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烏臺詩案是哪首詩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28W

《湖州謝上表》。

烏臺詩案是因《湖州謝上表》這首詩引起的。1079年蘇軾調任湖州,因不滿王安石變法,給宋神宗寫了《湖州謝上表》,在這首詩中蘇軾因用隱晦的手法批評新法於是被人抓住把柄並被一群無恥之尤彈劾,最終蘇軾被貶黃州。這也導致了他後來寫的詩不再談論時政,而是暢談文學哲理。

1079年4月,蘇軾從徐州移知湖州(浙江吳興)。正當他雄心勃勃,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瞬間朝他襲來,在湖州任職僅僅3個月,就被朝廷下令逮捕了。

原來,因不滿王安石新法,蘇軾在《湖州謝上表》中發了幾句牢騷,就被御史中丞李定、監察御史裡行舒亶作為攻擊、陷害的口實,對其進行彈劾。

當時的副相王璉還採用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卑劣手法,死死抓住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中“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兩句描寫兩株檜樹挺拔不曲的雄姿,抒發自己不為權貴折服的豪邁感情的詩句,作為指控蘇軾對神宗”不臣“的依據。

王珪對神宗說:“陛下飛龍在天,軾以為不知己,而求地下之蟄龍,非不臣而何?”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烏臺詩案是哪首詩

神宗對此很是無奈:“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彼自詠檜。何預朕事?”

但神宗最後經受不住這班無恥之尤的搖脣鼓舌,最終還是命令御史臺派人將蘇軾拘捕入京審問。

就這樣,作為一代文豪的蘇軾,竟莫名其妙地鋃鐺入獄。昨日還是堂堂的太守,頃刻之間卻成了階下之囚。因舊時稱御史臺為“烏臺”,所以歷史上把這一事件稱之為“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的發生,有著極為複雜的社會背景,它是北宋神宗熙寧和元豐初年變法派與反對派圍繞王安石變法問題長期激烈爭鬥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北宋政治鬥爭的方向。

蘇軾之所以成為鬥爭處理的物件,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他不僅對王安石新法中的某些內容堅持反對,而且對以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的某些做法也表示異議,這樣就使他遭到了變法派與反對派的共同反對。長期處於兩派的夾擊之中,以致朝廷沒有立足之地,不得不多次要求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