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十月革命後以誰為代表開始傳播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3.01W

李大釗。十月革命是世界上首次在科學理論指導下以實現消除階級剝削、壓迫為目標的社社會主義社會的新經濟政策

首次實現了廢除階級剝削、壓迫的新社會。

十月革命後以誰為代表開始傳播

可侵犯打破了資產階級的教條和謊言:所謂私有制是神聖不的,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伴隨著傳播語境的不斷變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實現了由十月革命前的最初傳入及初步傳播向十月革命後的廣泛、深入傳播的轉變。逐步形成了社會主義思潮併成為各種社會思潮的主流。

十月革命前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無論是在傳播主體、傳播物件、傳播內容,還是在傳播目的、傳播媒介、傳播路徑、傳播過程上都有著重大轉變。李大釗,字守常,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889年10月29日,李大釗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李大釗參加領導五四愛國運動,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存世的文集中留下了很多經典篇章,時至今日依然閃耀著歷史的光芒。李大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

七歲起在鄉塾讀書,1905年入永平府中學,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青年時代,目睹在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國家危亡局勢和社會黑暗狀況,激發了愛國熱忱,立志要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奪後,開始發表文章,揭露軍閥官僚的統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

1913年,含憤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中國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亡國條件後,在日本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向國內寄發《告全國父老書》。這時,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16年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他在《青春》一文中號召青年“沖決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積極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當時抬出孔子來維護自己統治的反動勢力展開猛烈的鬥爭。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大釗同志受到極大的鼓舞和啟發。他逐步明確地站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來,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同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尚不足三十八週歲。為紀念李大釗同志,發揚他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精神,中共中央於1983年3月18日將他和他的夫人趙紉蘭同志(1883年——1933年)的靈柩移葬於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十月革命以後,以什麼為代表的先進分子?

十月革命後,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同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同志備受鼓舞,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

他敏銳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20世紀世界歷史程序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從中看到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擴充套件資料:在宣傳十月革命過程中,他的思想認識迅速提高,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進而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9年五四運動後,他更加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李大釗同志發表《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通過批駁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論證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需要的深刻道理。在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的艱難環境中,李大釗同志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準備了思想條件。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從1920年初開始,李大釗同志等革命家就商議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問題。1920年3月,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同年秋,他領導建立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積極推動建立全國範圍的共產黨組織。1921年3月,李大釗同志撰文號召全國的共產主義者“急急組織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要擔負起“中國徹底的大改革”的責任。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

李大釗同志為建黨所作的重大貢獻,使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十月革命以後,以什麼為代表的?

十月革命後,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1918年7月1日,李大釗在《言治》季刊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這是中國人民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第一篇重要文章。

他寫道:“俄羅斯之革命,非獨俄羅斯人心變動之顯兆,實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之顯兆……吾人對於俄羅斯今日之事變,惟有翹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傾耳以迎其建於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羅斯之訊息,而求所以適應此世界的新潮流”。擴充套件資料:“走俄國人的路”絕不是脫離中國的國情、照抄照搬“俄國人的路”。列寧在開創俄國十月革命的社會主義道路時,堅持社會歷史發展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法,明確提出社會主義道路的多樣性、民族性,提出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如何以獨特的形式表現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列寧說:“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形態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社會主義不存在“統一模式”或“標準形態”,每個國家都要從自己的國情出發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

馬克思主義在什麼時期最早開始在中國傳播?最早做這一工作的人是誰

馬克思主義在最早在十月革命後開始在中國傳播,最早做這一工作的人是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

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

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待解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大的存在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觀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從實踐開始,實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縛,哪怕是曾經認為是正確的,後來被證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時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們的目標不變,採取何種形式都不重要。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一種對社會的預測或規範,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時不應當先入為主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某種社會制度的代言人。馬克思主義觀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則無往而不勝。

十月革命後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是誰

十月革命後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是:李大釗。李大釗1918年11月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文章《布林什維主義之勝利》,給中國輿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大釗稱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世界革命之先驅”,俄國布林什維克及其思想政治信念布林什維主義是世界上正在進行的以及將來的革命變革的旗手。

他寫道:布林什維主義雖“為俄人所創造”,但卻反映了“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人人心中共同覺悟的精神。”李大釗認識到,俄國的十月革命是革命理論與革命實踐的結合。他所認為的革命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在為紀念卡爾·馬克思誕辰一百週年而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中指出:“自俄國革命以來,馬克思主義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力,德奧匈諸國的社會革命相繼而起,也都是奉馬克思主義為正宗。

馬克思主義既然隨著這世界的大變動,惹動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誤解。”就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把馬克思主義叫做“能改造世界之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