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活化石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4W

大熊貓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大約在100萬年前,它們遍佈中國的陝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區,在雲南四川,浙江,福建,臺灣等省也有它們的蹤跡,但現在殘留下來的數量很少。與大熊貓同期生活的動物,如今多已滅絕,唯有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成為科學家研究生物講化的“活化石”。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活化石

大熊貓的形態特徵:

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

秦嶺地區的個體偏大,體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澤。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則個體較小,體毛也較前者為細,腹毛棕色不明顯,但涼山的個體並不偏小。

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相對鋒利的爪和發達有力的前後肢,有利於大熊貓能快速爬上高大的喬木。

大熊貓面板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身體不同部分的面板厚度也不一樣,體背部厚於腹側,體外側厚於體內側,面板的平均厚度約為5毫米,並且色白而富有彈性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