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寫的是哪裡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84W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寫的是濟南初春雪後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點明濟南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詩的具體形象所賴以產生的節候。續句“陂塘分出幾泉清”,表現號稱“泉城”的濟南最典型的景色。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寫的是哪裡

濟南城區,有七十二泉分佈各處,春來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於是處處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湧出,泉水分流匯合城內城外,碧波盪漾,隨地皆成陂塘。此句煉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豐,故能形成陂塘池沼,這才成其為泉城。

【故事原文】

《初春濟南作》

作者:王士禎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譯文】

春天陰晴多變,此時突然放晴,陽光下的池塘裡流出一股股清涼的泉水。

濟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春雪過後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無處不賞心悅目。



詩畫皆以人重 文言文閱讀答案 神啊!help me!我謝你八輩祖宗!!!

予嘗⑥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⑦。永叔⑤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⑨,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⑧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⑩莫不皆然。

(選自王士禎④《明清閒情小品賞析》)

注:⑴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⑵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⑶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⑷王士禎,清代詩人。

⑸永叔:歐陽修

⑹曾經,過去。 

⑺同“值”,價值。

⑻以……為寶喜歡,喜愛。

⑼遠:久遠,指時間漫長。

⑽屬:類。

⑾工:工整。

⑿寶:把....當成寶。

譯文

我曾經說過詩文書畫 都是憑藉人的品德才變得貴重起來,蘇軾、黃庭堅的墨跡流傳到現在,一個字的價值等於平常金子的好幾倍;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難道寫的不好嗎?但是後世的人都把他們的字當成糞土一樣,一分錢也不值。歐陽修曾經說過,古時候的人都會寫書法,唯獨那些廉潔賢能的人的字才能夠流傳久遠,就算顏魯公(顏真卿)的字寫得不工整,後世的人見了也會把他的字當成寶貝一樣,不僅是書法。詩詞與文章這類都是這樣。

初春濟南作

山郡逢春復乍晴,

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

雪後千峰半入城。

作者簡介

王士禎出生在一個世代官宦家庭。他五歲入家塾讀書。六七歲的時候讀《詩經》。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進士(廣印人傳作乙未誤),文名漸著。23歲遊歷濟

荊門浮舟望蜀江原文_翻譯及賞析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唐代·李白《荊門浮舟望蜀江》 荊門浮舟望蜀江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

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

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

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春景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早春三月,江水洶湧,經過三峽中的月峽,滾滾而來,我在荊州的江面上放舟遊蕩,極目遠望。

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鄉錦江一樣,春意盎然。

江水明亮碧綠,浩浩蕩蕩,沸沸洋洋,與天平齊。

兩岸的巴山逶迤護水而來,在荊州地界已經與地平齊,倒是楚地的水汽蒸騰,結出巍峨搖曳的雲山。

沙灘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覓食的黃鶯漂亮得像花兒一樣飛舞。

翠綠的沙洲彷彿圍繞遊船轉動,洲上的綠樹熱情地向我張開了臂膀。

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氳雲集,海上的明月與白帆一起冉冉上升。

看到江陵城牆上的燈火,就知道快到渚宮城了。

創作背景 公元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春天,李白終因參加永王璘的幕府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公元759年(乾元二年),詩人在長流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四川奉節縣)白帝城,遇赦得釋,於是乘舟東下,行至荊門(今湖北宜都縣西北)寫了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鑑賞

李白曾以如椽採筆,驅山走海,狀物圖貌,描繪了一幅幅色彩鮮明、雄偉峻峭、明麗清新的畫卷,再現了祖國壯麗河山的自然美。這些詩篇,流傳千古,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一首《荊門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優美生動的畫面組成的長江行舟圖。

詩的前六句寫詩人在舟中望長江的所見所感,著重描繪長江。詩人放眼四看,從三峽奔騰而來的江水,雖值桃花盛開的春汛時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錦江。這是實寫,卻含蘊著詩人深摯的鄉土之情,有《渡荊門送別》中“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那樣一種對故鄉的眷戀情意。前六句中一二兩句點題,三四兩句對長江的描寫較為概括,五六兩句則作進一步的勾畫。第五句以濃麗的色彩加以點染。江水深綠,碧波盪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輝映,顯得異常明淨,真是春水碧於天。難怪南宋的大詩人陸放翁贊之為“奪化工之巧”,是“真善狀物”的妙筆。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動態。滾滾東流的江水,茫茫無際,好像與天相接。這是詩人遠望時的深切感受,形諸於詩,不僅使人感到真實,而且覺得生動傳神。這兩句既從色彩上加以點染,使其明麗如畫,又寫出了長江一瀉千里,煙波浩淼的雄姿。這一畫面,色彩鮮明,景中有聲,飛動壯闊。

中間六句又是另一幅圖畫。隨著行舟的前進,詩人縱目四觀,景物宜人,春光駘蕩。連綿的巴山,逐漸消失;萬里晴空,白雲漂浮,舒捲變化,搖曳多姿;江邊,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花盛開,飛出山谷的黃鶯,在花叢中穿飛;江中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錦,和煦的春風,送來撲鼻芳香,但轉瞬即過,迎面而來的是鬱鬱蔥蔥,蒼翠繁茂的林木。這裡,詩人的彩筆,不僅繪出了絢麗明媚的畫卷,而且傳達出融於畫境的歡快喜悅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詩人所描畫的不是一幅停滯靜止的寫生畫,而是有如一組連續不斷的活動的電影鏡頭,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最後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畫面。詩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遠望江邊,暮靄沉沉;東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遙望江陵,燈火點點,閃爍不定,著名的渚宮城,應該就在這燈火之中。這也是由幾個“鏡頭”組成的畫面,動態感也十分強烈。另外,這一結尾,極有餘味,給人以廣闊的藝術想像天地。

這首五言古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從藝術構思看,詩人抓住江中行舟這一特點,順序寫來,“如展圖畫”。從結構上看,詩人從白晝直寫到日落月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從藝術表現手法上看,詩人巧妙地運用表現自然美的各種原始材料,諸如色彩、聲音、形狀、香氣、光線、運動等,並把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動人畫面,並且具有鮮明的動態性,使語言藝術的詩,有著形象藝術的效果。從詩篇的意境上看,詩人融情於景,把遇赦東歸的喜悅心情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繪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遠奔放、明麗雄渾的藝術意境,有著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唐代·李白《荊門浮舟望蜀江》

荊門浮舟望蜀江

唐代 : 李白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

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

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

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春景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清代·王士禎《初春濟南作》

初春濟南作

清代 : 王士禎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春景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唐代·李白《洛陽陌》

洛陽陌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樂府, 春景, 壯志難酬懷才不遇

郭邊萬戶皆臨水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東西?

寫的是濟南。

這兩句詩出自清代詩人王士禎的《初春濟南作》。

詩詞正文: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作者介紹: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濟南新城(今淄博市桓臺縣)人。逝世後十年,雍正繼康熙帝位,“禛”字犯御諱,改稱士正;乾隆間,又以“正”字與原名音不相合,詔改士禎,通行數百年。現應復其本字。

家世:

王士禛出生在一個科甲蟬聯、簪纓不絕、詩家輩出的大官僚世家。明朝天啟禮部左侍郎文震孟說:“海內族姓之貴者,莫最於王氏。其望蓋二十有二,鹹以分封食採,而太原、琅琊尤著。若新城之王,固琅琊之裔也。自北海徙濟南凡十世,躋巍科登仕者代不乏人。

清代詩人王士禎的有關詩句和簡介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清初傑出的詩人、文學家。

有大量名篇傳世,其寫景詩文,尤為人稱道,所作“綠楊城郭是揚州”一句,被當時許多名畫家作為畫題入畫。康熙皇帝稱其“詩文兼優”,“博學善詩文”。

王士禎一生著述達500餘種,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雜俎類筆記《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漁洋文略》、《漁洋詩集》、《帶經堂集》、《感舊集》、《五代詩話》、《精華錄訓篆》、《蠶尾集》等數十種。

王士禎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

康熙朝書畫家宋犖稱王士禎“書法高秀似晉人“。近人稱其書法為“詩人之書”。博學好古,又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

清初詩人王士禎,是繼司空圖、嚴羽之後倡導神韻理論的又一大家, 是“神韻說”的集大成者。

王漁洋標舉的“神韻說”“有兩層含義 :

一是指詩歌藝術風格上,“優遊不迫”與“沉著痛快”兩種風格並舉而又側重於古淡閒遠一格 。

二是指在某一首詩歌中追求“與詩的高度統一,重在詩的內在品質”,韻則偏重詩的外在風貌。

擴充套件資料:

王士禎名揚天下,官位也不斷遷升,成為清初文壇公認的盟主,一時間,詩壇新人到京城求名師,往往首先拜見王士禎。

士禎以詩文為一代宗師,其詩多抒寫個人情懷,清新蘊藉、刻畫工整,早年作品清麗華贍,中年後轉為清淡蒼勁。散文、填詞也很出色。擅長各體,尤工七律。與朱彝尊齊名,時稱“朱王”。

他提出的神韻詩論,淵源於唐司空圖“自然”、“含蓄”和宋嚴羽“妙語”、“興趣”之說,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作詩要訣。所傳詩文中,有不少題詠濟南風物,記敘濟南掌故之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士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