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秦伯奔吳發生在哪裡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75W

秦伯奔吳發生在哪裡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出。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同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奔荊蠻,自號勾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有關泰伯奔吳的落腳地,眼下史學界依然流行多種說法,單江蘇就為泰伯奔吳是在無錫一帶還是寧鎮地區就頗有爭議,但根據大量的史料記載,泰伯當時所奔之“荊蠻”,應指無錫、蘇州一帶,有關泰伯奔吳在梅里,後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泰伯墓碑記》以及南朝的《後漢書》等,都有泰伯冢在梅里的記載,而關於“梅里”即“無錫梅村”,最早有東漢碑刻的記錄。唐,張守節《史記·正義》注“吳太伯”也稱:“太伯居梅里,在常州無錫縣東南六十里” 也就是現在的梅村地區。更確切地說,古文獻記載的“梅里”範圍要遠大於現在梅村鎮的行政區劃,比如,相鄰的鴻聲鎮就應歸入當時的“梅里”的區域內(泰伯募遺址現在鴻聲境內)。

遺憾的是除了文獻記載,目前有關泰伯奔吳的遺物、遺蹟仍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不過在梅村地區,至今流傳著大量有關泰伯奔吳、開發江南的動人故事。像“皇渡河”、“荒三千”、“九涇一瀆”、“荊村”、“蠻巷”等,當地百姓給這些地名賦予了豐富的歷史傳說。雖說傳說無從查考,無以為證,卻給梅村歷史渲染了濃厚的人文色彩。不過,在歷盡千百年風雨滄桑、戰亂動盪之後,隨著近期梅村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們在當地所能尋訪到的舊址多已成了殘跡。現在的梅村,最能證明其歷史,只有泰伯廟和伯瀆河了。

泰伯廟是後人為紀念泰伯而建,始建於漢代,眼下所剩的最古老建築已是宋代的。以前也曾到訪過這裡,跟諸多的江南廟宇相似,當時的泰伯廟幾乎沒能留下什麼特別的感受。只有在江南綿長的雨季裡,泰伯廟也才散發出縷縷靜謐幽深的氣息,讓人可以透過時間的雨幕作悠長的遐想。

伯瀆河相傳說為泰伯開發江南時所修,但在尚未得到考古證實之前,這隻能作為一種傳說。儘管如此,作為比京杭大運河更早的古代運河,伯瀆河的歷史依然是漫長而古老的。據考證,伯瀆河在吳王夫差時已存在。當時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稱霸中原,下令開鑿古代運河,稱“邗溝”,也就是東漢《越絕書》上記載的“吳古故水道”。伯瀆河即“吳古故水道”的無錫段。如今的伯瀆河,黝黑的暗流,散發著雨季的腥臭,已很難讓人想象,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條運河還是當地主要的交通渠道。

關於梅村,舊有的“古”已經很難與現有的“新”相匹敵了。但作為“江南第一古鎮”,它延綿的文明為後世梅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儲存了充足而深厚的文化養分。在泰伯廟前的牌坊上鐫刻著“至德名邦”四字,可以說,它涵蓋了梅村人千百年來孜孜追求的一種精神。“泰伯城荒德求荒,至今遺址尚流芒。”從荊蠻之地到禮儀之邦,如今的梅村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教育發達,梅村人在先賢禮讓、開拓精神的鼓舞下,不斷書寫著全新的美好歷史。

Tags: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