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八路軍三五九旅旅長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76W

陳伯鈞。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一二○師主力部隊之一。

1937年8月,紅六軍團和紅軍總部特務團一營合編,成立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下轄第七一第七一八團,劉轉連、文年生分任團長。

八路軍三五九旅旅長是誰

除第七一八團留守延安外,其餘全部於9月開赴山西抗日前線。1938年1月,平山獨立團改編為新的第七一八團,崞縣獨立團列入第三五九旅序列改編為第七一九團。部隊整編后王震任旅長。1939年,第三五九旅主力調回陝甘寧邊區駐防。

1940年冬,該旅開赴南泥灣執行屯田任務。1944年10月,根據中央決定,第三五九旅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第一支隊(也稱南下支隊),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治委員。解放後該旅編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第三五九旅留駐陝甘寧的餘部於1945年由副旅長蘇進率領,併入中原軍區第二縱隊。陳伯鈞(1910.11.26-1974.2.6),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四川省達縣(今達川)河市壩村人。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團部副官、新兵訓練處主任、排長、教導隊副隊長、連長、縱隊參謀長、軍參謀長、師長、軍長、軍團參謀長、紅軍大學主任教員、軍團長、旅長、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抗大第2分校校長、軍事學院副教育長、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員、軍副參謀長、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合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上級幹部大隊大隊長、兵團副司令員等職。

先後參加了平定夏鬥寅叛亂的戰鬥、秋收起義、五斗江戰鬥、草市坳戰鬥、龍源口戰鬥、黃洋界保衛戰、水南戰鬥、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漳州戰役、南雄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長征、陳莊戰鬥、熱河保衛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副教育長、教育長、副院長、代院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參加了湘西剿匪。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4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歲。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陳伯鈞率部追擊國民黨軍譚道源師,殲滅該師過半,繳獲步槍2000餘支,機槍46挺;反擊國民黨軍公秉藩師時,巧妙運用戰術,抄小路預先設伏,將公秉藩師全部繳械。1934年10月18日,陳伯鈞率部開始長征,指揮十三師為紅一方面軍全軍後衛,掩護紅軍部隊先後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

抵達湘江前,親率十三師在國民黨軍夾擊中打了一整天阻擊戰,終於掩護整個方面軍渡過湘江。陳伯鈞也因此在紅軍高階將領中獲得了“鐵屁股”的美譽。在戎馬倥傯的戰爭歲月中,無論是作戰間隙,還是行軍路上,陳伯鈞始終保持記日記的習慣,從1933年起至1950年,記下了4000多篇日記,以一個革命戰爭參與者的視角,從一個側面大跨度地記載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程序和人民軍隊的戰鬥足跡,涉及1933年的反“圍剿”鬥爭、二萬五千里長徵、與張國燾分裂路線面對面的鬥爭,以及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湘西剿匪等眾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被學術界評價為在黨史、軍史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誰帶領三五九旅指戰南坭灣開荒在抗日戰爭年月

從1940年底開始,王震同志率領第359旅進駐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給,減輕人民負擔。王震同志率領全旅官兵,一面參與回擊國民黨的軍事和政治鬥爭,一面為克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物質生活困難,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三五九旅開荒耕地30餘萬畝,把“處處是荒山”的南泥灣建成“陝北的好江南”。

第359旅1941~1943年,每年上交給邊區政府1萬石公糧。在大生產運動中,堅持以農為主,全面發展,先後開辦紡織、皮革、造紙工廠13個,成立鹽業、土產、運輸等公司,開辦飯店、商店、軍人合作社和各種加工小作坊等,形成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多層次的生產經營形式。擴充套件資料:相關的藝術作品《南泥灣》:作詞:賀敬之  作曲:馬可演唱:郭蘭英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合唱隊伴奏: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樂隊指揮: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指揮組歌詞: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們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好地方 好地方好地方好風光 好地方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 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灣 到處是荒山 沒人煙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 不一般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 是陝北的好江南陝北的好江南 鮮花開滿山 開滿山學習南泥灣 處處是江南 是江南又戰鬥又生產 三五九旅是模範 咱們走向前 鮮花送模範創作背景: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軍的進攻和國民黨的包圍封鎖,解放區的經濟和財政極度困難。黨中央為此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

當年八路軍三五九旅響應號召到南泥灣墾荒,將昔日荒蕪人間窮山禿嶺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陝北江南。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秧歌隊特地編排了秧歌舞《挑花籃》,到南泥灣慰問大生產運動的標兵——三五九旅的墾荒英雄。《南泥灣》是這個秧歌舞中的一唱段。

建國後,經郭蘭英演唱,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誰帶領的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是王震帶領的。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

1941年春,由於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外面的物資無法運進,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

沒有房,自己動手挖窯洞;沒有菜,挖野菜吃;沒有工具,就自制鋤鏟,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嶺種上了莊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他的成功經驗很快在全軍傳播起來,很快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得到解決,老百姓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為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標杆。

毛主席為王震親筆題詞“有創造精神”,他所帶領的三五九旅也被中央譽為“發展經濟的前鋒”。這件事在百姓中廣為流傳,讓中央也記憶深刻,甚至影響到了建國後他的工作。

八路軍三五九旅

三五九旅 1937年8月25日,由紅軍第六軍團和第三十二軍等部編成,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後任旅長兼政委),隸屬第一二○師,轄第717團、第718團。當年9月上旬,第718團歸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建制,旅部率第717團由陝西省富平縣出發,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

1938年1月,編成第719團和新的第718團。

1939年10月,進駐陝甘寧邊區,接替綏德警備區的防備。1941年開赴南泥灣,實行“屯田政策”,至1944年墾荒播種26.1萬畝。1944年11月,旅主力4000人組成南下支隊,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治委員,進軍湘粵邊。1945年後加入中原軍區第二縱隊戰鬥序列。

中原突圍後,歸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建制,參加了西北解放戰爭的歷次戰役,改為第二軍第五師,解放後編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該旅另一部組成第二梯隊,於抗日戰爭勝利後,進軍東北,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第二十八師,現隸屬蘭州軍區某集團軍。 以身作則的羅章 羅章,在參加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從政治機關調到旅供給部任政治委員,分管全旅大生產的組織實施。

他經常扛上一把為自己特製的七八斤重的大钁頭,往來於全旅分散在各個山頭、山坳的100多個生產點上,走到哪兒,就在哪兒和幹部戰士一起開荒。他說:“幹部的以身作則首先是要勇敢,不怕犧牲,衝鋒在前。其次,幹部的以身作則還要勤奮,不怕吃苦,艱苦奮鬥。

”由於在南泥灣的生產運動中成績顯著,在1942年12月召開的西北局高幹會上,被評為全邊區22位勞模之一,毛澤東題詞授予他“以身作則”的獎狀。1955年,羅章被授予少將軍銜。 模範團長陳宗堯 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三五九旅718團團長陳宗堯(中)曾受到毛澤東表揚:“陳宗堯同志是八路軍的團長,他率領全團走幾百里路去背米,他不騎馬,自己背米,馬也背米,全團指戰員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人人精神百倍,無一個開小差。

”在生產中,陳宗堯把團部設在第一線,指導各連的勞動生產,最先組織了百人開荒大競賽,戰士們還給他編了個《生產忙壞了陳團長》的歌。1942年西北局高幹會議上,毛澤東為他題寫了“模範團長”的題詞。1944年秋,陳宗堯任第二支隊長隨軍南下,1945年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特等模範家屬陳敏 陳敏,1917年出生,1938年參加革命。

在大生產運動中,她的丈夫譚文邦在三五九旅一個團裡當政委,帶領官兵整日在南泥灣開荒、挖窯洞。陳敏帶著兩個孩子在家紡線,紡出大批頭等細紗,她的模範行動鼓舞了許多婦女走上生產戰線。西北局高幹會議上,毛主席在題詞表揚22位勞模的同時,為她親筆題寫了“模範家屬”的讚語。1945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銘親筆題名,給她頒發了“特等模範家屬”的獎狀。

特等勞動英雄趙佔奎 718團模範班長趙佔奎,原名趙佔魁,1943年出席陝甘寧邊區勞模大會時,工業上有位勞動英雄也叫趙佔魁,為了區分,政府徵求他的意見後,改為了帶“土”的奎。718團曾組織過百餘勞動英雄參加的開荒競賽,有6個人創造了日開荒3畝以上的紀錄。其中,李位和趙佔奎更是分別達到了3畝6分和3畝7分,被邊區評為特級勞動英雄。趙佔奎的生產熱情,不僅推動了所在班成為全連開荒最多的一個模範班,而且影響了全連,原來規定開荒800畝,結果開了1700畝。

背景連結三五九旅1937年8月25日,由紅軍第六軍團和第三十二軍等部編成,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後任旅長兼政委),隸屬第一二○師,轄第717團、第718團。當年9月上旬,第718團歸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建制,旅部率第717團由陝西省富平縣出發,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1938年1月,編成第719團和新的第718團。

1939年10月,進駐陝甘寧邊區,接替綏德警備區的防備。1941年開赴南泥灣,實行“屯田政策”,至1944年墾荒播種26.1萬畝。1944年11月,旅主力4000人組成南下支隊,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治委員,進軍湘粵邊。

1945年後加入中原軍區第二縱隊戰鬥序列。中原突圍後,歸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建制,參加了西北解放戰爭的歷次戰役,改為第二軍第五師,解放後編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該旅另一部組成第二梯隊,於抗日戰爭勝利後,進軍東北,後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第二十八師,現隸屬蘭州軍區某集團軍。

什麼是“三五九旅”﹖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主力旅之一。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6軍團和紅軍第32軍、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在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

陳伯鈞任旅長、王震任副旅長,下轄由紅6軍團編成的第717團、由紅軍第32軍等部編成的第718團,共5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