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立夏是2022的幾月幾日幾點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6.95K

立夏是2022的幾月幾日幾點的答案是:5月5日20點23分

立夏是2022的幾月幾日幾點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因此又稱“春盡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中國只有南嶺以南地區呈現“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四月是指農曆,由於它是陰陽合曆,與公曆的計算方式不同,節氣其實是對照陽曆來推算的,也就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跡,古人很早就發現如果產生歲差,就不太準確,因此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等分,每移動15°就到了下一個節氣,這樣合360°,就可以形成一個閉環等到了黃經0°春分又是一個迴歸年的開始。

2022立夏是哪一天什麼時間 2022年什麼時候立夏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若按中國現代氣候學的劃分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因此立夏只不過是夏天嶄露頭角之時。

立夏時節,南方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北方在立夏尚未進入雨季,北方雨季在夏秋之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由於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溼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夏季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在立夏這一節氣度過之後,溫度也開始逐漸升高,在這時很多人難免急躁上火所帶來的影響就是食慾下降。所以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幹”的境界。

立夏作為入夏的代表,此時萬物生長繁茂,綠油油的,生機盎然,此時外出遊玩最為合適,除此之外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立夏時節主要防治番茄早疫病、灰黴病、葉黴病等,黃瓜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等,茄子褐紋病、綿疫病,豇豆鏽病、根腐病等。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菜青蟲、跳甲、潛葉蠅等。

“立夏蛋,滿街甩”,鬥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遊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後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裡,讓孩子掛在脖子上。鬥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鬥破了殼的,認輸,然後把蛋吃掉,而最後留下的那個鬥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至於為什麼要鬥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係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江南的立夏習俗裡有所謂的“見三新”,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人們嘗食。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在常熟,人們立夏嘗新,食品更為豐富,有“九葷十八素”的說法。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仍然保留著立夏吃烏米飯的古老習俗,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採集野生植物烏桕樹的葉子煮湯,用此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後撈出放入木甑裡蒸熟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