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鼎分三足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6.76K

意思是:見“鼎足三分”。

鼎分三足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鼎分三足

成語發音:dǐng fēn sān zú

成語解釋:見“鼎足三分”。

成語出處:《水滸傳》第二十回:“今番克敵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三方分立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鼎足三分 檢視更多鼎分三足的近義詞>>



鼎分三足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三分鼎足

拼音:sān fēn dǐng zú

解釋: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語故事: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後被呂后誘殺。

鼎足三分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鼎足三分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解釋: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處:

例子:漢家王氣已將盡,~各自雄。(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

三分鼎足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比喻像鼎的三隻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並立對峙。也形容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公元前203年,漢高祖劉邦的大將韓信統率大軍蕩平了齊國,派人去向劉邦請求說:“齊國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如果不暫立一個王來鎮壓它,形勢肯定不穩。希望讓我暫代齊王,這對穩定當前局勢較為有利。”

劉邦當時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處境不利,只得同意韓信當齊王。

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大勢後認為,韓信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對韓信說:“一個人的貴賤,看骨骼形相;喜憂,看臉上氣色;成敗,看他的性情和決斷大事的能力,用這三條來看相,保證萬無一失。”韓信就請他看相。蒯通望著韓信,良久,又讓韓信轉過身去,想了一會,說道:“您的面相,將來最高不過封侯,而且還有性命危險;從您的背影看來,將來卻是貴不可言。”

韓信感到不可理解。

蒯通說:“楚漢相爭,曠日持久,百姓怨恨。平庸無能的人,斷不能平息這場戰爭。你如果幫助漢王得了天下,將來不過封侯,而如果背叛漢王自立,您就可以跟楚漢三分天下,像鼎的三足一樣相互對峙(三分鼎足)。這樣,劉、項誰也不敢先動手。以您的雄才大略,去阻止楚漢的爭鬥,這樣做順應了百姓的願望,誰不感謝您的恩德?天下諸侯,一定會服從。天賜良機,切莫錯過,否則,您現在幫劉邦,將來反受其禍,望您三思啊!”

韓信聽了蒯通之言,覺得進退兩難,最後還是決定不背叛劉邦而落不義之名。後來韓信在垓下用“四面楚歌”之計,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得了天下。韓信被封淮陰侯,但劉邦總懷疑他會造反,而且蒯通的言論也傳到耳中,於是乘韓信不備,讓呂后把他誘殺了。

三分鼎足的意思是什麼 近義詞

三分鼎足的意思: [sānfēndǐngzú]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分鼎足百科解釋:

【典故】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釋義】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近義詞】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的詳細解釋: 三分鼎足 [sān fēn dǐng zú]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分鼎足的近義詞: 三分鼎立,鼎足之勢,三足鼎立三分鼎足的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Tags:鼎分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