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三月三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2.03W

三月三為什麼不能回孃家的答案是:這只是各個地方的習俗,三月三回孃家,死了丈夫塌了天。就是你不能回孃家,否則對你老公不好。

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在廣闊的中國,不同地區對於“三月三”的定義是不同的,節日的叫法和習俗自然也大相徑庭。

上巳節是漢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九年級。“上巳”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也被稱作女兒節,女兒們在此時要行成年禮。

上巳節的由來已久: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

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在古代,三月三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可惜,宋代以後禮教漸嚴,男女私會不被容許,這個節日也日趨沒落,最終被人們遺忘。踏青也改在清明進行。

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相傳在很久以前,野獸經常出入瑤族村寨傷人、損壞莊稼,為了保衛家園,寨子的民族英雄盤古率勇士上山守獵、捕殺猛獸,盤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頂破服部而當場死亡,那天正是農曆的三月九年級,為了記念民族英雄盤古,瑤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九年級日定位記念盤古的日子,取名為“三月三”又名“乾巴節”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守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並且烤成乾巴帶回家裡。

婦女們上山採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後染成紅、黃、藍、紫四種顏色的糯米飯用於敬獻盤古,年復一年,一直傳到今天。過去“三月三”,瑤族人民放下手中的農活集體休息一天,以祭奠盤古,即婦女們休息做針線活、男人們讀經書、喝酒、娛樂、姑娘和小夥子們卻相約到寨子邊的荒山上、縱林裡對歌、談情說愛、玩耍。

三月三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三月三,海南島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漁獵豐收的節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談愛日”。是日,村寨集會預祝豐收,青年男女對歌歡舞,以“三月三”為定情之日。老人們則拎著酒罈,走親串友,曰喝“團結酒”。

雲南布依族家家戶戶做花糯米飯招待親友,以此日為閤家歡聚、親友聚會之節日。有布依族三姐妹請外公吃飯之傳說。

漢族農曆三月三,漢族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 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九年級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廣西壯族有“歌圩節”“歌仙節”,相傳為紀念歌仙劉三姐而舉行,家家蒸五色糯米飯、做紅雞蛋,祭祀祖先,接待親友。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辦歌會,青年男女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嬉戲娛樂,終日歌聲不斷,成為今之“歌節”。

Tags:回孃家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