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林深見鹿用來比喻什麼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7.97K

要想見到鹿,必須走進深林。林深時見鹿的含義是:要想見到鹿,必須走進深林。

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

林深見鹿用來比喻什麼

此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蓋是時所作。頷聯“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是詩人進山的第二程。詩人在林間小道上行進,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

這兩句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

正午時分,鐘聲杳然,唯有溪聲清晰可聞,這就更顯出周圍的寧靜。環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與首聯所寫的桃源景象正好銜接。這兩句景語又含蓄地敘事:以“時見鹿”反襯不見人;以“不聞鍾”暗示道院無人。

頸聯“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是詩人進山的第三程。從上一聯“不聞鍾”,可以想見詩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離。這一聯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

詩人用筆巧妙而又細膩:“野竹”句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飛泉”句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顯然,由於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遊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所以,這兩句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淨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結尾兩句“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詩人通過問訊的方式,從側面寫出“不遇”的事實,又以倚鬆再三的動作寄寫“不遇”的惆悵,用筆略帶迂迴,感情亦隨勢流轉,久久不絕。

前人評論這首詩時說:“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王夫之《唐詩評選》)“無一字說道士,無一句說不遇,卻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訪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水流清澈,迴盪隱約犬吠;桃花繁盛,滿帶濃豔露水。樹林深幽,野鹿時隱時現。

正午靜寂,鐘聲卻未聽到。野竹分開青霧直穿藍天,飛瀑掛在碧綠山峰之上。無人明知道士去處。

只好依仗古鬆,派遣萬端愁思。老祖宗這樣說的意思,其實就是在隱喻好的東西都是藏在深處的,而要獲得好東西,必須得下一番功夫才能得到。就像獵人打獵要去林子的深處才能打到,在林子外圍肯定看不見鹿,如果鹿都跑到林子外面了,那不是在自尋死路嗎?鯨魚形體非常巨大,它們常年在海洋中最深的深海里生活。

淺海中肯定是看不到鯨魚的,如果有一天在淺海中看到鯨魚,那隻能代表它們擱淺了,見到的只是鯨魚屍體而已。這句話也告訴我們不付出努力是得不到也看不到驚喜的,沒有什麼是從天而降的,如果真的有一天很容易就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那反倒要小心呢。就像在林子外面看到鹿,在淺海看到了鯨魚一樣,你得到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兒,不經歷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形容感情,當對另一個人用情至深的時候,就可以對他說林深見鹿,海藍見鯨,夢醒時見你。

而當你見到鯨魚的時候,就代表你已經進入了深海處。那麼夢醒之後見到身邊的人,就代表你對他的感情也用情至深。當有人這麼跟你說的時候,就代表對方喜歡著你。

Tags:林深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