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古代身份證是什麼材料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28W

古代身份證是什麼材料的答案是:竹子

我國最早的身份證起源於戰國時期,那時候人們用竹子做成竹板,然後在竹板上面刻入自己個人的相關資訊,即照身貼,並且規定每個人都要有這種照身貼。

根據相關資料,早期照身帖使用光滑的竹板製作,上面除了本人的基本資訊之外,還有符合自身形象特徵的畫像,可以說十分細緻了。

古代的身份證式樣很豐富:虎符、兔符、魚符、龜符、龍符、麟符、牙牌、腰牌等,都屬於等級身份證。

《漢書·文帝紀》:“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亦省稱“ 竹使 ”。《後漢書·杜詩傳》:“舊制發兵,皆以處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 鄭康成 《周禮》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

古代身份證是什麼材料

“身份證”這種說法,自然是近代才出現的,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證,因為包含有很多個人的資訊,已經不單單可以用來證明身份了,也是城市管理中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身份證。

但其實在古代,身份證明的物品雖然有,但並不叫做“身份證”,同時,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因為古代,普通的民眾談不上“身份”,真正需要證件來證明自己的人,是那些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人,畢竟“身份”證嘛,沒有身份談什麼身份證。

唐代時期,身份證很簡單,一般就是此人的姓名和官職,最多再有一個工作單位,至於其他的就沒有了。說白了,這種身份證就是一個官員的證明,如果寫了名字的,卸任之後就需要交出來,如果沒有寫名字,那就留給下一任繼續使用。但是這種辦法畢竟太過簡單,很容易出現假冒偽劣,所以也由此誕生了一些防止這種情況出現的辦法。

唐朝時期有一種“魚袋”,因為唐代的身份證是做成魚的形狀,稱為“魚符”,所以用來裝魚符的袋子就叫做“魚袋”。根據不同等級的官員,分配不同等級的魚袋,是什麼身份就配什麼樣的袋子,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區分了。除此之外,還會在魚符的製作材料上下功夫,比如,三品大員和親王用的就是金,五品以上官員是銀,六品以下則是銅製,魚袋也會根據魚符的等級進行製作,三品以上飾金,四品飾銀,物品飾銅。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只是一時的辨別方式,比如在唐中宗時期,就曾經改為與衣服顏色相呼應的規矩,紫衣飾金,紅衣飾銀。而且,這些待遇還能伴隨終身,不是說老了退休了就不能用,相反,畢竟是用來證明身份的,因此即便是退休之後也同樣可以使用。

不僅僅是“魚符”這種證明等級身份的身份證,還有證明職業的,臨時的身份證等,因為等級身份證最為流行,並且也不只是“魚符”一種,還有諸如“兔符”“龜符”“牙牌”等形式。

Tags:身份證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