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撒哈拉沙漠多少平方公里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37W

撒哈拉沙漠多少平方公里的答案是:906萬平方千米。

撒哈拉沙漠目前大約為9065000平方千米,但其面積隨時間逐漸擴大;

撒哈拉沙漠: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總面積約906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陽光最多、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沙漠的土壤有機物含量低,且常常無生物活動,撒哈拉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以阿拉伯人為主,其次是柏柏爾人,居民和農業生產主要分佈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

撒哈拉沙漠的氣候特點: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衣索比亞高原,對溼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溼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

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

(1)降水量少而變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亞斯文曾有連續多年無雨的記錄;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連續十七年中僅下過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陣雨,而三次總量僅0.51釐米,降水量極少。同樣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連續四年無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陣雨就降了15釐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陣雨記錄竟達63.5釐米,可見變率之大。熱帶沙漠的降雨多為暴發性的陣雨,往往引起劇烈的水土流失。

(2)氣溫高、溫差大:由於雲量少,日照強,又缺乏植被覆蓋,空氣溼度小,因此白天氣溫上升極快。在北非曾有高達58℃的記錄,一般夏天的月均溫大都在30℃~35℃之間,而且高溫的時間很長,如阿拉伯半島的'亞丁,一年有五個月的月均溫在30℃之上。沙漠的夜間較涼,因為整夜無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夜間最低溫度一般在7℃~12℃之間,也有出現薄霜的日子。年溫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溫差更大,在15℃~30℃之間。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個氣象測站,於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熱達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溫-0.6℃的記錄,日溫差達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襖午穿紗」來形容。

(3)蒸發強、相對溼度小:熱帶沙漠氣候因為經常無雲、風大、日照強、氣溫高、相對溼度小,因此蒸發力非常旺盛。可能蒸發散量約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達百倍。空氣中的相對溼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現2%左右的相對溼度。

撒哈拉沙漠多少平方公里

撒哈拉沙漠形成的原因

2014年9月22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這一觀點推翻了撒哈拉沙漠形成於第四紀(大約300萬年以來)的傳統觀點。

一般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時代不會早於第四紀。大量的地質記錄顯示第四紀冰期開始的時候撒哈拉出現了顯著的乾旱。撒哈拉的乾旱程度主要受非洲夏季風的影響。

在第四紀之前,非洲夏季風的變化表現出明顯的歲差週期(大約2萬年週期);在第四紀冰期開始之後,冰期間冰期旋迴(大約4萬年或10萬年週期)開始影響非洲夏季風的強度。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人員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發現,晚中新世托爾頓階(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是北非乾旱加劇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關鍵時段。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托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乾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

特提斯海收縮不僅導致了北非平均氣候態的變化,也加強了非洲夏季風對軌道變化的響應,隨後成為控制撒哈拉沙漠範圍變化的主要因素。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衣索比亞高原,對溼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溼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