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採桑子重陽是誰寫的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5.67K

毛澤東。《採桑子·重陽》是現代革命家毛澤東於1929年創作的一首詞。

此詞通過重陽述懷,表達了詩人對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戰爭的讚美之情;表達了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表達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採桑子重陽是誰寫的

前後闋都是由議論轉入寫景,寓情於景,景中抒情。哲理寓於直敘,議論,寫景之中;深情寓於巨集觀秋光之中。整首詞寫得鮮明爽朗、氣度恢弘,有著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範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

20世紀前中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以及“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和階級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和傳播,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準備了思想理論條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實踐基礎。

採桑子·重陽的詩詞原文

《採桑子·重陽》是主席毛澤東所作,全詩原文如下: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白話文釋義:人的一生是多麼容易衰老,然而蒼天卻不易老,重陽節年年都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於瘧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癒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援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採桑子·重陽》就是毛澤東同志寫於1929年秋的一首詠重陽節的詞。

當時,毛澤東正在妻子賀子珍的陪同下養病,時值重陽節前夕,金風送爽,丹桂飄香,高天澄碧,層林盡染。毛澤東同志看到汀江兩岸的野菊花頂霜怒放,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有感而發,揮毫寫下了這首《採桑子·重陽》。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的全詩賞析及作者出處?

詩句“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出自毛澤東的詩作《採桑子·重陽》。全詩的鑑賞如下:【作品鑑賞1】據《毛澤東年譜(1893—1949)》記載:“(1929年)10月11日,農曆重陽節,當時臨江樓庭院中黃菊盛開,汀江兩岸霜花一片,觸景生情,填詞《採桑子·重陽》一首:‘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這首詞通過度重陽,詠菊花,贊秋色,抒發了詩人的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獨具神韻,極富曠古絕倫的藝術魅力。毛澤東以特有的胸懷、氣魄和藝術眼光,譜寫了一曲革命人生的壯美頌歌。

逆境人生多感慨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6月下旬,在龍巖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紅四軍內部關於建軍原則和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等問題發生意見分歧。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未能被多數同志理解和接受,他也因此未能繼續當選前委書記。

此後,他身患疾病,在閩西一邊養病,一邊開展地方工作。10月,毛澤東帶病坐著擔架趕到剛解放不久的上杭,住在汀江岸邊的臨江樓。第二天,適逢重陽節,毛澤東倚樓遠眺,詩興油然而生,吟成這首《採桑子·重陽》。

《採桑子·重陽》是毛澤東身處逆境時寫的感懷之作。大病初癒的毛澤東心情複雜、百感交集。起句“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短暫,而自然界的發展變化則比較緩慢,好像不容易衰老。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這裡反用其意,以“天難老”反襯“人生易老”。1964年1月,毛澤東對英譯者口頭解釋說:“與人間比,天是不老的。其實天也有發生、發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機界,如細菌、動物。

自然界、人類社會,一樣有發生和滅亡的過程。”“歲歲重陽”,每年都有重陽節。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有飲宴祈壽之俗。“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既是“天難老”的特點,也是“人生易老”的證明。

每年都有重陽節,景色依舊,而人的年齡卻不斷增加,特別容易使人感慨人生短暫。面對重陽節,想到人生短暫,悲觀者嘆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觀者表達“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1929年的毛澤東年富力強,但又身處逆境,對於像他這樣一個胸懷巨集圖大志而又深感創業維艱的人來說,內心的體驗是極其豐富的。單純看詞開頭這幾句似乎有些沉悶,略感壓抑,但毛澤東終究是有偉大抱負的政治家,不會因時間無涯、人生有涯的感慨而消沉衰頹,反而更加激發起“及時當勉勵”的緊迫感。

吟詠菊花有新意“戰地黃花分外香”,作者筆鋒突然一轉,寫出今年重陽節獨特的感受和不同尋常的意義。“黃花”即菊花,典出《禮記》:“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菊花與重陽習俗有密切關係,重陽節也被稱作菊花節。

早在西漢,我國就有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重陽節登高賞菊,也是千百年來詩人吟詠的傳統主題。如王勃《九日》:“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杜甫《復愁》:“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覺酒須賒。”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佳節若為酬。

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句在不同的手跡中有不同的文字。初稿作“但看黃花不用傷”,後改為“野地黃花不用傷”和“大地黃花分外香”。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詩詞》時才定稿為“戰地黃花分外香”。客觀地說,初稿的“但看黃花不用傷”最能反映毛澤東當年寫詩時的心境狀態,但它的境界不如定稿。

改成“戰地黃花分外香”,給讀者創造出一個色香俱佳的非凡意境,原來的感傷情緒一掃而空,顯得格外開朗灑脫。著一“戰”字,把戰地的環境和氛圍烘托出來了,從而為此詞塗抹了一筆革命色彩。古代詩人中,把菊花和戰爭、戰場聯絡在一起的並不多。

唐代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寫道:“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表達了詩人濃重的思鄉之情。唐末黃巢《。

“一年一度秋風勁,望斷天涯路,雲深不知歸處”是誰的詩?

“一年一度秋風勁,望斷天涯路,雲深不知歸處”是幾首詩的某些句子混合而成的。“一年一度秋風勁”出自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望斷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戀花》;“雲深不知歸處”借鑑於“雲深不知處”出自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採桑子·重陽》毛澤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翻譯:人之一生多麼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輝。卻勝過春天的光芒,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擴充套件資料:“一年一度秋風勁”出自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採桑子·重陽》的寫作背景:此詞作於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此時距離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有兩年了。而此一階段毛澤東過得並不舒心: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丟掉了前委書記的職務,前委書記的職務由陳毅同志代替,他的游擊戰術被冠以“流寇主義”,被指會像黃巢和李自成一樣難成大器,而他在會上強調黨對軍隊的領導必須加強,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長制度的傾向”,遭到部下的反對;他身染瘧疾,缺乏科學的醫治,並且在永定縣蘇家坡養病期間差一點兒被捕;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他被擔架抬到上杭縣城繼續養病,卻沒有恢復前委書記的職務。

當時,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的臨江樓上養病,重陽佳節來到,院子裡的黃花如散金般盛開。重陽,一個秋高氣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日子,一個把酒臨風、月下賞菊、遍插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再一次發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詞。

Tags:採桑子 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