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最早傳神評價美術的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68W

顧愷之。最早運用“傳神”評價美術現象的是顧愷之。

關於中國人物畫的美學精神,最早提出相對成熟理論見解的是東晉時期的畫家顧愷之。

最早傳神評價美術的是誰

在顧愷之看來,人物畫創作應注重通過“點睛之筆”來實現“傳神”。從而捕捉到所繪人物各具特色的內在精神氣質;形體四肢和其他外在形象的描摹,都是為“傳神”服務的途徑與技法。顧愷之的這一觀點即“傳神論”,可以說是古往今來人物畫創作的一項通則。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

東晉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於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世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顧愷之在繪畫理論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畫雲臺山記》3篇畫論。提出了傳神論、以形守神、遷想妙得等觀點,主張繪畫要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重視物件的體驗、觀察,通過遷想妙得來把握物件的內在本質,在形似的基礎上以形寫神。

顧愷之的繪畫及其理論,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世說新語》記載:“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

’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這則記載講述的是顧愷之為裴楷繪製肖像畫,在畫中人物的面頰上平添了三根毫毛。有看畫人問他緣故,顧愷之說:“裴楷長相俊朗且有見識才能,這正是體現他見識才能的地方。”聽後,看畫的人再尋思端詳,確實覺得添加了三根毫毛之後,畫中的裴楷果然神氣活現。

值得注意的是,裴楷是三國曹魏及西晉時期的名士,顧愷之生活在東晉朝代,二人前後相差近百年。不難判斷,顧愷之並未見過裴楷,他所繪製的“裴楷像”,是憑藉想象完成的作品。在裴楷面頰上增添三根毫毛,無論是從真實再現還是文獻還原的角度,都可謂是“無中生有”的創造發揮。在顧愷之看來,“裴楷俊朗有識具”,俊朗是其外表,而博覽群書、精通理義,才是他值得被描繪表現的內在。

因而,在面頰上平添三根毫毛,使裴楷的形象脫離了一般認識上的簡單俊美,變得更加豐富而生動。這正是顧愷之通過“無中生有”,打破固有認識,實現人物畫“傳神”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