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師傅和師父的區別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81W

含義的不同;出現時間的不同;用法的不同。“師父”的基本含義與“師傅”相同,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

“師傅”一詞早於“師父”出現。

師傅和師父的區別

漢字發展初期,“師傅”與“師父”的字形不同,但意義相同。然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與時代的變遷,二者出現了本質上的區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傅”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用於指代從事教學工作、為不解之人傳道授業的老師。戰國時期的著作《穀梁春秋》中記載:“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此處的師傅便是為學生傳授文學知識或是教導行為規範的老師。秦漢時期,“師傅”逐漸演變成了帝王之師。朝中專門設定了“太傅”、“少傅”等職務。

太傅與少傅的官階與職責範圍不同,但都與東宮太子、帝王儲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除此之外,朝廷還將太師、太傅、太保統稱為“東宮三師”,只是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虛銜。至此,“師傅”成了皇家專用詞,只有皇家子弟能夠稱呼老師為“師傅”,平民百姓不可私自使用。

直到南宋,“師傅”的含義開始延伸,除了帝王之師外,民間百姓的老師也可蒙受此稱,私塾中的教書老師都可被稱為“師傅”。很顯然,此時“師傅”的稱呼不再具有排他性,也脫離了階級性與等級性。師傅:區別於師父,是一個名詞,對有專門有手藝的工匠的尊稱,也是現代人對陌生男性勞動者的敬稱。

師父:基本只用於武術、戲劇等傳統技藝領域,也有對出家法師(僧人、尼姑、道士的尊稱)。師傅: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用指老師的。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了專指帝王的老師。“師父”的稱呼,是在唐代出現的。

唐朝以後,“師父”開始用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時期,“師父”往往用作對和尚、道士的尊稱。師傅:“師傅”一詞則延伸為對士農商各行各業人的尊稱,比如“司機師傅”、“漁農師傅”等。師父:在古代,師父往往自己收養徒弟,弟子住到師父家裡,由師父貼錢教養,把徒弟當成家人。

即便沒有如此親近,在傳統觀念中,父和師也具有同等重要意義,因此舊時也使用“父師”一詞。注意,對女老師亦稱師父。

Tags:師傅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