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1931年夏天描寫的第幾次反圍剿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4.76K

第三次。1931年夏是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7月,蔣調集30萬兵力,並聘請德、日、英軍事顧問,採取厚集兵力,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的戰術,分3路向根據地進行“圍剿”。

1931年夏天描寫的第幾次反圍剿

我軍在領導人的指揮下,採取誘敵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虛弱的作戰方針,從福建千里回師贛南,並以一部兵力結合地方武裝,遲滯敵進。8月4日,我軍突然東進蓮塘,7日至11日,先後在蓮塘、良村、黃陂發動攻擊,並三戰三捷。我軍在興國休整半月後,對疲憊退敵實行追擊,再取三捷。至此在80天內,殲敵3萬餘人,繳槍1.26餘萬支,勝利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1931年7月至9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地區反擊黨軍對蘇區大規模圍剿的戰役。 1931年5月,黨軍對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失敗後,國民政府主席、陸海空軍總司令蔣介石又很快於6月組織對中央蘇區第三次更大規模的圍剿。蔣介石將其嫡系部隊第1第1第第9、第10師共10萬人調到江西省,連同原在中央蘇區周圍的和新調來的非嫡系部隊,總兵力達23個師又3個旅共30萬人。

1931年7月1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下達總攻擊令。7月10日前後,紅一方面軍主力在閩贛邊收攏後,冒著盛夏酷暑,急行軍回師贛南,於28日到達興國西北的高興圩,完成了回師集中的戰略任務。國民黨軍隊進入中央蘇區後,東奔西走,尋找紅軍主力決戰,卻到處撲空。

7月底,蔣介石發現紅一方面軍主力已集中在它側背的興國地區後,立刻集中9個師的兵力,分路向興國猛撲過來,企圖消滅紅軍主力於贛江東岸。8月上旬,各路國民黨軍紛紛向高興圩地區逼近,重兵密集,把紅一方面軍主力壓縮在以高興圩為中心的方圓數十里狹小範圍內。紅一方面軍已處在北、東、南三面受敵和西臨贛江的危險境地。

毛澤東、朱德決定實行中間突破,向東面的蓮塘、良村方向突進,求殲戰鬥力較弱的一路敵軍,爾後進擊龍岡、黃陂,調動敵人於運動中予以各個殲滅。紅一方面軍主力在8月5日晚出其不意地穿過國民黨左翼集團軍和右翼集團軍之間20公里的空隙,於6日午前到達蓮塘,跳出了敵軍主力的包圍圈,並於7日至11日,先後取得蓮塘、良村、黃陂三戰三捷,殲敵萬餘人,從原來的被動局面中奪回了主動權。隨後,紅一方面軍主力轉到君埠以東地區休整。紅軍在黃陂殲滅國民黨軍的地點這時,國民黨軍隊已將主力掉頭東來,對黃陂、君埠地區形成東、南、北三面密集的包圍圈。

紅一方面軍再次處在被國民黨軍隊重兵合圍的危險境地。毛澤東利用蔣介石最怕紅軍北出臨川、進擊南昌的恐懼心理,決定採取“聲東擊西”戰術,用一部分兵力繼續向東牽開敵軍,掩護紅軍主力祕密西進,回到興國隱蔽待機。紅12軍佯裝紅軍主力,大張旗鼓地向樂安佯動,吸引敵人向東北方向調動,將國民黨軍主力一部拖了近半個月。毛澤東、朱德親率紅一方面軍主力2萬餘人,利用夜暗,從兩路進攻之敵中間只有10公里的狹窄縫隙中穿越過去。

經過1整夜的急行軍,再次突破重圍,安全轉移到興國東北部的白石、楓邊地區,爾後繼續西移至興國、萬安、泰和之間的均村、茶園岡地區隱蔽待機。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遺址國民黨“進剿”軍主力一再撲空,使他們精疲力竭,士氣低落。這時,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寧粵兩派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兩廣軍閥利用蔣軍主力深陷江西之機大舉北進,進入湖南。鑒於上述種種情況,9月初,蔣介石下令結束“圍剿”,實行總退卻。

毛澤東、朱德令紅軍發起反擊,取得老營盤、方石嶺戰鬥的勝利。從8月7日至9月15日,我軍先後在蓮塘、良村、黃陂、高興圩、老營盤、方石嶺等地,六戰五捷,擊潰敵人7個師,殲敵17個團,斃傷俘敵3萬餘人,繳槍2萬餘支,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1931年夏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詩句描寫的是什麼的戰鬥場面

1931年夏,毛澤東寫下了“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的詞句,描寫的是反第二次大“圍剿”的戰鬥場面。“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出自現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創作的一首詞《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意思是:在十五天裡,紅軍長驅直入,從蒼茫的贛江到青翠的閩山,馳騁七百里,把來犯的敵人像卷席子似地一掃而光。

擴充套件資料:《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此詞創作於1931年夏。

1931年4月,蔣介石不甘心於第一次“圍剿”的失敗,糾集二十萬大軍,對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大“圍剿”。從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寧,東西八百里,布成一條弧形陣線,改變第一次大“圍剿”中破產的“分進合擊,長驅直入”戰術,採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的戰術,向蘇區步步進逼。

五次反圍剿分別發生在什麼時期

第一次反圍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第二次反圍剿:1931年4月-5月 。

第三次反圍剿:1931年7月-9月。

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2月-3月。第五次反圍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從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突破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層層封鎖和圍追堵截,行程25000裡,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

從此,開始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轉變,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擴充套件資料反圍剿的戰爭評價:此戰,持續1年之久,是我軍戰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軍事失敗,其根本原因是戰略指導上的失誤,中央蘇區軍民全力以赴,為保衛蘇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巨大代價,給予國民黨軍大量殺傷。但由於中共中央實行錯誤的軍事戰略和作戰原則,使這次反“圍剿”作戰始終處於被動,以致在紅軍遭到嚴重削弱、中央蘇區大部喪失的情況下,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不過李德回憶說在國民黨採取逐步結營穩紮穩打的前提下,如何進行遊擊戰,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回答。

五次反圍剿的時間

第一次反圍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第二次反圍剿:1931年4月-5月 。

第三次反圍剿:1931年7月-9月。

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2月-3月。第五次反圍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從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突破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層層封鎖和圍追堵截,行程25000裡,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

從此,開始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轉變,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擴充套件資料戰爭背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軍經過三年艱苦曲折的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進剿”與“會剿”,至1930年夏,中國工農紅軍已發展到約10萬人,在十餘個省先後開闢了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的迅速發展和革命根據地的日益擴大,特別是李立三“左”傾冒除主義的軍事行動,震動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蔣馮閻軍閥混戰剛剛結束,蔣介石就調集軍隊,對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反革命“圍剿”。中央根據地是敵人“圍剿”的重點。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至第五次反分別是什麼時候

第一次:1930年12月上旬,國民黨鄂豫皖三省“圍剿”軍共集結8個師3個旅近10萬兵力,發動了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至1931年2月退守六安國民黨第四十六師以第一、第二營為骨幹武裝起義,搗毀了六安縣政府,取得勝利。

至此國民黨對皖西蘇區發動的第一次“圍剿”被徹底粉碎。

第二次:1931年3月下旬,蔣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肅清” 鄂豫皖區紅軍。至5月下旬,紅軍共殲敵5000餘人,取得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第三次:1931年7月~9月,國民黨組織3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圍剿"。蔣介石親任總司令, 趕赴南昌指揮,並請德、日、英軍事顧問參與戰事籌劃。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指揮下,仍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避敵主力,共殲敵7個師,17個團,俘15000餘人,繳槍20000 支。第三次反“圍剿”取得重大勝利。第四次:1932年12月,國民黨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調集近40萬兵力,準備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

至1933年3月,紅軍經過黃陂、草臺岡兩仗,共殲敵近3個師,俘敵1萬餘人,繳槍萬餘支,基本上打破了敵人的第四次“圍剿。第五次: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約50 萬兵力,圍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倉促應戰。由於王明等“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紅軍苦戰一年也未能打破敵人的“圍剿”。

1934 年10 月,紅一方面軍主力部隊被迫撤出根據地,開始長征。

紅軍長征被幾次圍剿和幾次反剿

歷史上,紅軍被5次圍剿,5次反圍剿。前三次毛澤東領導取得勝利,第四次周恩來朱德領導取得勝利,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勝利(1930)1930年12月上旬,國民黨鄂豫皖三省“圍剿”軍共集結8個師3個旅近10萬兵力,發動了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

1931年2月國民黨對皖西蘇區發動的第一次“圍剿”被徹底粉碎。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1931)1931年3月下旬,蔣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肅清” 鄂豫皖區紅軍。圍攻兵力達11個師,約13萬人。至5月下旬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第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1931)紅四方面軍成立後於1931年11月10日發起黃安戰役,歷時43天,殲敵15000餘人;1932年1月19日發起商潢戰役,歷時10多天,殲敵5000餘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圍了六安蘇家埠等敵據點,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3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圍剿"的戰役。

第三次反“圍剿”取得重大勝利。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的險勝(1932)1932年12月,國民黨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調集近40萬兵力,準備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1933年3月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利(1933)1933年7月17日,蔣介石調8個師10萬餘人,以劉鎮華為司令,第五次進攻鄂豫皖根據地。

9月10日,敵以7個師向皖西北根據地中心合圍。鄂豫皖省委組織反擊,因寡不敵眾失利。

漁家傲是第幾次反圍剿?

第二次大“圍剿”。此詞創作於1931年夏。

1931年4月,蔣介石不甘心於第一次“圍剿”的失敗,糾集二十萬大軍,對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大“圍剿”。

詞人為第二次反“圍剿”的戰略行動作了精心的設計和部署,親自指揮中央紅軍,選擇進佔富田之敵王金鈺、公秉藩為首戰物件。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七百里,打五個仗,繳槍二萬餘,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圍剿’。”(《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此次反“圍剿”勝利之後,詞人便創作了這一人民戰爭思想勝利的頌歌。原文: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作者】毛澤東 【朝代】現代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住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譯文: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鮮亮的紅色,紅軍戰士一腔怒火直衝雲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群峰,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並活捉了張輝瓚。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

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大眾,同心協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