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季花魚簡介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14W

花䱻俗稱吉勾魚、冷丁、季郎魚、溪竹等,又名季花魚,是黑龍江省名產淡水魚,又名季花勾。隸屬鯉形目、鯉科、觴亞科,廣泛分佈於南北水域的江河、湖泊、水庫中,是我國淡水水域中較為名貴的中小型魚類。

季花魚簡介

習性

屬於底層魚類,喜在水體的中下層,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處越冬。以底棲動物為食,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為主, 也食各種小魚。是偏肉食性的雜食性魚類。生殖季節在4—5月,分批產卵。卵粘性,附著於水草上發育。

特徵

體長,較高,背部白頭後至背鰭前方顯著隆起,以背鰭起點處為最高,腹部圓。頭中等大,頭長小於體高。吻稍突,前端略平扁,其長小於或等於眼後頭長。口略小,下位,稍近半圓形。脣薄,下脣側葉極狹窄,中葉為一寬三角形明顯突起。脣後溝中斷,間距較脣靖為寬。須l對位口角.較短,長度為眼徑的0.5-0.7倍。眼較大,側上位.眼間寬廣,稍隆起。前眶骨、下眶骨及前鰓蓋骨邊緣具1排粘液腔。體鱗較小。側線完全,略平直。

背鰭長,末根不分枝鰭條為光滑的硬刺,長且粗壯,其長几與頭長相等,起點距吻端較至尾鰭基的距離為小。胸鰭後端略鈍,後伸不達腹鰭起點。腹鰭短小,起點稍後於背鰭起點,末端後伸遠不及肛門及臀鰭起點。肛門緊靠臀鰭起點。臀鰭較短,起點距尾鰭基較至腹鰭起點為近,其末端不達尾鰭基。尾鰭分叉,上下葉等長,末端鈍圓。下嚥骨較粗壯,主行下嚥齒頂端鉤曲,外側2行甚纖細。鰓耙發達,粗長,為長錐狀。腸管短,等於或略長於體長,為體長的l.0-1.1倍。鰾大,2室,前室卵圓形,後室末端尖細,呈長錐形,後室長為前室的l.8-2.4倍。腹膜銀灰色。體背及體側上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體側具多數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斑點,沿體側中軸側線的稍上方處有7-11個黑色大斑點。背鰭和尾鰭具多數小黑點,其他各鰭灰白。[1]

花䱻消化系統特徵為:無頜齒;脣、口咽腔壁具有味蕾;鰓耙細、數量少;發達的咀嚼型下嚥齒;食道粗而短,前端有少量味蕾,食道壁黏膜褶和肌層發達,具有黏膜肌;無胃;腸道較短無腺體。這些與雜食性偏肉食性魚類特點相適應。[2]

雌雄個體形態差異不明顯,較難區別;花(魚骨)雌體有較大的內臟重、性腺重說明其在繁殖季節通過體形變化增加腹腔容積而增加繁殖輸出,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主要價值

花魚骨雜食性、適應性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群體產量高,花魚骨從魚苗長至1冬齡,尾重可達250~300g,這一階段生長極為迅速,遠遠超過一般養殖魚類,性成熟後生長緩慢,其最大個體可達2kg以上。

魚肉的鮮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鮮(呈)味氨基酸的含量,鮮(呈)味氨基酸主要有穀氨酸、天門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4種,其中以天門冬氨酸、穀氨酸為特徵性鮮味氨基酸。在花魚骨的肌肉中,特徵性鮮味氨基酸為幹物質含量的19.29%,低於鱖、翹嘴紅鮊,高於草魚、鱅。

花魚骨魚體脂肪酸中含有高比例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中華倒刺䰾的2.1倍。尤其花魚骨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較高(5.94%、7.71%),均高於一般的鯉科名優養殖魚類。PUFA的平衡攝入引起了世界範圍內健康組織的重視,並一致認為PUFA的攝入量應至少佔總脂質攝入量的3%,最好為8~23%。因此,花魚骨不僅是人體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有較好的保健功效。

Tags:季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