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3.02W

李大釗。李大釗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並主張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的先進分子,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

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是誰

他不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文被魯迅譽為“革命史上的豐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釗選集》(1959年出版)、《李大釗詩選注》(1979年出版)。1889年10月29日生於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少年入私塾,熟讀四書經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開辦的永平府中學。

1907年考入剛剛開辦的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1913年赴日本,就學於早稻田大學1916年回國,任北京《晨報》主筆1917年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1918年與陳獨秀創辦《每週評論》,並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宣傳反帝愛國思想,成為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以後,對黨的建設,工人、學生運動,統一戰線,均有重大貢獻。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

在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鬥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於北京,時年38歲。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內的李大釗烈士陵園,是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

誰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第一人

李大釗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他的名字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分不開的.當然,這不是說,在李大釗以前,在中國沒有人講過馬克思和他的學說.例如:在19世紀末上海廣學會的一些出版物中,有的就提到馬克思;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發表的《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也提過馬克思;1903年,馬君武在《譯書彙編》上寫的《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在其所附“馬克司所著書”中也提到了《共產黨宣言》;1905年,朱執信在《民報》上發表的《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不僅提到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還講到《共產黨宣言》的要點,等等.但是,能否把這些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標誌呢?答覆是否定的.這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面來看:從主觀方面來看,這些文章的作者無意信仰、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如上海廣學會在19世紀末出版的一些書刊,只是在宣傳基督教救世教義的同時,介紹流行於西方的各種社會主義學說以為其補充;梁啟超在介紹進化論者頡德學說時,附帶提到馬克思,不僅簡略,而且帶有批評的口吻(轉引了頡德對馬克思的一些評述);朱執信雖然較多地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及《共產黨宣言》的要點,但其目的也只是為了貫徹舉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畢其功於一役”的政治主張.從客觀方面來看,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因此傳播開來.從辛亥革命以後,直到1918年,在中國報刊上很少看到介紹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學說的文章.根據以上的分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仍應從五四時期算起,其代表人物還應是李大釗.

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第一人

李大釗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中文名李大釗別名李守常出生地河北省樂亭縣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9日逝世日期1927年4月28日人物悼念人物生平1889年10月29日,李大釗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胡家坨鄉大黑坨村[2] 。在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讀書時的李大釗戰亂動盪的年代,艱辛備嘗的生活,使李大釗從小養成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沉穩堅強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鬥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著名愛國志士。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濟學教授,積極投身於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以《新青年》和《每週評論》等為陣地,相繼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名文章和演說,闡述十月革命的意義,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旗幟鮮明地批判改良主義,積極領導和推動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成為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我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1920年初,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聚集了鄧中夏、高君宇、張國燾、黃日葵、何孟雄、羅章龍等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為建黨作準備。

李大釗還在北京多次會見共產國際代表,商討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他又領導建立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與在上海的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活動,擴大宣傳,發展組織,積極推動建立全國範圍的共產黨組織。“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

李大釗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李大釗和陳獨秀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並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在黨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釗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釗頻繁地奔走於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產黨與孫中山會談,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釗作為大會主席團五位成員之一,出席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參加大會宣言的起草等,為實現國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此後,直接擔負國共兩黨在北方的實際領導工作。 在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委組織和領導下,北方地區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

1924年11月,北京開展聲勢浩大的支援孫中山北上、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鬥爭;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後,李大釗與趙世炎等人在北京組織5萬餘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援了上海人民的反帝鬥爭;1926年3月,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三一八運動,號召人們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熱血,不分界限地聯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的聯合進攻,反對軍閥的賣國行為。李大釗的革命活動,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他們下令通緝李大釗。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餘人。

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祕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

他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在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志的一部分著作雖曾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治下一直沒有能發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

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經過增訂的《李大釗詩文選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萬字的《李大釗文集》。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慘遭反動軍閥殺害[2] 。主要貢獻李大釗同志1889年10月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

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和封建統治癒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災難之中,國家和民族瀕於危亡的邊緣。進入二十世紀,辛亥革命爆發、新文化運動湧起,特別是五四運動的發生,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曙光初現的變化。李大釗同志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李大釗1916年回國後,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鬥爭。他和他的戰友們改造舊中國的決心和激情,有力激發了當時中國青年的蓬勃朝氣和進取精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

他以敏銳的眼光,深刻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二十世紀世界歷史程序產生劃時代的影響,也從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中國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傳十月革命的過程中,他自己的覺悟得到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並且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9年,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李大釗同志熱情投入並參與領導了五四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和運動之後,他更加致力於馬。

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還是陳獨秀?

李大釗。作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李大釗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

李大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者,他最先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致力於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中國革命。

將共產主義思想介紹給中國人民。1913 年李大釗前往日本求學,其間他閱讀了大量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思想也發生重大轉變。1916 年春,李大釗寫了《青春》,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思想,表達了他對人生、宇宙觀點、對國家和民族未來前途的看法。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李大釗敏銳地意識到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重要借鑑意義,開始向中國人民宣傳馬克思主義。

李大釗於 1918 年 7 月 1 日,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李大釗發表了著名的文章《Bolshevism 的勝利》和《庶民的勝利》,把布林什維主義介紹給中國人民,並指出馬克思主義將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指導意義。1919 年5月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自1918年開始,李大釗陸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系列著作。1920年,李大釗在北大一些科系和其他高校開設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社會主義實踐的課程。他還在北大紅樓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集資建立了收藏共產主義圖書的藏書室“亢慕義齋”,啟動了以學術和科學的視野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第一塊陣地。馬克思主義傳統在北大得以紮根,與以李大釗為首的一批北大人分不開,後者還包括陳獨秀、毛澤東、張國燾、鄧中夏、羅章龍等骨幹。此一階段,馬克思主義傳統在北大的紮根構成了其精神傳統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