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宜昌是二線還是三線城市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84W

宜昌是二線還是三線城市的答案是:三線城市。

宜昌,湖北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部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之一 。截至2020年,全市共轄5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3個縣、2個自治縣,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根據湖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4017607人。 戶籍人口390.94萬人,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22.69億元。

宜昌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處,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取“宜於昌盛”之意改稱“宜昌”。宜昌是長江三峽起始地,三峽大壩、葛洲壩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華民族之母嫘祖、絕代佳人王昭君和近代名人楊守敬的故里。宜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截至2021年3月,宜昌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45處,其中4A級以上旅遊景區22處,5A級旅遊景區3處。

區劃沿革

1949年,省轄行政區專署建制時,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另建省轄宜昌市。

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併入宜都縣。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

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

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定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

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

宜昌是二線還是三線城市

位置境域

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武陵山脈和秦巴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地跨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80.6千米。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陽市。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昌市地理環境複雜多樣,在地質構造上處於新華夏系一級構造第三隆起帶南段與淮陽山字型構造體系的複合部位。

在前震旦紀,區內岩漿活動強烈,形成多種岩漿岩,從酸性到超基性,從侵入體到噴出巖都有存在,並形成一系列變質岩系。自震旦紀到三疊紀,又長期受海水入侵,形成以淺海相沉積為主的各時代地層,其發育非常完備,總厚度可達3000米以上,其中震旦—寒武紀是中國南方標準地層之一。

三疊紀末,經燕山運動,境內形成內陸盆地,又發育侏羅紀、白堊紀及第三紀陸相沉積。區內各時代地層依次出露,加之構造活動強烈,決定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