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工匠精神的例子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35W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工匠精神的例子
工匠精神的例子:

張毅:一輩子只幹一件事作為琉璃工房創意總監與執行長,一個人只要願意一輩子就做一件事,他的工作就是他的人生。

在一個所謂日本工藝振興協會所辦的展覽會裡,800多位工藝家的作品集中呈現,陶瓷、漆器、編織、金工、蒔繪、景泰藍、玻璃。我驚訝的不是工藝家之多或者作品之多,而是每位工藝家的工作年資,竟然普遍在30年以上。

工匠精神的意義:

“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工匠精神典型事例有哪些?

1、三菱的電飯煲

即使現在已經進入了高科技時代,許多智慧產品取代了傳統手工產品,但製造者們並沒有因此而形成流水線作業,而是依然遵循傳統工匠們的精神精工細作,不為一時的利益而降低品質。

三菱電機集團便是其中一個,他們用沿襲工匠們的執著精神,製造出非同一般的電飯煲,贏得了消費者們的青睞和好評。

成立於1921年的日本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總部位於東京,憑著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企業信譽,三菱電機有限公司在全球的電力裝置、通訊裝置、工業自動化、電子元器件、家電等市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三菱電機公司排在第244位。

作為一家制造多種高階電子產品的企業,三菱電機集團完全可以不製造電飯煲這樣的普通小產品。因為在一般人看來,電飯煲在當今時代太普通了,就像以前的鐵鍋一樣尋常,而且根本做不出新意來。

但三菱電機集團並不這樣認為,他們看好電飯煲市場,並堅信只要把電飯煲做出新意,就一定能夠佔領市場,成為電飯煲的領軍產品。

他們調研發現,雖然人們已經進入簡便快捷的電氣化時期,卻非常懷念傳統土灶鐵鍋做出來的米飯,紛紛認為那是最美味的食物。或許平常人會覺得這只是一個懷舊的資訊,但三菱電機集團的製造者們卻從中抓住了電飯煲的本質:那就是口感。

三菱電機集團於是專注於這一點上,把它列為電飯煲的主要功能,併力爭把它做到極致。為了做出與土灶相同口感的米飯,製造者們充分發揮執著的工匠精神,遍訪日本各地老建築與高階日料的土灶,徹底分析其構造及火勢,同時將土灶烹製米飯的軟硬、水分等資料化,並把這些資料應用到電飯煲的製造中去。

他們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請許多人試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利用純度為99.9%的炭材料製成內膽,這樣能加強電飯煲的加熱能力,使米飯有傳統土灶鐵鍋的香味,並最終讓電飯煲烹飪再現土灶品質。

三菱電機集團的電飯煲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主婦們的喜愛。因為用這款產品做出來的米飯能夠使家人胃口大開,而這也是主婦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家有著高階製作裝置的企業生產電飯煲時,卻採用了看似非常落後的工藝。

三菱電機集團的電飯煲名為“本炭釜”內膽電飯煲,在這款產品中,凝聚工匠精神的點在內膽上。一個內膽全部都是炭製成,因此名為炭膽。生產炭膽的週期非常長,從最初加工到最終完成需要5個月,而且完全是人工作業。

這種做法看似落後於工業化時代的步伐,卻將米飯的口感做到了極致。而三菱電機集團也因其執著再現“土灶”米飯口感的匠人精神,贏得了消費者的尊敬和忠誠。雖然價格比同類產品要高兩三倍,卻在銷量上位居首位,成為電飯煲產品的經典之作。

工匠之美,並不是一味地創新,也不是固執地守舊,而是抓住本質,將守舊和創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產品的品質得到質的飛躍。

2、徐建華的古書畫修復

“看我這馬蹄刀,手打的,多好!現在都買不到了。”當徐建華把手裡的布包層層開啟,露出一件件他心愛的“寶貝”:五六把大小不一的馬蹄刀、幾個長短薄厚不同的起子,一大把針錐兒,還有一把鬃刷。這些修復古書畫的必備“傢伙什兒”,已經陪伴了他四十多年年。

徐建華,這個幾十年如一日守在故宮文保科技部的老人,幾十年來用技藝、心血蔘與修復了《清明上河圖》《遊春圖》《五牛圖》等傳世名作,延續古書畫的生命。

古書畫修復有四個步驟,即清洗畫心、揭開背紙、重補破洞、精細全色。工作至今,令徐建華記憶猶新的作品是《遊春圖》。《遊春圖》是隋代畫家展子虔流傳下來的唯一一幅作品。歷經千年,這幅世界上最早的絹本繪畫作品已千瘡百孔。

《遊春圖》是山水畫,處理不當就會失色,所以清洗難度極大。歷經千年,畫作已經脆弱不堪,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那是 1977年,徐建華學徒 3年,他作為副手與“蘇裱”名家楊文彬共同承擔《遊春圖》的修復工作。師徒二人齊心協力、小心翼翼,歷時半年,終於讓《遊春圖》重煥生機,重現於世。

如今,徐建華已經是裱畫室中資歷最老的師傅了,在他的徒弟們看來,“師傅的活可以免檢”了。然而,徐建華一直都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新技術,嘗試新方法。徐建華說:“這是個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只有對自己有要求,才能越裱越好。”

2015年,故宮博物院展出了《清明上河圖》等 283件珍貴書畫藏品,一時間火爆京城,每天排隊等待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這樣的場景讓徐建華頗感欣慰,他說:“老先生要是看到了,也一定會很高興的。”他口中的“老先生”,正是當年親手主持修復《清明上河圖》的“蘇裱”名家楊文彬。

早在 1974年,徐建華當兵復員被分配到故宮修復廠。因為他能聽懂無錫話,被分配給楊文彬當徒弟,正趕上《清明上河圖》的修復。

“當徒弟,你就得處處用心。要跟師傅聊,盯著師傅幹。只有學到要點、訣竅,才能真正立住腳。”當了徒弟的“小徐”,每天早早就到裱畫室,打水、生爐子、拉煤,給師傅磨刀、備紙……什麼活兒都搶著做。師傅趴在寬大紅漆裱畫案上幹活時,他就站在旁邊一刻不離。

歷時一年多,曾經千瘡百孔的《清明上河圖》重煥生機。修復工作圓滿結束後,“老先生”才一改往日嚴肅的神情,綻露了些許笑容。

徐建華在“老先生”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對待事業的“態度”:盡心盡力,一絲不苟。

按照學這行的規矩,第一年託綾子、打糨子,第二年做立軸,第三年做手卷、冊頁——三年出徒。但徐建華坦言:“想真正把手藝學精了,至少要十年。”,“想學好這行,需要耐得住寂寞”。

“我徒弟高翔去年在武英殿看的就是這張畫。”徐建華指著其中的兩張照片說,2015年《梅花蕉葉圖軸》在武英殿展覽時,高翔上上下下看了好幾遍,愣是沒看出來補哪兒了。

5年前,徐建華正式退休。可裱畫室裡徒弟多、師傅少,於是,他每天仍舊擠著公交車去故宮“上班”。一晃幾十年,徐建華一路走來,從“小徒弟”成為了“老師傅”。

在行業中,他被視為“國寶級”專家。而隨著故宮古書畫裝裱修復技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底徐建華也被評為這一專案的代表性傳承人。

徐建華,這位我們身邊的大國工匠,總能以匠人之仁的態度,專注於找準產品本身的病因,開出有效治療的良方。一個人要真心地熱愛自己從事的每一件細微的事情,專注、沉著地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此,你也就擁有了成為一流匠人的基礎。

“匠人精神”的核心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堅持不懈、創新進取,執著於某一件事情,努力將其做到極致,大到生產高鐵、汽車,小到製造一部手機、一臺彩電,或是一頂帽子、一個箱包,每一個零部件、每一個環節都要凝神聚力、精益求精、盡善盡美,在質量上的要求近乎苛刻,不允許存在任何瑕疵。

“匠人精神”究竟是什麼?是專注的態度,精雕細琢的品質,是純粹的意志,拼搏的動力,是創新的衍生,是產品的靈魂,更是傳承的敬意。無論你在做什麼,只要帶著“匠人精神”全身心去投入,就能找到工作的意義和勞作的樂趣。

精神簡介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求幾個工匠精神例子。

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1、坦克叢集,在遼闊的大地上風馳電掣,一往無前,現在中國的坦克製造能力已經躋身世界第一方陣了。裝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工盧仁峰的工作就是負責把坦克的各種裝甲鋼板連綴為一體。這個左手殘疾,僅靠右手練就一身電焊絕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堪稱一絕。

2、LNG船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要在零下163度的極低溫環境下,漂洋過海,運送液化天然氣。在世界民用造船領域,建造一艘LNG船的難度堪比建造一艘航母,目前只有美國等少數國家能建造LNG船。2005年,我國才有了第一批16個掌握這項焊接技術的工人,張冬偉就是其中之一。

3、核電是一種清潔的新型能源,然而核電站裡面的物質一旦發生洩漏後果不堪設想,但核電站內部連線核反應堆輸送管道的焊接難度極大,只能採用手工焊接。未曉朋就是這樣一位世界級的焊工,他所完成的核電站主管道焊接,將保障在40年的週期裡,核電站反應堆主管道的安全。

擴充套件資料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內容之一。築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名人事例

工匠精神名人事例

工匠精神名人事例,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為的是促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需求。以下關於工匠精神名人事例

工匠精神名人事例1

郭劍英——從事金相工工作41年,積極進行技術革新,開發晶間腐蝕溫控裝置,解決晶間腐蝕微沸問題;開發鋼管內壁研磨輪,提高制樣速度十幾倍;開發低倍腐蝕溫控裝置,解決手動控溫不便問題等。曾多次在國家物理測試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在冶金工業產品脫碳層深度的檢驗,脫碳層式樣製備;測定脫碳層深度劃分等方面有較深的研究。編寫金相分析相關培訓教材,在全國培訓120多名金相檢驗人員。作為技術專家,為17家冶金企業提供實驗室諮詢服務,曾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等榮譽稱號。

李建國——從事烹飪工作40年,在創新機關食堂烹飪技藝技法和節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幹一行,愛一行”,留心大鍋菜烹飪方法的探索和總結,組織編寫了《熱菜卷》、《冷盤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國大鍋菜系列圖書,收錄656道菜譜。在注意菜餚烹飪中色、香、味的同時,還特別強調了菜的營養,把大鍋菜做出“小炒”的滋味來。注重節能減排,對大鍋灶進行設計改造,節能效果達到37.6%,每年節約燃氣近1000立方米。曾榮獲中國烹飪大師、國家機關首屆烹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等榮譽稱號。

工匠精神名人事例2

1、彭祥華

彭祥華,男,漢族,群眾,國中學歷,籍貫重慶銅梁,1969年6月出生,中鐵二局二公司興泉鐵路專案部副經理、高階工。

2015年,彭祥華參建川藏鐵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標段是其中最難的一段,路段地質非常複雜,生態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地質勘探,需要技工沿繩索從五六十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腳下就是波濤洶湧的雅魯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願去接這份“苦差事”,但彭祥華卻挺身而出,獨自一人“飛舞”於懸崖峭壁之上,並順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資料,為以後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徐立平

徐立平,男,1968年出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藥面整形組組長,國家高階技師、航天特級技師。

自1987年入廠,徐立平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固體燃料發動機是戰略戰術導彈裝備的心臟,也是發射載人飛船火箭的關鍵部件。

它的製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發動機固體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體燃料,也就是火藥,極其危險,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

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火藥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藥面精度與設計不符,發動機點火之後,火藥不能按照預定走向燃燒,發動機就很可能偏離軌道,甚至爆炸。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這讓他的師傅都望塵莫及。

3、王進

王進,男,1979年生,漢族,中共黨員,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班副班長,高階技師。

20年來,他經歷過的帶電作業100餘次,累計減少停電時間300多個小時,多次完成抗冰搶險,奧運、全運保電,十八大保電,線路防舞動治理等重大任務,為社會節省電量1000萬度,避免經濟損失數以億計。

4、張冬偉

張冬偉,生於1981年12月,大專學歷,現為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圍護系統車間電焊二組班組長,高階技師,主要從事LNG(液化天然氣)船的圍護系統二氧化碳焊接和氬弧焊焊接工作。

LNG船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建造技術只有歐美和日韓等發達國家的極少數船廠掌握。

研發建造LNG船是滬東中華人響應黨中央關於早日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號召,為實現中船集團公司“五三一”戰略目標而進行的一次自我挑戰,它對於推動和保障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張冬偉是中國首批LNG船建造者之一,他從開始接觸LNG船開始就立志為中國LNG船建造事業做出貢獻。

在建造過程中,張冬偉發揚了滬東中華“團結拼搏,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甘於吃苦,勇於奉獻,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為LNG系列船的順利建造做出了突出貢獻。

工匠精神名人事例3

【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新詞,促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需求。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國務院常務會新聞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質革命”這一提法。

在我心中,工匠精神就是腳踏實地全神貫注的做好一件產品,做精一件產品,讓作品在自己手中不斷昇華。工匠精神不僅要求我們堅持不懈的不斷超越不斷突破,更需要我們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堅強的走出困境,直至最後的成功。

一代大師齊白石老人有一方印叫“大匠之門”,這是白石老人為了紀念自己的木工出身而特意刻制的。針對木匠出身地位低微的世俗偏見,白石老人曾刻過“魯班門下”、“木人”等印並引以為自豪。正因為他木工的經歷,給他的篆刻和繪畫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才讓他到達了藝術的高峰,終成一代大師。

偉大的領袖鄧小平爺爺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就去學做一名鉗工,後來65歲的鄧爺爺‘重操舊業’,堅持做了3年多優秀鉗工,他手法熟練,技藝精湛。凡經他修整過的機器零件全部合格,工友們都稱好。而在1982年,鄧爺爺更以他不老的匠心為國家機器的靈活運轉設計出低能耗轉動裝置,首次提出了提出了‘一國兩制’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二大最新概念,促進了我們祖國的飛速發展。

而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先人為榜樣,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讓工匠精神潛移默化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讓工匠精神成為引導我們社會發展的新座標,讓工匠精神千秋萬代,代代相傳!

【二】

在現在這繁華複雜的世界,許多人都會沉迷於新科技,而那些古色古香的`工匠精神卻淡淡的被人忘卻。在這次遊學中,我看到了工匠精神可以回家。

我們坐在大巴上,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盤旋。累意,睏倦早已充滿了我的頭腦,當大巴漸漸停歇時,一棟棟徽派建築,一個個身穿樸素衣服的人們映入我的眼簾,我便知道這就是山林掩映中的胡開文墨廠。

導遊阿姨在門口接待了我們,她為我們講述了墨場的歷史及胡開文老先生的生平,伴隨著講解聲,我們來到了一個不大不寬的房間。剛踏進門口,一股刺鼻的異味撲鼻而來,我下意識的捂住了鼻子。可當我抬頭一看,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整個屋子呈暗黑色,從那暗黑色但又有細小的地方有白色的牆中可發現,這屋原應是白牆,可現在呈現著的,莫非為墨魂的足跡吧!再看那些工匠們身穿的衣服早已變了黑色,那些不知造就了多少徽墨的雙手早已充滿皺紋,可他們的眼神依舊透露著專注,淳樸,甚至使我們忘掉了城市中的喧囂——這應該就是工匠精神吧。

隨後導遊阿姨便帶我們去體驗徽墨描金。我們三人一組,在工匠阿姨旁邊仔細觀看著描金的步驟,她先把徽墨的半成品放在桌子上,隨後拿起宣筆,沾上金色。仔仔細細的描在墨的凹處,那宣筆的筆尖在墨硯中如蜻蜓點水般輕盈地點著金邊,她的眼神中透露著一種精益求精的執著——這也許也是工匠精神吧!等到我們描金時才發現其實並不是很簡單。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手平穩,可還是避免不了小抖動,以至於描出了邊框。很難想象這些描金的阿姨們是如何憑藉著工匠精神,日復一日地做著如此單一的動作。

工匠精神例子

1、“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高鳳林:“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他為國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14車間高鳳林班組組長,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專家,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

2、周東紅,30年來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周東紅從1988年起獲1次生產能手、15次先進生產者、3次文明標兵;2次優秀員工;2007年獲宣城市第二屆“傑出職工”榮譽;2009年榮獲縣級勞動模範,2012年榮獲省級勞動模範,2015年4月榮獲全國勞動模範。

3、胡雙錢,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30年裡,無數艱難時刻他都挺過去了,唯獨“運十”飛機的命運成了他一輩子都無法釋懷的心結。看到國家又重拾大飛機的夢想,他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延續再幹30年的豪情,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胸懷大飛機夢的年輕人。

4、川藏鐵路屬於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專案,鋪設難度創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階技師彭祥華從1994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工程建設一線,參加了橫南鐵路、朔黃鐵路、菏日鐵路、青藏鐵路、川藏鐵路(拉林段)等10餘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5、徐立平:為鑄“利劍”不畏險“雕刻”火藥三十年固體火箭發動機是發射載人飛船火箭的關鍵部件,被稱為導彈的“心臟”。在上千道製造工序中,發動機藥面整形是難度最大、也是最危險的工序之一,至今還只能依靠人工操作,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爆炸。

工匠精神的案例有哪些?

有以下例子:

張毅:一輩子只幹一件事

琉璃工房創意總監與執行長

一個人只要願意一輩子就做一件事,他的工作就是他的人生。

在一個所謂日本工藝振興協會所辦的展覽會裡,800多位工藝家的作品集中呈現,陶瓷、漆器、編織、金工、蒔繪、景泰藍、玻璃„„我驚訝的不是工藝家之多或者作品之多,而是每位工藝家的工作年資,竟然普遍在30年以上。

長期沉浸在一項工作裡的滋味,想必美好。

再回頭看看那位漆器家的作品,突然開始覺得自卑。因為,他做的,只是一個盤子。 我們生活裡有沒有人為了一隻盤子而每天去創作?為什麼沒有?因為一隻盤子不能讓人當藝術家?

聽漆器家說:做漆器的人,因為經常用手去拋磨漆器,因此都沒有指紋。要指紋做什麼?他們的作品就是人類文明的指紋。想到這裡,我覺得那一件件圓潤的漆器作品背後,充滿讓人悸動的靈魂。而當那樣一件黑亮的漆器盤子,盛裝著三隻黃色的橘子,是人間罕見的美好印象。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Tags:工匠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