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o型血不易感染新冠肺炎是真的嗎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2.75W

對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觀察表明,老年人、男性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並發展為重症。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生物標誌物可以預測個體對COVID-19的敏感性。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大、武漢中南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8家單位的最新研究顯示:A、B、O、AB血型與新冠肺炎易感性存在關聯。這也是該領域的首份研究。具體來說,O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不易感,風險較低;A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易感,風險也較高。

o型血不易感染新冠肺炎是真的嗎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與O、B、AB血型相比,A血型的COVID-19感染風險顯著升高(OR為1.20;95%置信區間CI為1.02-1.43,P=0.02)。與A、B、AB血型相比,O型血型的傳染病風險顯著降低(OR為0.67;95%CI為0.60-0.75,P<0.001)。也就是說,與非A血型相比,具有A血型的人獲得COVID-19的風險明顯更高,而與O血型相比,O血型的感染風險顯著降低。

此前也有一些研究顯示,一些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與ABO血型有關。例如,諾沃克病毒和乙型肝炎具有明確的血型易感性。而據此前報道,O型血的個體感染SARS冠狀病毒的可能性也較小。該論文有8家科研機構,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東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上海交通大學。

什麼血型不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O型血不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3月16日,包括南方科技大學、武漢金銀潭醫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研究機構在內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合作發表題為《ABO血型與COVID-19易感性之間的關係》的最新研究。他們通過比較武漢、深圳三家醫院的2173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血型分佈與相應地區正常人群血型分佈得出結論,具體來說,O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不易感,風險較低;A型血對新冠肺炎相對易感,風險也較高。

這份研究也就是說明A型血可能需要特別加強個人保護以減少感染機會;新冠病毒感染的A型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更多的監護和治療;還有就是作為新冠病毒治療的常規部分,在患者和醫務人員中引入ABO血型可能會幫助評估人們的風險暴露水平。

雖然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O型血不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但這也不代表O型血的人可以掉以輕心,什麼血型都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只不過是風險高低不一罷了,不管是什麼血型,現階段都不能夠對新型冠狀病毒放鬆警惕,日常生活中依舊要做好防護,出門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回家勤洗手多通風。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所有人都是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並不分免疫力強還是免疫力低,而是要看是否有密切接觸病毒。只要親密接觸了,感染的機率就大,也就是說親密接觸的量越多,越容易被感染。免疫力強的人,如果一次性大量接觸病毒也會感染上。

只不過是免疫功能比較低的老年人,孕婦,肝腎功能不全的人會表現得比較厲害,病程進展更嚴重。接觸的少感染的機率小,接觸得多,感染機率大。

怎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首先,定期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或用肥皂和水洗手。手接觸受汙染的物品表面或病人後再觸控面部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因此清潔雙手可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第二,定期用消毒劑清潔物品表面,例如廚房桌椅和辦公桌等。

第三,自學有關新冠病毒肺炎相關知識,但要確保資訊來自地方或國家公共衛生機構、世衛組織網站、地方衛生專業人員等可靠來源。對大多數人來說,感染新冠病毒後一開始的症狀是發燒和乾咳,而不是流鼻涕。大多數感染者為輕症,無須任何特殊照顧即可好轉。

第四,在發燒或咳嗽期間避免旅行,如在飛行途中生病,應立即通知機組人員。回家後應立即與醫衛人員聯絡,並告知他們自己去過哪裡。

第五,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衣袖遮擋或使用紙巾。紙巾用完應立即扔進封閉垃圾箱,然後洗手。

第六,60歲以上或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重症的風險可能更高。這類人群應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比如避免前往人多的場所或可能與病人有互動的場所。

第七,一旦感覺不舒服,請待在家中,並打電話給醫生或當地醫療人員,他們會詢問你的症狀、去過哪裡、和誰有過接觸。這將有助於獲取正確的建議或根據指引前往正確的醫療衛生機構,並可預防感染他人。

第八,生病時應待在家裡,吃飯和睡覺與家人分開,使用不同的餐具。

第九,如出現呼吸急促,應立即就醫。

第十,疫情期間感到焦慮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當生活在一個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社群時。請了解本社群防控疫情的舉措,並就如何在工作場所、學校等保障安全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