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專升本文學常識整理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66W

 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存兩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讓他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藝術特點:

專升本文學常識整理

題材開拓、意境創新。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展現出了一幅充滿生活情趣與人生哲理的畫卷,形成了完整統一的詩歌意境。韻律節奏美。全詩共36句,每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並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交錯運用平仄,一唱三嘆,前後呼應,既迴環反覆,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

王維與盛唐山水田園詩

王維不光是一個文學、書畫、音樂的通才,還是一個詩歌創作的奇才,他各體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絕句,號為“詩佛”。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山水田園詩奠定了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

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詩歌的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甚至,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他的詩歌的藝術特色也是的。他上承屈原,將中國詩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頂峰。

李白對後世的影響: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的影響。李白的自信自負、傲視富貴的個性自由精神,是在傳統政體下,儒家思想薰陶出來的知識分子仰慕不已,藉以慰藉的一方心靈土壤。飄逸的風俗的影響。他詩歌飄逸風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後代詩人仰慕不已,蘇軾、陸游等大家,都受其影響。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兩位傑出的詩人,後人將二人喻為中國詩壇的雙子星座。由於個性和社會經歷等原因,李白詩中較為突出自我,張揚個性;其詩風是飄逸不群;而杜甫則更加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政治,關注由社會政治而來的社會苦難;其詩風是沉鬱頓挫。

杜甫現存詩歌1400餘首,這些詩的內容博大精深,我們可以用四個字“民胞物與”來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與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詩歌反映現實的深廣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詩被後人稱為詩史。詩史的涵義:

有史的認識價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杜甫詩中均有反映。如兩京收復,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力而沿途徵兵,杜甫寫了《三吏》、《三別》。杜甫之詩,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亂的歷史。而且杜甫有些詩所反映的史實,未見於史料記載,還可以補史之缺遺。如杜甫《三絕句》裡提及的渝州、開州殺刺史一事,未見史料記載。而且,杜甫之詩也是他自身的一部歷史。我們通過杜甫之詩,可以瞭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蹤歷程。

形象的歷史生活畫面。只提供史的事實,這是史書所做的事情。杜甫的詩不僅提供了史的事實,而且為我們描述了更為廣闊,更為具體生動的歷史生活畫面。

杜詩的風格:沉鬱頓挫

沉鬱,是指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它表現了杜詩思想內容的博大深厚,生活體驗的豐富真切、感情的飽滿有力。

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曲折起伏,反覆低迴;表現了杜詩意境的深厚完整,語言的精工凝鍊,音調節奏的抑揚緩急,頓挫變化。

柳宗元

著名散文家,亦是著名詩人。他對儒、道、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較為進步的歷史觀。柳詩現存160餘首,大部分為遭貶後的悲憤和對山水景物的欣賞寄託之作。

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是與古題樂府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用新題目寫時事的樂府詩歌。它始創與杜甫(如三吏、三別等),完全擺脫了舊題的束縛,因事立題,根據所寫的內容來命題,這樣,使樂府詩的題材內容和藝術手法都獲得了更大的自由。

新樂府運動,是中唐出現的一次文學運動。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精神,力求詩歌與現實取得緊密聯絡,以使詩歌發揮社會作用。他們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綱領,創作了直接反映現實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樂府詩。白居易的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以其生動的藝術形象和熟練的藝術技巧,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晚唐詩壇,李商隱與杜牧並稱,號“小李杜”。

杜牧的寫景抒情之作,描摹自然之美,以抒發俊爽之情。如《山行》、《清明》這些詩突出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以及為之陶醉的風情。李商隱的詩其藝術風格深情綿邈、綺麗精工。

工於比興,情致纏綿。善於運用比興、象徵等手法,刻劃入微,傳達纏綿的情感。巧於用典,意蘊含蓄朦朧。詩人往往用神話、典故,以及比興、象徵等手法,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意蘊含蓄,耐人咀嚼。非邏輯的、跳躍的意象組合;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的創造;把詩境虛化。這樣的非寫實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僅極大地擴大了詩的容量,且亦留給讀者以更大的聯想空間。就藝術表現手法的創新而言,在中國詩史上是空前的。語言清麗,尤擅七律。李商隱的詩歌語言,兼具清和麗的特點。

詩經》古稱《詩》或《詩三百》,漢代以後才成為儒家經典。《詩經》共300餘篇,包括風,雅,頌各體。《詩經》形成於上古前11世紀至前6世紀期間。兩漢時代解讀和傳授《詩經》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詩”。兩漢時代傳授《詩經》的齊魯燕為今文經學,毛詩為古文經學。被後世稱作“千古傷心之祖”的是《詩經》中的 《蒹葭》一詩。從孔子始,就有詩“不讀詩,無以言”的總體功能評價。

為明瞭《詩經》意旨,毛詩不僅對詩歌藝術的基本原則、特點等問題進行闡釋,還在每篇之下具體而有針對性地解說詩歌內容與形式上的意義,被稱為“詩小序”。漢代是對《詩經》進行經學解讀的時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學者另闢蹊徑,開闢了詩經解讀的新型別。《詩小序》認為,《詩經》中的“關雎”是一首以“頌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為內容的詩歌。

《楚辭》作為中國部文人創作的詩歌總集,開創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新局面。《楚辭》是一部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收集編輯成集。宋人總結楚辭有“書楚語、作楚聲和紀楚地,名楚物”的特徵。

《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詩篇有《湘夫人》和《湘君》。《九歌》中的祭祀物件可以分為天神、地神、人鬼三類。《山鬼》是《九歌》中美麗的詩篇,有學者認為描寫的是巫山神女的傳說。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題目的意思是遭遇憂患。在屈原的作品《天問》中,他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什麼”和“為什麼”。朱熹對詩人屈原的評價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愛國之誠心,不辨自顯”。屈原其人其辭的光芒哺育了後代無數中國文學上的偉大人物,如李白、李賀、蘇軾。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釋出的《關於結束現代遠端教育(網路教育)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自2022年(秋)批次開始,現代遠端教育(網路教育)試點工作結束,現代遠端教育(網路教育)現已全面停止招生。

其他有關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形式及成人學歷提升的途徑,可諮詢奧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