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三月不知肉味是詩歌嗎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2.86W

三月不知肉味是詩歌嗎的答案是:不是。

三月不知肉味是詩歌嗎

三月不知肉味不是詩歌,是音樂,出自《論語·述而篇》。三月不知肉味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意思是:孔子在齊國聽到《韶》這種樂曲後,很長時間內即使吃肉也感覺不到肉的滋味。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歷史故事

孔子離開魯國周遊列國,也和肉有關。當時魯國國君和執政的大臣中了鄰國齊國的奸計,對老百姓不愛護,而是每天和齊國人送來的女樂,也就是美女藝人們玩樂。

孔子的弟子就勸孔子離開魯國,孔子說:“魯國現在將要在郊外舉行祭祀,如果還能將祭肉分賜給大夫,那麼我還可以留下。”

結果魯國國君貪圖玩樂,一連三天不上朝聽政。祭祀後,又沒有將祭肉分賜給包括孔子在內的一些大夫,孔子於是毅然決然離開自己的故鄉。

孔子不是因為饞肉,而是從國君忽視將祭祀的祭肉分給大臣這件事中,看到了魯國的國君沒有公正愛民,對朝臣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和信任。在孔子看來,不僅可以通過食物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優劣,也能以此判斷一個國家能否有長遠的發展。

根據《論語》的記載,孔子來到齊國後,遇到了一個名叫舜的樂師,在聽到了樂師表演的“韶”(一種音樂形勢後),三月不知肉味。由此可見,孔夫子並非失去了嗅覺和味覺,也不是連續三個月吃不到肉。在聽到舜美妙的樂聲後,孔子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上升到無慾無求的境界中。

那麼,孔子在這個思想境界中停留了多久呢?

足足三個月,孔子都沉浸在“韶”音所帶來的餘味中,無法自拔。這種感覺,有點像是現代人聽到了絕妙的旋律,心中浮想聯翩。顯然,孔子停留在這種“精神高潮”裡的時間很長。在此期間,孔子的心境是安寧的,甜美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與寬慰。這種精神狀態,就像是我們沉浸在某項事物中,茶飯不思。由此,孔子才會發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慨。

顯然,在那個禮樂崩壞的年代,很少有人有如此之高的音樂素養。除了這個掌故之外,孔子向萇弘請教音律時,也曾沉迷在音律中無法自拔。後人在評論孔子這段佳話時,往往會用到成語“盡善盡美”。雖說很多人都知道“三月不知肉味”掌故出自孔子,但很少有人知道“盡善盡美”一詞也曾是孔子專屬的形容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