闊綽(chuò):闊氣。

3、羼(chàn):混合,摻雜。

4、薦頭:舊社會以介紹傭工為業的人,也泛指介紹職業的人。

5、聲氣:這裏指態度。

6、滿口之乎者也:意思是滿口文言詞語。這裏用來表現孔乙己的書呆子氣。

7、上大人孔乙己:舊時通行的描紅紙(描紅紙:一種印有紅色楷字,供兒童摹寫毛筆字用的字帖。舊時最通行的一種,印有“上大人孔(明代以前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這樣一些筆劃簡單、三字一句和似通非通的文字。),印有“上大人孔乙己”這樣一些包含各種筆畫而又比較簡單的字,三字一句。

8、“君子固窮”:語見《論語·衞靈公》。“固窮”即“固守其窮”,不以窮困而改變操守的意思。固,安守。

9、進學:明清科舉制度,童生經過縣考初試,府考複試,再參加由學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縣學籍,叫進學,也就成了秀才。又規定每三年舉行一次鄉試(省一級考試),由秀才或監生應考,取中的就是舉人。

10、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11、鈔:現寫作“抄”。

12、回字有四樣寫法:“回”字過去一般只有三種寫法:“回”“囘”“囬”,極少有人用第四種寫法(外部一個偏旁“囗”中間加上一個“目”字)。孔乙己這種深受科舉教育毒害的讀書人,常會注意一些沒有用的字,而且把這看成學問和本領。

13、“多乎哉?不多也”:語見《論語·子罕》:“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裏與原意無關。

14、服辯:又作“伏辯”,即認罪書。這裏指不經官府而自行了案認罪的書狀。

15、年關:年底。舊社會年底結賬時,債主要向欠債的人索債,欠債的人過年如同過關,所以叫“年關”。下文的端午和中秋,在舊社會裏也是結賬的期限。

知乎者也的含義是什麼?

應該是之乎者也,含義是指讀書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後用以譏諷讀書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而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之乎者也(拼音:zhī hū zhě yě)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北宋·文瑩《湘山野錄》。

“之乎者也”的原義是為文言文中常用的四個語助詞,故以之乎者也指讀書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後用以譏諷讀書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而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之乎者也”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諷刺人説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運用示例:

元·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第四折:“我跟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日,早該豁口截舌。”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一個生意人家,只見這些‘之乎者也’的人來講呆話,覺得可厭,非止一日。”

現代·魯迅《吶喊·孔乙己》:“他對人説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現代·羅振玉《敦煌零拾·俚曲三種·歎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歎始悲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