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馮姓的來源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9.99K

大約是在4000多年時期前的堯舜期,推算是今河南商丘區一片居住著的以白頭翁為作為部落圖騰的歸夷氏族。歸姓部落的一個分支流落到今山東菏澤片區,形成河伯族。

在夏朝的帝芒時代,河伯族首領馮夷後人在馮地(今陝西大荔縣)建立了馮夷國,歷經夏商周三朝。

馮姓的來源

周初,馮夷國分裂為馮、河宗、邯三國。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簡子(歸姓)被鄭簡公封於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為該支馮姓第一人。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之子追隨晉文公立國,封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魏家為諸侯,其後人魏長卿一支受封於馮城(一說今河南省滎陽縣,一說今陝西省大荔縣)。

於是這一支子孫逐步放棄了畢、魏之姓,以邑為氏而改姓馮,史稱馮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孫則氏魏,故馮、魏兩姓實為同一脈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號為氏。

北魏太武帝拓拔燾的裔孫拓拔穆泰的後裔子孫中,其長子拓拔遂留接續馮翌侯之爵,後成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者,漢化稱馮翌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馮氏,逐漸融入漢族。這是姓氏馮的由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爾虎部嘎拉珠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這是姓氏馮的由來的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以為氏。這是百家姓馮姓的由來的又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 。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居住著以白頭翁為圖騰的歸夷氏族。歸姓的一旁支遷徙到今山東菏澤地區,形成河伯族。進入夏朝帝芒時代,河伯族首領馮夷後人在馮地(今陝西大荔縣)建立了馮夷國,歷經夏商周三朝。

周初,馮夷國分裂為馮、河宗、邯三國。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簡子(歸姓)被鄭簡公封於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為該支馮姓第一人。馮姓早期主要繁衍於今河南、陝西、河北、山西等地,晉末“永嘉之亂”時開始大舉南遷或北避遼東,先後遷入江蘇、安徽、江西、浙江、遼寧等地。至隋唐,已有南遷至福建省境的。

在這一不斷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支派,大致有:出自山西上黨馮氏,為戰國趙華陽君馮亭後裔;出自河南潁川的馮氏,為東漢大將軍馮異的後裔;杜陵馮氏系西漢左將軍馮奉世後裔;長樂馮氏為宜都侯馮參後裔;京兆馮氏為北燕君主馮弘的後裔;弘農馮氏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後裔;河間馮氏為唐監察史馮師古的後裔。唐宋時期,馮氏先後又有兩次大舉南遷,使馮氏分居於中國江南廣大地區,明、清之際遍及全國各地。另據有關史料記載,山西代州馮氏始遷祖為明初馮有才第五代孫隆奄,今河南西平縣馮氏,是明朝開國功臣,郢國公馮國用的後代,系明初遷入。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亂南遷至福建寧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的馮氏有數支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遠遷到海外。

Tags: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