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胸中正,眸子瞭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05W

意思是:眸子:瞳仁,眼睛;瞭:明亮。心地純正,眼睛明亮

胸中正,眸子瞭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胸中正,眸子瞭

成語發音:xiōng zhōng zhèng,móu zǐ liǎo

成語解釋:眸子:瞳仁,眼睛;瞭:明亮。心地純正,眼睛明亮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復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胸中正眸子瞭成語解釋

【成語原文】:胸中正,眸子瞭

【標準發音】:xiōng zhōng zhèng,móu zǐ liǎo

【繁體寫法】:胸中正,眸子瞭

【胸中正眸子瞭是什麼意思】:眸子:瞳仁,眼睛;瞭:明亮。心地純正,眼睛明亮

【胸中正,眸子瞭成語接龍】:成竹在胸 → 胸中正,眸子瞭 → 無龍龍了

【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讀音預警】:注意多音字:中 ① zhōng 中國、人中(穴位);② zhng 中獎、中靶。注意多音字:正 ① zhēng 正月、正旦(農曆正月七年級);② zhèng 正常、正旦(戲中稱女主角)。

【出處說明】: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請問“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是什麼意思

意思:眼睛不能掩蓋他的醜惡。心胸端正,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離婁上》

原文選段: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釋義:

孟子說:“觀察人,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地方了,眼睛不能掩蓋他的醜惡。心胸端正,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聽人說話,觀察他的眼睛,他的善惡能藏匿到哪裡去呢?”

孟子說:“謙恭的人不會欺侮他人,儉樸的人不會強奪他人。有些國君一味欺侮,強奪他人,還唯恐別人不順從自己,怎麼能做到謙恭、儉樸呢?謙恭、儉樸這兩種美德難道能用聲音和笑臉做到嗎?”

擴充套件資料

本章中,孟子認為“仁義”是道德修養的根本出發點,是個人人格培養與價值實現的唯一途徑,而當統治者保持併發揮了“仁義”之後,它又變成了法先王、行仁政的出發點與途徑。

孟子認為正因為“仁義”無論對於個人道德修養還是對於國家安定,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應當將“仁義”作為自身生存的第一要義,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他認為“仁義”是人的本性所在,所以統治者如果從自身的“仁義”本性出發推行仁政,那麼也必然能順應百姓的“仁義”本性,而得到百姓的擁護那些暴政、苛政之所以得不到百姓的擁護,就是因為它們都是違反人的“仁義”本性的。

孟子認為施行仁義其實很容易,只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就可以了,人人都在小事上遵循仁義的原則,天下也就太平了。

胸中正則眸子瞭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liǎo]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mào]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sōu]哉?”

孟子說:“一個人身上存於內而表現於外的,沒有哪一處強過他的眼睛。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醜惡的靈魂。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觀察他的眼睛,這人的善惡能躲到哪裡去呢?”

聽其言,觀其目,真誠的人眼睛是清澈的,不真誠的人眼睛是混濁的,看眼睛可以看出人是否真誠不說謊,誠則明,明則誠,一個真誠不虛的人可以心明眼亮,生髮智慧,反過來智慧充足也會更加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