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明朝十六帝關係表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1.38W

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太祖孫,皇太子朱標次子。3、成祖朱棣年號“永樂”,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4、仁宗朱高熾年號“洪熙”,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長子。5、宣宗朱瞻基年號“宣德”1425年即位,宣宗,仁宗長子。6、英宗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長子。

明朝十六帝關係表

明朝16帝的關係

明朝皇帝表(公元1368年-1644年或1683年)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為止的歷代明朝皇帝,共16位。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明朝十六帝關係表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十六帝關係表如下:

明朝的強大是源自前朝體制下的自我完善,讓明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由於不能保證明朝每代都出現像明成祖那樣的中興之主,所以在經歷過幾個繁榮期後,慢慢轉入衰敗最後滅亡。

明朝十六帝關係表,明朝16帝的年號排序是什麼?

明朝16帝的年號排序是什麼?

明朝16帝年號:

1、洪武,1368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2、建文,1399年—1402年。明惠宗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

3、永樂、1402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後人稱其為永樂大帝。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4、洪熙,1424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

5、宣德,1425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6、正統,1436—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還廢除了殉葬制度。

7、景泰,1450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8、天順,1457年—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八任皇帝。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還廢除了殉葬制度。

9、成化,1465—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後更名朱見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見深英明寬仁,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 *** 于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在位期間任用奸邪,不能說沒有缺陷。

10、弘治,1488—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 *** 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

11、正德,1506—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 *** ,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武宗雖嬉遊玩樂,卻也有抵禦邊寇之功,大事上從不怠慢。

12、嘉靖,1522—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為人聰明,尤其在書法和文辭修養都有不錯的造詣。同時也特別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

13、隆慶,1567—1572年,明穆宗朱載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但因為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荒於政事。

14、萬曆,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在位期間衰敗的明王朝也在這個時期走向活潑和開放,中國的經濟處於當時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在此期間,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開始西學東漸,整個社會也出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個性解放的精神。

15、泰昌,1620—1621年,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因在位僅一個月,故又被稱為“一月天子”。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但每日回宮後卻沉於酒色,縱慾淫樂,身體羸弱。

16、天啟,1621—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專權,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企圖改良明朝政治的東林黨人。魏忠賢閹黨對東林黨人的迫害不斷激起民變。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

17、崇禎,1628—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的建立: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始,多為一帝一號。故自明朝時,便習慣以年號來稱呼皇帝。

雖然明英宗例外,擁有兩個年號正統、天順,人們也仍以其年號而稱之。

明朝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

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明朝

百度百科-朱由檢

百度百科-朱元璋

百度百科-朱允炆

百度百科-朱棣

百度百科-朱高熾

百度百科-朱瞻基

百度百科-朱祁鎮

百度百科-朱祁鈺

百度百科-朱見深

百度百科-朱祐樘

百度百科-朱厚照

百度百科-朱厚熜

百度百科-朱載垕

百度百科-朱翊鈞

百度百科-朱常洛

百度百科-朱由校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號洪武,安徽鳳陽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於1398年,時年71歲。 

惠帝朱允文(1377-1402),年號建文,惠帝,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惠帝登基後,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號“永樂”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遷都北京,並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死於1424年,時年65歲。

仁宗朱高熾(1378-1425),年號“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明成祖長子,仁宗政治比較清明,採取一些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於1425年,時年48歲。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號“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仁宗長子,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與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宣宗死於1435年,時年38歲。

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號“正統” “天順”(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宣宗長子,即位時才9歲,被宦官王振專權,1449年,瓦喇大舉南侵,王振愜英宗親征,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於1464年,時年38歲。

景帝朱祁鈺(1428-1457),年號“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後被擁立為帝,即位後,用於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喇對北京的進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後,景帝將其軟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時,英宗才又被擁為帝。景帝死於1457年,時年30歲。

憲宗朱見深(1447-1487),年號“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英宗長子,憲宗好方術,溺於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國政”。1487年,憲宗死,時年41歲。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號“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憲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被譽為“中興之令主”。死於1505年,時年36歲。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號“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孝宗長子。好逸樂,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過度,死於1521年,時年31歲。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號“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憲宗孫,父興獻王。世宗前期頗有一些作為,誅殺宦官,節用寬民,但後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多次爆發農民起義世宗因服丹藥中毒死,時年60歲。

穆宗朱載垢(1537-1572),年號“隆慶”1566年即位,在位7年,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於1572年,時年36歲。

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號“萬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宗第三子。即位時才10歲,由皇太后陳氏及李貴妃主持政務。神宗親政後,深居宮中,荒淫享樂,政治腐敗,神宗時,北方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窺視中原。神宗死於1620年,時年58歲。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號“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神宗長子。是一個貪財好色的皇帝,由於淫慾過度,即位當天就病倒了,後因服用丹砂過度而亡。時年39歲。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號“天啟”1620年即位,在位8年,光宗長子。政治腐敗,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後金乘機攻佔瀋陽。熹宗死於1627年,時年23歲。

思宗朱由檢(1610-1644),年號“崇禎”1627年即位,在位17年,光宗第五子。即位後,誅殺魏忠賢,頗為勤政,勉力振作,無奈積重難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又崇禎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明朝皇帝順序表

明朝君主主要列出了開國皇帝、明朝(含南明)統治君主、追尊未實際統治的皇帝,以及南明各監國宗室。歷史跨度為1368年-1644年。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1328年-1398年06月24日,廟號:明太祖,諡號:明高帝,登基時間:公元1368年1月23日 (洪武)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廟號:明惠宗,諡號:明惠帝,登基時間:公元1398年6月30日 (建文)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廟號:明成祖,諡號:明文帝,登基時間:公元1402年 (永樂)

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廟號:明仁宗,諡號:明昭帝,登基時間:公元1424年 (洪熙)

朱瞻基1398年2月9日-1435年1月3日,廟號:明宣宗,諡號:明章帝,登基時間:公元1425年 (宣德)

朱祁鎮,1427年-1464年2月23日廟號:明英宗,諡號:明睿帝,登基時間:公元1435年 (正統)

朱祁鈺1428年-1457年3月23日,廟號:明代宗,諡號:明景帝,登基時間:公元1449年 (景泰)

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廟號:明憲宗,諡號:明純帝,登基時間:公元1464年 (成化)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廟號:明孝宗,諡號:明敬帝,登基時間:公元1487年 (弘治)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廟號:明武宗,諡號:明毅帝,登基時間:公元1505年 (正德)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廟號:明世宗,諡號:明肅帝,登基時間:公元1521年5月 (嘉靖)

朱載垕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廟號:明穆宗,諡號:明莊帝,登基時間:公元1566年 (隆慶)

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廟號:明神宗,諡號:明顯帝,登基時間:公元1572年 (萬曆)

朱常洛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廟號:明光宗,諡號:明貞帝,登基時間:公元1620年 (泰昌)

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19日,廟號:明熹宗,諡號:明悊帝,登基時間:公元1620年 (天啟)

朱由檢1610年-1644年,廟號:明思宗,諡號:明烈帝,登基時間:公元1627年 (崇禎)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則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共16位明朝皇帝。明代的皇帝個個性格鮮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鮮明個性而有不同的氣象。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趣歷史將明朝的皇帝一一道來,敘其登皇位的驚險歷程。

參考資料:明朝君主-百度百科

求明朝皇帝的族譜,關係?

第一代太祖朱元璋

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長孫

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

第四代仁宗朱高熾,乃朱棣長子

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熾長子

第六代英宗朱祁鎮,乃朱瞻基長子

第七代代宗朱祁鈺,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鎮之弟(後英宗復位,代宗被廢)

第八代憲宗朱見深,乃朱祁鎮長子(庶出),朱祁鈺從子

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見深三子(庶出)

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長子(武宗無嗣,乃由旁支皇室選擇朱厚熜入繼大統)

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見深四子興獻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長子,朱祐樘從子,朱厚照從弟

第十二代穆宗朱載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

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鈞,乃朱載垕三子(庶出)

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鈞長子

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長子(庶出)(熹宗死後無嗣,乃詔令五弟信王朱由檢入繼大統)

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檢,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後,明朝覆滅,宗室乃於南方割據)

第十七代安宗(質宗)朱由崧,乃朱翊鈞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從弟,朱由檢從兄(安宗被清軍所俘,群臣乃先後擁立魯王朱以海,韓王朱本鉉監國,鄭芝龍在福建擁立唐王朱聿鍵)

第十八代紹宗朱聿鍵,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孫,唐端王朱碩熿之長孫,朱由檢族叔(紹宗死後,福建群臣擁立朱聿鐭,然而一月就被清軍滅亡,乃擁立桂王朱由榔)

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鈞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後,明朝再無皇帝,1684年康熙 *** 後,最後一個監國投海自盡,明朝遂徹底滅亡)

中國明朝,清朝皇帝順序表

明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南明:朱由崧、朱聿鍵、朱聿鐭、朱由榔(注:永曆帝廟諡存疑)

清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皇太極、愛新覺羅·福臨、愛新覺羅·玄燁、愛新覺羅·胤禛、愛新覺羅·弘曆、愛新覺羅·顒琰、愛新覺羅·旻寧、愛新覺羅·奕詝、愛新覺羅·載淳、愛新覺羅·載湉、愛新覺羅·溥儀。

擴充套件資料: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佈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于、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 *** 皇帝”袁世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皇帝

明朝皇帝一覽表

明朝皇帝一覽表: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皇帝的歷史大事件:

1、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稱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所出現的治世,為明九年級大盛世之一 。1368年,朱元璋於金陵應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

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2、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3、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九年級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讚該時期“遠邁漢唐”

4、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土木之變只是一場戰役的失利,明朝當時正處“全盛之天下”,各方面實力遠在瓦剌之上。

5、崇禎治亂:

明朝中期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本身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汙昏庸;與後金的戰爭帶來大量遼餉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饑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

1627年,陝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後發展成雄踞陝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後佔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最後成立大西政權)。

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縊,明朝亡。

參考資料:

洪武之治-百度百科

靖難之役-百度百科

永樂盛世-百度百科

土木之變-百度百科

崇禎治亂-百度百科

明朝皇帝時間表

一、列表(廟號/諡號/姓名/年號/統治時間):

1、

2、

3、

4、

5、

二、皇帝資料:

1、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

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 ;

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2、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為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3、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朱元璋駕崩後,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

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4、朱高熾

明仁宗(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長子,其母為仁孝文皇后。徐達外孫。明太祖也挺欣賞其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冊封為燕世子。明成祖即位後立為皇太子。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次年改元為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隨父征戰多年,知道創業很難,重使用者部尚書夏元吉,採取了一系列減少國家開支的措施,對國力的恢復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在位期間,他褒獎直言,虛懷納諫,減輕刑法,對開封、山東等地賑災免糧。用人,行政均得後人稱善。

他一即位,即決定將首都遷回南京,以免漕運的巨大花費。體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基後從政僅8個月,就一病不起,於洪熙元年(1425年)因心臟病駕崩於欽安殿,廟號明仁宗。

5、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為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漢族,生母誠孝昭皇后張氏,生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駕崩於宣德十年。

明朝時期,早期幾位皇帝勵精圖治,明朝的社會經濟狀況有了恢復和發展,到了明宣宗統治的時期已是國泰民安,他統治的時期是明朝政權最穩定的時期。

明宣宗在文化上的造詣也很深,詩文很有文采。他也經過了良好的武備訓練,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明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瞻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高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Tags:十六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