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漢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幾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72W

漢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1.51%。根據最新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顯示:我國總人口已達13.397億人,漢族人口為12.2億人,少數民族人口1.14億人。

漢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幾

漢族又名華夏族,一出現於世界,便以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穩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開始了世界民族史上最巨集偉的民族發展歷史程序。

君主制社會時期漢族人口的發展經過了兩個大的發展時期。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族人口增長的主因是人口擴張,而不是所謂的文化上同化了眾多的少數民族所致。也就是說民族同化並不是漢族人口眾多的主要原因。



漢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幾?

漢族佔中國人口的百分92%。

我國共有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民族分佈特點為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漢族主要分佈在我國的中部和東部,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其中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2%。

我國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開展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結果。

普查主要資料

人口總量。全國人口[注]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下同)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資料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中國總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1、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大陸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9.27%。

2、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而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2013年年底,在中國大陸上居住136072萬人(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27%。

3、因計劃生育、中國城鎮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值正在逐步下降。

4、世界上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除我國還有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日本,巴基斯坦等國家。

漢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幾?

漢族人口絕大部分都分佈在中國,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0%,臺灣漢族人數約22,575,365人,約佔臺灣總人口的98%。漢族主要分佈於各個省市;在香港、澳門、臺灣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97%、98%,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漢族人口從族源華夏算起最初約有兩百餘萬人,到戰國盛時已有兩千多萬。在兩漢時,已達五千多萬。到唐代前期達到八九千萬,到北宋大觀年間達10441萬餘人。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1)人口達1.5億。由於明末農民起義、明清戰爭和天災,漢族人口下降。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則達4億以上。到新中國成立時,其人口約6億。到20世紀末已達10億以上。在分佈上,從漢族原居的漢地南抵臺灣島和海南島,東北至黑龍江流域,西北至天山南北,西南至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

漢族人口的分佈特點:

漢族在全中國分佈的特點是東密西疏,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第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4月28日釋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億人,佔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8億人,佔8.49%。

根據中華民國僑委會2011釋出的調查資料(中國大陸以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2010普查資料(中國大陸部分省市資料)所製成約略的(假設海外華人人數大略相當於漢族人數,不計移民海外的少數民族)漢族人口的世界分佈圖,漢族的分佈主要中國本土(漢地)及近代華人移民史年代的移入國為主。冷戰結束後大中華地區指經濟全球化下以漢族/華人為主的跨國網路。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漢族人口

中國漢族人口比例是什麼?

漢族人口為12.259億人,佔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8億人,佔8.49%。

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通報:我國漢族人口為128631萬人,與2010年相比,漢族人口增長4.93%。

漢族人口從族源華夏算起最初約有兩百餘萬人,到戰國盛時已有兩千多萬。在兩漢時,已達五千多萬。到唐代前期達到八九千萬,到北宋大觀年間達10441萬餘人。

漢族人口特點

漢族分佈地區的特點,是在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國的形成、發展與確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歷史上漢族人口有過幾次大規模自黃河流域和淮河、秦嶺以北向長江、珠江流域南移。秦統一六國時,曾將關東強宗大量遷入關中,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時也有過類似移民活動,然而當時的經濟發展決定了黃河中下游各郡為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如以秦嶺與淮河為界把郡縣地區劃為南北兩部,兩漢大體都是北部約佔當時戶口總數的80%,南部約佔20%。

從東漢(公元25~220)末年起,北部割據混戰,人民開始南遷,而西晉(公元265~316)末年“永嘉之亂”,黃河流域人民大規模南遷至長江中下游與長江中上游及漢水流域。經南北朝,繼續有人口南移,使長江流域人口不斷增加,但仍未改變北部人口多於南部的分佈狀況。

然而如果拿隋末與西晉時的南部諸郡人口總數相比較,則長江流域與嶺南各地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在南方,非漢民族是佔壓倒性多數的。從民族歷史變化來看,除了少數百越後裔“遁逃山谷”,演變出唐宋以來的少數民族文化外,絕大多數百越人群在長期、全面漢化的過程中融合成為當地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