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蘇李詩是指哪兩個人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14W

蘇李詩,是西漢蘇武、李陵二人詩體的合稱。蘇李詩今存10多首,其中“與蘇武”三首、“與李陵”四首,最早選入蕭統《文選》,是較完整的一組,通常舉為“蘇李詩”的代表作。李陵,字少卿,隴西成紀人。西漢名將、文學家,飛將軍李廣長孫。蘇武,字子卿,杜陵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蘇李詩是指哪兩個人

“蘇李詩”與古詩十九首是“同一風味”,大多為贈答留別、懷人思歸、感傷人生,情調悽怨,是一些藝術相當成熟、形式較為完整的五言古詩。如:“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等句,都很著名,六朝隋唐以來廣泛傳誦。

影響:蘇李詩大體是東漢桓帝、靈帝時期的無名氏作品,約為《古詩十九首》同時前後的產物,也被視作五言詩成熟的一個標誌。但由於它的成就稍遜於《古詩十九首》,並且因為六朝擬作風行,因而也有人認為它是六朝人的擬作。

近人梁啟超據劉勰、鍾嶸的評論只提李陵而不及蘇武,懷疑“李陵的幾首是早已流行”,“擬蘇武的那幾首”是“魏晉間作品”(《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這就是說,今存“蘇李詩”中可能雜有六朝人的擬作,同時也反映出它在六朝擁有五言詩典範的地位,影響深廣。



在五言古詩的發展歷史上有很重要位置的蘇李詩究竟是蘇武、李陵所作還是偽作?

蘇李詩簡介

蘇李詩,是西漢蘇武、李陵二人詩體的合稱。託名西漢蘇武、李陵贈答的若干首五言古詩,今存10多首。其中李陵《與蘇武三首》、蘇武詩四首最早見於《文選》“雜詩”類,列次《古詩十九首》之後,是較完整的一組,通常舉為“蘇李詩”的代表作。此外散見於《古文苑》、《藝文類聚》及《初學記》等書。“蘇李詩”與《古詩十九首》“同一風味”(王士□《漁洋詩話》),大多為贈答留別,懷人思歸,感傷人生,情調悽怨,是一些藝術相當成熟、形式較為完整的五言古詩。如:“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等句,都很著名,六朝隋唐以來廣泛傳誦。

影響深遠

“蘇李詩”大體是東漢桓帝、靈帝時期的無名氏作品,約為《古詩十九首》同時前後的產物,也被視作五言詩成熟的一個標誌。但由於它的成就稍遜於《古詩十九首》,還由於六朝擬作風行,因而也有人認為它是六朝人的擬作。近人梁啟超據劉勰、鍾嶸的評論只提李陵而不及蘇武,懷疑“李陵的幾首是早已流行”,“擬蘇武的那幾首”是“魏晉間作品”(《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這就是說,今存“蘇李詩”中可能雜有六朝人的擬作,同時也反映出它在六朝擁有五言詩典範的地位,影響深廣。

世人評價

鍾嶸《詩品》評李陵詩為上品,《文選》擇優選錄,杜甫也說“李陵蘇武是吾師”(《解悶十二首》)。但這批詩在六朝已被疑為擬作或贗品。南朝宋顏延之認為“李陵眾作,總雜不類,元是假託,非盡陵制”(《太平御覽》卷586引《庭誥》)。劉勰則據漢成帝詔命劉向校錄歌詩三百餘篇的記載(《漢書·藝文志》),指出“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於後代”(《《文心雕龍》·明詩》)。此後,自北宋蘇軾至近代許多學者,從蘇武、李陵事蹟、詩中地域、避諱以及詩的風格等不同方面論證其偽,當可成為定案。

陳仲子《蘇李詩考證》蘇李都是誰什麼?是蘇軾、李白嗎?

蘇武李陵詩>簡稱<蘇李詩>,是假託蘇武、李陵之名而寫的一組組詩,有關作者寫作此詩的背景和意義以及對詩歌的評價,歷來存在著種種不同的觀點.關於蘇李詩的形成:<蘇李詩>是從樑代的<李陵詩>中派生出來的<李陵詩>並非後人偽作<李陵詩>是漢末交州避難難民之作.蘇李詩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離別詩具有極大的影響

<文心雕龍 >蘇武詩四首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尊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況雙飛龍,羽翼臨當乖;幸有絃歌曲,可以喻中懷。請為遊子吟,泠泠一何悲;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餘哀。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歸。俛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願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燭燭晨明月,馥馥我(補註曰,當作秋。)蘭芳;芬馨良( 一作長。)夜發,隨風聞我堂;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俯觀江漢流,仰視浮雲翔。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嘉會難再(文選作兩)遇,歡樂殊未央;願君(一作言。)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答李陵詩(見古文苑及藝文類聚。)

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遊客子,於冬服涼衣;去家千里餘,一身常渴飢。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慼,晨風為我悲。瑤光遊何速,行願支荷(一作去何。)遲;仰視雲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別李陵(見初學記卷十八,明人以為後人擬蘇李詩。)

二(古文苑作雙。)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留斯館,我當歸故鄉。一別如秦胡,會見何詎央,愴恨切中懷,不覺淚沾裳。願子長努力,言笑莫相忘。

李陵與蘇武詩三首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一作恨恨)不能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臨河濯長纓,念子(一作別)悵悠悠。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錄別詩八首(見古文苑及藝文類聚。)

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一作辭。)託之箋彩繪;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

爍爍三星列,拳拳月初生;寒涼應節至,蟋蟀夜悲鳴。晨風動喬木,枝葉日夜零;遊子暮思歸,塞耳不能聽。遠望正蕭條,百里無人聲;豺狼鳴後園,虎豹步前庭;遠處天一隅,苦困獨零丁。親人隨風散,歷歷如流星;三萍離不結,思心獨屏營;願得萱草枝,以解飢渴情。

寂寂君子坐,奕奕合眾芳;溫聲何穆穆,因風動馨香。清言振東序,良時著西庠;乃命絲竹音,列席無高唱。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長哀發華屋,四坐莫不傷。

晨風鳴北林,熠燿(一作熠熠。)東南飛;願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玄鳥夜過庭,髣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仿徨不能歸。浮雲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飢。

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陽;爾行西南遊,我獨東北翔。猿馬顧悲鳴,五步一彷徨;雙鳧相背飛,相遠日已長。遠望雲中路,相見來圭璋,萬里遙相思,何益心獨傷。隨時愛景曜,願言莫相忘。

鍾子歌南音,仲尼嘆歸與;戎馬悲邊鳴,遊子戀故廬。陽鳥歸飛雲,蛟龍樂潛居;人生一世間,貴與願同俱。身無四凶罪,何為天一隅!與其苦筋力,必欲榮薄軀;不如及清時,策名於天衢。

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安;知鳳凰德貴,其來見稀。(闕)

紅塵蔽天地,白日何冥冥!(闕)

蘇李五言,潘陸張左、元嘉永明、沈宋律詩分別指什麼

蘇李體(五言)解釋:

蘇李體,是指託名西漢 蘇武、 李陵相互贈答的“ 蘇李詩”的詩歌體裁。“ 蘇李詩”在《文選》、《古文苑》中均有所載。由於這批詩大都是五言詩,所以有人認為他們是五言詩的創始之作。

潘陸張左(是指三張、二陸、兩潘、一左)解釋

三張:張協、張載、張亢。西晉文學家。

二陸:二陸指西晉文學家陸機與其弟陸雲,以文名著稱於世,人稱“二陸”。

兩潘:晉代文學家潘岳和潘尼的合稱。潘岳長於詩賦,文辭華靡;潘尼詩注重詞藻,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

一左:左思。中國西晉文學家。

元嘉永明(即元嘉三大家)解釋: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從公元424年至453年,前後共三十年。元嘉年間,文人輩出,其中最為突出的有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時人稱之為“元嘉三大家”。

顏、謝的社會地位較高,詩風典雅綺麗,屬於主流派,而鮑照的詩既有與正統詩風一致之處,同時又開創出一種通俗淺顯、奔放流暢的風格,到唐代產生了巨大影響。

“沈宋”(律詩)解釋:

律詩的別稱。初唐詩人在詩律方面有很大進展,他們主要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做了兩個工作,一是把四聲二元化,二是解決了粘式律的問題,從律句律聯到構成律篇,擺脫永明詩人種種病犯說的束縛,創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造空間的新體詩——律詩。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問,他們總結了六朝以來聲律方面的創作經驗,確立了律詩的形式,因此又稱律詩為“沈宋體”。

以上供參考。

古代文學史一簡要歸納2——秦漢

E.秦:

秦刻石文的用韻特點是: 三句為韻。

李斯散文最鮮明的特色是:鋪陳排比。

《呂氏春秋》:

一 由秦相呂偉組織門客集體編撰;

一 該書向來被視為雜家著作;

一該書最大的文學成就是創作了豐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呂氏春秋》:

成書於秦統一中國之前;由呂不韋組織其門客集體編撰;以道儒、法、陰陽家的思想成分居多;最大的文學成就是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寓言。

《呂氏春秋》文章特點: 平實暢達,不求華麗。

《呂氏春秋》向來被視為:雜家著作。

《呂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連用幾個寓言故事說理,它們有: 循表夜涉;刻舟求劍; 引嬰兒投江。

從《呂氏春秋·察今》的本義來看,"刻舟求劍"的故事要表達的是:因地制宜的思想。

從《呂氏春秋·察今》的本義來看,"循表夜涉"的故事表達的是:因時制宜的思想。

《呂氏春秋·古樂》中關於原始初民模仿動物動作而歌舞的記載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F. 《史記》 :

《史記》(司馬遷) 開創的史書體例是:紀傳體。

在《史記》的五種編寫體例中,"本紀"這種體例是: 記述歷代帝王的興衰更替。

《史記》的五種編寫體例中,"世家"這種體例是:記錄王侯各國的興衰狀況。

《史記》的五種編寫體列中,"列傳"主要是: 記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團。

《史記》的核心部分, 文學成就最高的是: 本紀、世家、列傳。

《史記》所採用的幾種體例中,作為全書綱領的是: 本紀

《史記》描寫人物時所使用的"互見法"是指:把同一人物的事蹟根據需要寫在本傳和其他傳記中。

《史記》中人物心理表現的方式有: a.通過人物獨白 b,以他人語言顯示 c.由作者直接點撥。

《史記》刻藏人物性格常用的藝術手法有:

a. 用獨自寫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b.通過人物言行表現其性格;

C.以傳神的細節凸現人物性格; d.以對比襯托出人物特點;

e. 在特定的環境中展示人物性情。

《史記· 信陵君列傳》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禮賢下士的典型。

《漢書》對《史記》體例的改造有: a.把《史記》中的"書"改稱為"志"。 b.取消《史記〉)中的"世家",併入"傳"。

《史記》和《漢書》: 都反映漢代的歷史。

指出秦刻石文在內容中多為"頌秦德"的是: 司馬遷《史記》。

G. 《漢書》 (班固):

《漢書》記載的是:西漢的歷史。

《漢書》不同於《史記》的體例特點是:不設"世家"。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 紀傳體斷代史。

最早錄載"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的箸作是: 《漢書》

《漢書》的特點: 敘事平實穩健; 文章組織謹嚴; 語言富麗典雅; 但不行文揮灑自如

《漢書》(班固)的敘事特點是: 翔實平妥,筆法謹嚴。

《漢書》在寫作上的特色是: 照錄史實。

《漢書》人物傳記的寫作特點:摹聲繪形。

《漢書·食貨志》關於采詩說的記述: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

《漢書·蘇武傳》中刻畫蘇武的品格特點是: 忠貞不渝。

《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先秦諸子九流十家中,最具影響力的四家是:儒、墨、道、 法。

《漢書·李廣蘇建傳》中對李陵、蘇武描寫最具特點的是: 精細刻畫。

H.漢代:

"樑孝王忘憂館時豪七賦"共同的創作傾向是:阿諛頌德,遊戲文字。

從文學角度,漢初創作主要成我在:辭賦。

西漢初期的散文主要是:與治國安邦有關的政論文。

西漢初期散文創作的共同特徵是: a.針對現實問題而發; b.行之質實暢達; c.受戰國策士的影響。

漢代"四家詩"中屬於今文經學的是:齊魯韓。

漢代散文家:董仲書(西漢), 劉向(西漢),賈誼(西漢初年) ,桓寬(西漢)。

(西漢初期)賈山《至言》除分析秦之的原因外,另一著重討論的問題是:君臣關係問題。

晁錯(西漢)政論散文的代表作: 《論貴粟疏》。

晁錯政論散文特點:切實中肯;質實樸厚;擅長分析。

西漢中後期的著名散文家:董仲書、劉向、 司馬遷。

漢代被稱作"為群儒首"的: 董仲舒。

董仲書《天人三策》的第三策闡述的主要思想是:天人相應、"大一統"的思想。

董仲書、劉向政論散文的寫作特點: 引經據典、以災異論政

劉向政論散文的主要特點: a. 繼承了董仲舒散文引經據典的特點; b. 結構嚴整,邏輯清晰; c. 往往採用"正論一反證一總結一時事"的結構模式。

劉向受命校理群書,為一些典籍寫漵錄,最著名的: 《戰國策敘錄》。

《戰國策》由劉向編定。

《新序》《說苑》的諸種特點中,最具文學價值的是:描寫人物言行,傳達人物的形貌和精神。

《過秦論》:

一文章的核心指出:秦王的根本原因在於其仁義不施";

一文章集中體現了賈誼散文氣盛情濃,鋪排渲染的特色。

漢初思想家中憂患意識最為深濃的是:賈誼。

賈誼文章帶有縱橫風氣。

賈誼《鵬鳥賦》所表現的主要情感傾向是:齊同生死的豁達。

賈誼《吊屈原賦》的體裁是: 騷體賦;騷體賦創作特色:抒情述志。

賈誼《吊屈原賦》最顯著藝術特點:直抒胸臆。

賈誼《過秦論》創作特色: 鋪排渲染;

賈誼《過秦論》歸結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散文名篇《論積貯疏》,文章: 緊湊嚴密,說理透闢。

賈誼代表作: 《治安策》《論積貯疏》《過秦論》

桓寬《鹽鐵論》的散文風格:質直平實。

《鹽鐵論》與同時代散文的不同主要是:文風平實,不濫說災異,不頻引經籍。

司馬遷抒寫"發憤"著書強烈願望的是:《報任安書》。

具有"究無人之際,近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學家:司馬遷。

《史記》(司馬遷)"五體"中,作為全書綱領的是: 本紀。

西漢初期的詞賦創作的發展趨向是從情思濃郁、質實純樸向缺少真情、辭藻華麗方向發展。

"賦"作為文體的名稱,最早見於:《荀子·賦篇》(戰國)。

"賦":"敘物以言情"。

標誌著漢代散體大賦正式形成的典範作品:枚乘《七發》。

主客問答是漢大賦的基本結構方式,《七發》中主、客是:楚太子和吳客。

枚乘《七發》創作特點:鋪敘誇飾。

與漢初各家散文比較,枚乘《上書諫吳王》最主要的特點是:譬喻疊出,設辭委婉。

揚雄賦作:《長楊賦》《河東賦》《甘泉賦》《逐貧賦》《羽獵賦》。

揚雄大賦《長楊賦》的創作題材主要是:天子田獵。

揚雄《河東賦》內容是專寫天子祭祀,《甘泉賦》內容也為祭祀。

揚雄對大賦發展所做的貢獻主要有:

a、拓展了大賦的題材領域; b.加強了大賦"勸百諷一"的"勸"的色彩; c.描摹物件集中,篇幅相對縮短; d.往往採取"以美為諷"的表達方式。

提出著名觀點"辭人之賦麗以淫"的是:揚雄。

漢大賦: 揚雄《羽獵賦》 《甘泉賦》,司馬相如《上林賦》,班固《兩都賦》

漢大賦之絕響:張衡《二京賦》。

把漢大賦創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寫得富有抒情色彩的賦是:《長門賦》。

《長門賦》的創作手法:抒情述志。

《天子游獵賦》所體現的司馬相如的創作心態是:逞才炫耀。

《天子游獵賦》的主要表現手法:鋪敘摹繪。

以《天子游獵賦》為代表的漢大賦的主要特色是:

a 沒有作者的真情實感; b.空間的極度排比; c.以鋪敘摹繪為主要表現手法;

d.採用問難的體式; e.遣詞用語繁難僻澀。

《天子游獵賦》所代表的漢大賦與騷體賦不同在於:

a.騷體賦主要抒發憤懣哀怨之情; b.《天子游獵賦》逞競材和遊戲文字; c.《天子》"寫物圖貌,蔚似雕畫; d.《天子》採用主客問答形式。

漢代"紀行賦"的開山之作:《遂初賦》←劉歆創作的騷體賦。

西漢中後期賦體作品有:《楊柳賦》、《洞簫賦》(王褒,詠物賦)、《自悼賦》、《遂初賦》。

(漢武帝劉徹)《李夫人賦》是表達懷人主題的辭賦。

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子》:"今天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淮南小山的《招隱士》表述"招隱"主題的基本表現方法是:以鋪敘隱居環境的惡劣來表現主題。

西漢中期東方朔著名的抒情短賦是:《答客難》。

西漢楊惲《報孫會宋書》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是:對不平遭際的怨憤。

-東漢:

東漢賦體文學創作的整體發展趨勢是:由大賦向抒情小賦轉變。

東漢抒情小賦的開山之作是:《歸田賦》(張衡),其藝術表現特點是:形制短小。

鋪陳臚列,細緻描繪,成為漢代京都賦極致的是:《二京賦》(張衡)。

東漢賦作家: 班固、張衡、蔡邕。

東漢蔡邕《述行賦》的創作意圖:弔古傷今。

從現存資料來看,較早對漢樂府進行分類的是:蔡邕。

漢章帝時受命寫成《白虎通德論》的是:班固

五言詩起源: a. 東漢前朝的文人五言詩,是五言詩形成的標誌; b. 五言詩的形成,經過了長期的孕育。

體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詩,最早出現的時代是:東漢前期,班固《詠史》。

標誌漢代文人五言詩漸趨成熟的作品:張衡《同聲歌》&秦嘉詩。

曹植在文學史上貢獻最大的詩體是: 五言詩。(曹丕:七言詩)

劉長卿詩歌中藝術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詩。

東漢散文創作的基本狀況: 前期反對虛妄,批駁圖讖,後期清議時政、發憤指弊。

東漢前期主要創作傾向:針對圖讖虛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駁,代表:王充&桓潭。

從思想傾向看,桓譚是:反對圖讖虛妄迷信的代表。

《抑讖重賞疏》 屬於桓譚的 《新論》。

王充在文章寫作上的重要主張是: 反對虛浮不實,提倡真誠適用。

"口則務在明言,筆則務在露文",表現了王充的論文主張是:崇實尚用。

王充散文創作特色也是:崇實尚用。

王充《論衡》的著述宗旨是:"疾虛妄,崇實誠"。

(東漢後期)王符《潛夫論》中的是:《實貢篇》。

王符"志意蘊憤"的著作是: 《潛夫論》。

東漢後期散文的創作特色:切中時弊,情感濃郁。

兩漢後期政論散文創作的新特點:引經據典,以陰陽災異論政議事。

東漢散文家仲長統的代表作: 《昌言》。

《昌言》創作特點:訐直深刻。

東漢後期:《刺世疾邪賦》(趙壹)。

東漢《北征賦》: 班彪。

(東漢末)禰衡《鸚鵡賦》的藝術表現特點是:比喻象徵。

漢代散文的行文造語向著駢麗的方向發展出現在:東漢後期。

駢賦成熟定型的時期:南朝。

《吳越春秋》:

- 東漢時期的一部雜史;

- 記錄春秋末年吳越爭霸的歷史。

《吳越春秋》產生的年代:東漢時期。

《吳越春秋》記載的是:春秋末年是越兩國的歷史,前五卷吳國曆史,後五卷越國曆史, 在寫作上體現前後連貫成篇特色。

《吳越春秋》和《越絕書》在內容上主要的不同是: 《吳》集中記述吳越爭霸的歷史,《越》還有地理、佔氣等專篇。

《越絕書》 (袁康) 產生年代:東漢時期。

東漢後期, 《古詩十九首》產生。 最早載錄《古詩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文選》。

《古詩十九首》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

《古詩十九首》遣詞用語特點: 淺近明白。

《古詩十九首》的情感內涵包括:

a.人生失意和無常之感 ; b.思鄉、懷人的情感; c.表達閨思和愁怨;

d. 擺脫塵世之累的心境; e.自然的空靈寂靜。

《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主要藝術特徵: a 淺近自然,; b.情景交融; c. 意味雋永; d.善用比興; e.意蘊多義。

《古詩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業遲滯的是:《迥車駕言邁》。

《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寫的是:相思令人憔悴。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表現的是:閨思愁怨。

屬於《古詩十九首》 的: 《驅車上東門》。

出自《古詩十九首》的: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帷";"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迥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評《古詩十九首》說:"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請結合下列作品論析《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

1、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抒發人生普遍情感:含蓄模稜的表現方式);

2、質樸自然,沒有雕飾痕跡的表現風格;

3、景物、情境與情思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4、淺近自然又精練準確的語言。

簡述《古詩十九首》的情思內涵。

1、 遊子、思婦的離情別緒。具體表現為思鄉懷人和閩思愁怨;

2、 遊子對生存狀態的感受,對人生的某些思考。

(東漢末)仲長統《昌言》的文風特點:質樸而富於論辯。

蘇李詩:

- 蘇李詩是指《文選》收錄的所謂的蘇武、李陵的詩歌;

- 這些詩歌多寫朋友、夫妻離別,情感沉鬱,敘事寫景淺近自然,與《古詩十九首》相似。

東漢末年,產生: 《文選》《玉臺新詠》中收錄的所謂"蘇李詩"。

最早收錄文學史上七首所謂"蘇李詩"的總集是:《文選》。

《孔雀東南飛》:

- 《孔雀東南飛》是一篇長篇敘事樂府詩;

- 最早收錄在徐陵編選的《玉臺新詠》;

- 抒寫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

最早收錄《孔雀東南飛》的詩歌總集是:《玉臺新詠》。

《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民歌中反映婦女婚姻生活不幸的詩篇。

-樂府:

樂府:

一本義是指掌管音樂的行政機關;

一魏晉之後,人們把樂府機關整理、演唱的詩歌也稱為樂府。於是樂府又成為詩體的名稱;

一漢代樂府詩歌包括貴府、文人的創作和民歌。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一語評價的是:漢樂府民歌。

漢樂府民歌在句式上特點: 雜言和五言為主。

簡述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1、 生活艱難;

2、 厭倦戰爭;

3、 諷刺達官顯貴;

4、 抒寫愛情婚姻。

《樂府詩集》中儲存兩漢樂府民歌最多的類別是:《相和歌辭》。

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有所思》。

漢樂府民歌《雞鳴》的內容是:譏刺達官顯貴。

漢樂府民歌《江南》一詩是:愛情詩。

漢樂府民歌: 《上山採蘼蕪》: 婚戀詩。

漢樂府《陌上桑》一詩是:婚戀詩。

漢樂府: 《十五從軍徵》

出自漢樂府民歌: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處: 漢樂府《長歌行》。漢樂府民歌《東門行》的題材內容是:傾訴生活艱難困頓,句式上為雜言詩。

漢樂府民歌著意於人物描寫的是: 《孤兒行》。

漢樂府《戰城南》的藝術特色是:在敘述和描寫中抒情。

《西曲》:

- 西曲是主要產生於長江中游及漢水兩岸的民歌;

- 西曲今存一百餘首,新郭茂倩《樂府詩集》內容絕大多數是表現男女之情,風格清新明面。

"西曲" 主要產生於: 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鄧縣一帶。

-建安:

建安詩歌主要的特點: 慷慨任氣,高亢悲涼。

漢魏之際, 中國詩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詩歌創作高潮:建安時期,其鮮明的時代風格是: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

一漢末魏初詩歌創作的時代風格;

一 慷慨任氣、以悲涼為美;

一 抒一己之情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一 形式上詞采華美但又不假雕飾。

建安七子:

一指建安時期七位文學創造成就卓著的文人,即孔融、王粲、 徐斡(幹)、陳琳、阮瑀、應㻛、劉楨;

一建安七子的作品往往反映動亂的社會現實,抒發憂國憂民情懷的建國之業的抱負;

一慷慨任氣,以悲涼為美。

孔融文學成就主要在於: 散文。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東漢末年) 的辭賦代表作:《登樓賦》 。

王粲為"建安七子"中詩 、賦最佳者。

王粲的詩被譽為: 文多兼善,辭少瑕累。

出自《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著名女詩人蔡琰的創作時代是: 建安,作品:《悲憤詩》。

蔡琰著名五言詩《悲憤詩》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

蔡琰適逢漢末社會動亂,曾身陷於:匈奴。

-建安"三 曹":

建安詩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被魯迅譽為"改造文章的祖師"的是: 曹操。

曹操:

a.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b. 出身於官高望低的宦官家庭;

c. 迎漢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

d. 首開以樂府古題自作詩的風氣;

e. 字孟德, 沛國譙(今安徽毫州市)人。

魏晉時期,開創文人"擬樂府"詩歌創作全盛局面的是: 曹操。

曹操詩的風格是:古直悲涼, 慷慨沉雄。

曹操《短歌行》的主要藝術風格是:悲涼沉雄。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純描寫自然景物的山水詩:《步出夏門行》。詩句出自曹操《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一章《觀滄海》)

曹操《觀滄海》是第一首比較完整的山水詩。

詩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詩人: 謝靈運。

曹操詩作中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的是: a.《燕露行》 b.《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的創作特點:借古題以寫新事。

曹操的父親:夏侯嵩

曹操次子:曹丕

曹丕《典論·論文》提出的文論觀點之一是:文氣說。

在文學批評史上提出"文以氣為主"的是:曹丕《典論·論文》。

在文學理論上,陸機高於曹丕之處在於:論靈感,在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詩歌史上純粹的七言詩始自:曹丕《燕歌行》。

曹丕(建安詩人)代表作《燕歌行》是:逐句押韻。

遊仙詩:

一遊仙詩的淵源可上溯到先秦,而以"遊仙"為詩名,始於曹植《遊仙詩》;

一遊仙詩內容:求仙長生之意,憤世嫉俗之言;

一郭璞的遊仙詩成就最高。

中國詩歌史上首次以"遊仙"為詩題的詩人:曹植。

建安詩壇上最傑出的詩人:曹植。

曹植著名賦作:《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曹植前期抒發其遠大理想和巨集偉抱負的代表作:《白馬篇》。

曹植詩歌創作前後分界是:曹操之死。

I. 三國(魏、蜀、 吳):

竹林七賢 (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 49年))

正始詩歌時間斷限為: 魏明帝青龍元年(233)至魏元帝鹹熙元年(264)。在詩歌創作上常常表現出老莊人生理想傾向的是正始士人。

正始詩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阮籍(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和嵇康。

作於正始時期的文章:《大人先生傳》。

中國詩歌史上抒情組詩源頭是:阮籍五言《詠懷》(82首) ,也是阮籍詩歌的主要成就。

《詠懷》 被鍾嶸(南朝) 譽為"言在耳目之內,情寄慌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的組詩。

《詠懷》的評述有:

a.創造了抒情組詩的新形式; b.憂時憫亂,興寄無端; c.既有一種意蘊深沉之美,還有一種清逸玄遠之美;

d.開後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先河。

出自阮籍《詠懷》:"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嵇康的文學成就主要在: 散文。

第一個將莊子詩化,詩中具有清遠境界的是:嵇康。

被鍾嶸《詩品》批評為"過為峻切,訐直露才"的作家:嵇康。

繼曹操之後,其創作達到四言詩頂峰的詩人是:嵇康。

四言詩被後人評為"實開晉人之光,四言中饒雋語,以全不似《三百篇》,故佳"的作家是: 嵇康

正始時期,四言詩創作最有成就的詩人:嵇康。

正始詩人嵇康最著名的詩作是: 《幽憤詩》。

嵇康所作:"淡淡流水,淪胥而逝。泛泛柏舟,載浮載滯"。

《洛》 風格特點:典麗清拔。

Tags:蘇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