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刑天爭神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58W

意思是:刑天:神話人物。刑天同天帝爭奪神位。比喻大無畏的精神

刑天爭神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刑天爭神

成語發音:xíng tiān zhēng shén

成語解釋:刑天:神話人物。刑天同天帝爭奪神位。比喻大無畏的精神

成語出處:《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刑天與天帝爭奪神位(大概是皇位的意思),天帝斬斷刑天的頭,把頭埋葬在常羊之山下面。(刑天)於是以乳頭為眼睛,以肚臍為嘴巴,操動干鏚(武器),不停的舞動(致死方休)。

出自——戰國時期佚名《山海經·海外西經》中刑天舞干鏚的故事。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刑天是炎帝的戰將,武藝高強,勇猛善戰。在炎黃帝戰爭中貢獻非常。炎帝在阪泉戰敗,退居於南方,刑天不甘心,他聯合蚩尤部落對抗黃帝。蚩尤兵敗被殺,刑天也被黃帝斬下頭顱。

擴充套件資料: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國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也記載了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除了儲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巨集肆,有如海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山海經

刑天與帝爭神 翻譯

刑天和黃帝到這裡爭奪最高權力,黃帝砍下他的腦袋,埋葬在常羊山。於是刑天把乳頭當做眼睛,把肚臍當做嘴巴,拿著斧頭和盾牌來揮舞。

刑天與帝爭神,選自《山海經·海外西經》所講敘刑天和天帝爭神位,天帝砍下他的腦袋,把它埋葬在常羊山。(沒有頭的刑天)便用兩個乳頭當眼睛,用肚臍當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執大斧,(仍然挺立在那裡)揮舞戰鬥。

《山海經》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全書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5卷。內容包羅永珍,主要記述古代地理、動物、植物、礦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羿射九日等。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考證,普遍認為其並非成書於一時,也不是一個作者寫的。

形天與帝爭神文言文

1. 刑天爭神 全文翻譯

《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至此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於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敗,他一人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掛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終於不敵,被黃帝斬下了頭顱。黃帝把它的頭顱埋在常羊山裡。沒了頭顱的刑天卻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兩個 *** 當作一雙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戰鬥不止

2. 刑天斷首文言文賞析

《山海經.校注》雲:“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於常羊之野。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而舞。”

賞析

刑天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剷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 *** 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而在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中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來讚頌刑天的精神。

3. 文言文刑天舞干鏚,精衛填海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帝斷·其首:斬斷

2乃以乳為·目:作為

3文·首,白喙:通“紋”,有花紋的

4以堙·於東海:填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操干鏚以舞:拿著干鏚揮舞

(2)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女娃在東海游泳,淹死在裡面,死後化為精衛。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的意思與其他三句不的一項是(A )其他三項都是“的”

A葬之常樣之山 B不能稱前時之聞

C常銜西山之木石 D於廳事之東北角

4. 【共工怒觸不周之山(文言文)擴寫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

【原注】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王(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首領.顓頊: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軒轅氏的孫子),(共工)發怒撞不周之山(觸:碰,撞.不周山:傳說中的一座大山),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拴掛),系掛地的繩子斷了.天向西北方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動(焉:代詞兼語氣詞,與“於是”或“於此”相當);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東南角流去(潦:積水.水潦,這裡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塵埃:塵土,這裡指泥沙.歸:歸向,這裡指流向).【神話傳說】∶ 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於帝五(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很大、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區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麼一條律令就是他規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與男子相遇,必須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與顓頊同時期,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他的坐騎是兩條龍.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重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共工有個兒子叫后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平整墊高窪地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援.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援,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崑崙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生鉅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繫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就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關於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前邊講的兒個神話,說明在那時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不瞭解和掌握自然規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於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

上古戰神刑天是怎麼與黃帝爭神的?

刑天是誰

刑天,他也叫形天,是著名的古典著作《山海經?海外西經》這一章節裡面的重要人物。因為《山海經》這一神話作品非常的著名,所以在民間的影響非常的大。刑天,是《山海經》中著名的神將,他的武藝非常高超了得,因此在民間成為了一個被十分推崇的人物。

刑天形象圖

刑天原本叫形天,後來因為人為錯位而變成了刑天。刑天的面貌在《山海經》,“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這是《山海經》中對刑天的相關描述,特別是“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描述出了他的外貌,他的頭在與黃帝的鬥爭的時候被黃帝砍掉了,但是沒想到刑天並沒有因為這樣死去,他重新站立了起來。將他的兩個乳房當成眼睛,把自己的肚臍眼當成了嘴巴,繼續存活著。根據《山海經》的記載,炎帝是刑天的首領,也就是說刑天這一神將是炎帝的臣子,他與黃帝的戰爭是為了炎帝。從《山海經》對刑天的描述中不難看出刑天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書中的內容,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武將。因為《山海經》這一書中都是神話故事,因此他成為了戰神。

刑天是誰?他是炎帝的臣子,為了炎帝願意拼上性命的忠臣神將。刑天是誰?他是一個堅強勇敢的人,雖然黃帝無比勇猛,但是刑天絲毫不畏懼。刑天,他是一個為戰場而活的人,敵人不倒,生命不息。

刑天的故事

刑天,《山海經?海外西經》中的一個虛構人物,世人都稱他為戰神。他本來是叫做形天的,因為後來有人把他的名字寫錯、抄錯成了刑天,因此,後世都稱他為刑天。他武藝高強,十分勇猛,很受古人的尊敬。

刑天形象圖

刑天的故事來源於《山海經?海外西經》這一章節,它裡面記載了一段關於刑天的話“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刑天舞干鏚”的故事就是從最後一句“操幹起戚以舞”得來。傳說刑天是炎帝的臣子,炎帝和黃帝兩人因為爭端開始了戰爭,炎帝被黃帝打敗了,刑天非常的生氣和不甘心,於是他和黃帝大戰了一場。刑天雖然武藝高強,十分勇猛,但是沒想到還是沒有打贏黃帝,最後被黃帝砍去了頭顱,倒在了身下的土地上,被黃帝埋進了常羊山的土裡。只是沒想到,沒過多久,被砍掉頭顱的刑天就重新站起來了,他把自己的腹部軀幹當成了第二個頭腦,左手右手分別拿著盾牌和斧頭,堅韌不拔、勇敢不屈的又開始了戰鬥,不肯屈服與黃帝。

“刑天舞干鏚”這一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他堅強不屈、勇猛努力不屈服的態度更是讓人欽佩,他不愧為一代戰神。刑天他就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代表人物,就算沒黃帝砍掉了頭顱,但是心中的意念讓他再次站起來了。

刑天與帝爭神

刑天,中國古典神話著作《山海經》中虛構的人物,他原來的名字叫形天,後來因為世人的抄錄錯誤,他的名字變成了刑天和刑夭。刑天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戰神,武藝高強,雖然他形體殘疾,但是還是和受人崇敬。

刑天劇照

《刑天與帝爭神》來源於《山海經》一書的《海外西經》這一部分,《刑天與帝爭神》是其中的一個章節,它講述的主要是刑天與黃帝之間的戰爭。炎帝和黃帝爭奪神位的失敗了,作為炎帝的臣子,炎帝非常的不服氣,與此同時,和蚩尤聯盟打算成為盟友與黃帝再爭身位,刑天中途被炎帝勸阻,但是當刑天知道蚩尤被黃帝殺害了之後他在也沒法忍受了。刑天心中憤憤不平、怒火沖天。繼而找到黃帝,並與他大戰一場的故事。因此,刑天與帝爭神的意思是刑天和黃帝大戰一場爭奪神位。刑天在與黃帝爭奪神位的這場戰爭中被打敗了,刑天被黃帝砍去了頭顱。刑天被砍去頭顱之後並沒有因此死掉,《刑天與帝爭神》這一章節記載,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重新站立了起來。《刑天與帝爭神》講述的是戰神刑天的具體事宜,雖然在最後刑天並沒有打敗黃帝,但是他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是不輸給黃帝的。

刑天與黃帝爭神位不僅體現出了他不屈服的品質,也將他心中的意念表現得淋漓極致。《刑天與帝爭神》這一章節襯托了刑天的勇敢,刑天的勇敢也使得這一章節越發吸引人。

來源於神話故事的成語

有好多呢!也可去

〖巴蛇吞象〗 成語典故: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山海經·海內南經》

〖補天浴日〗 成語典故: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淮南子·覽冥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又《山海經·大荒南經》

〖沸沸湯湯〗 成語典故: [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山海經·西山經》

〖沸沸揚揚〗 成語典故: 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山海經·西山經》

〖恨海難填〗 成語典故: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山海經·北山經》

〖精衛填海〗 成語典故: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山海經·北山經》

〖猛志常在〗 成語典故: 刑天舞於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潛《讀山海經》詩

〖鸞飛鳳舞〗 成語典故: 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見則天下和。《山海經·海內經》

〖鸞歌鳳舞〗 成語典故: 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山海經·大荒南經》

〖七十二變〗 成語典故: 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說的‘羿射九日’,《西遊記》中所說的孫悟空七十二變……毛澤東《矛盾論》

〖人心不足蛇吞象〗 成語典故: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山海經·海內南經》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戰國楚·屈原《天問》

〖神荼鬱壘〗 成語典故: 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山海經新釋》卷十二

〖蛇欲吞象〗 成語典故: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山海經·海內南經》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戰國楚·屈原《天問》

〖銜石填海〗 成語典故: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山海經·北山經》

〖刑天爭神〗 成語典故: 奇肱之國之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山海經·海外西經》

〖鬱壘神荼〗 成語典故: 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山海經新釋》卷十二

〖浴日補天〗 成語典故: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淮南子·覽冥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又《山海經·大荒南經》

〖朝生夕死〗 成語典故: [君子國]有薰華草,朝生夕死。《山海經·海外東經》

〖叱石成羊〗 成語典故: 兄問:‘羊安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石皆成羊。晉·葛洪《神仙傳·黃初平》

〖東海揚塵〗 成語典故: 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晉·葛洪《神仙傳·麻姑》

〖惡衣蔬食〗 成語典故: 元方仁慈,惡衣蔬食。晉·葛洪《神仙傳·孔元方》

〖好奇尚異〗 成語典故: 皆有晚學之徒,好奇尚異,敬欲推崇老子,幫有此說。晉·葛洪《神仙傳》

〖淮王雞狗〗 成語典故: 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餘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昇天。晉·葛洪《神仙傳·劉安》

〖飢不暇食〗 成語典故: 《太平廣記》飢不暇食,思不敢歸,勞不敢息。卷八引晉·葛洪《神仙傳·陰長生》

〖嚼墨噴紙〗 成語典故: 班孟者,不知何許人……又能吞墨,舒紙著前,嚼墨噴之,皆成文字,滿紙各有意義。晉·葛洪《神仙傳·班孟》

〖麻姑獻壽〗 成語典故: 麻姑,建昌人,修道於牟州東南餘姑山。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晉·葛洪《神仙傳》卷七

〖麻姑擲豆〗 成語典故: 即求少許米,得米便撒之擲地,視其米,皆成真珠矣。晉·葛洪《神仙傳》

〖麻姑擲米〗 成語典故: 即求少許米,得米便撒之擲地,視其米,皆成真珠矣。晉·葛洪《神仙傳》

〖桑田滄海〗 成語典故: 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晉·葛洪《神仙傳·麻姑》

〖一聚枯骨〗 成語典故: 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於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晉·葛洪《神仙傳·老子》

〖治病救人〗 成語典故: 沈羲,吳郡人,學道於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晉·葛洪《神仙傳》

〖杖化龍〗 成語典故: 憂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覺,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晉·葛洪《神仙傳·壺公》

〖自掘墳墓〗 成語典故: 便一一以手裂壞之,又畫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徑去。晉·葛洪《神仙傳》

〖指樹為姓〗 成語典故: 見晉·葛洪《神仙傳·老子》。

〖竹杖成龍〗 成語典故: 憂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覺,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晉·葛洪《神仙傳·壺公》

〖竹杖化龍〗 成語典故: 憂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枝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覺,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語出晉·葛洪《神仙傳》

〖知足無求〗 成語典故: 車服鹹儀,知足無求。晉·葛洪《神仙傳》

Tags:刑天爭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