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12W

意思是: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成語發音: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

成語解釋: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成語出處: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成語繁體:到什麼山上唱什麼謌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成語例句: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1章:“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到一時說一時。”



站在哪個山頭唱哪個歌什麼意思

指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文字為俗語“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表示要靈活地採取與當時當地適應的方法或對策。例句:“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這兒是城市,和鄉村的規矩當然不一樣了,你那老腦筋,也該換換了。”

提示也作“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到哪座山裡唱哪個歌”等。

為什麼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中國有句諺語:“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說話不看物件,常常讓別人無法理解自己的本意,從而在無形之中與別人拉開了相當的距離。反之,瞭解了對方的情況,並依據其情況,尋找與之相適應的話題和談話內容,雙方就會覺得談話比較投機,彼此在距離上也顯得比較親切。對方會覺得你是一個極具親和力的人,從而願意與你相處。

因此方圓說話要抓住以下幾點:

1.看對方的身份、地位說話

與上司說話,或是探討工作,我們應該儘量向上司多請教工作方法,多討教辦事經驗,他會覺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辦事過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裝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後主動去問上司:“關於這事,我不太瞭解,應該如何辦?”或“這件事依我看來這樣做比較好,不知局長有何高見?”

上司一定會很高興地說:“嗯,就照這樣做!”或“這個地方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或“大體這樣就好了!”如此一來,我們不但會減少錯誤,上司也會感到自身的價值,而有了他的幫助和支援,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2.針對對方的特點說話

和人交談時不僅要看對方的身份、地位,還要看對方的性格特點,針對他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說話方式,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

中國春秋時期的縱橫家鬼谷子先生指出:“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卑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意思是說:和聰明的人說話,須憑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須憑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要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

3.摸準別人的心理說話

通過對手無意中顯示出來的態度及姿態,瞭解他的心理,有時能捕捉到比語言表露更真實、更微妙的思想。

東晉時代,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當時,貴族們喜歡品評人物,有人問大將軍桓溫:“你覺得某某人怎樣?”

桓溫剛要評論,又停下來看了看這個人,然後對他說:“你這個人喜歡傳閒話,還是不告訴你為好。”

中國民間有一句話叫“言多必失”。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的多了,話裡就自然而然地會暴露出許多問題。而且,你的話多了,其中自然會涉及到其他人。

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話由於地點不同、語氣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盡相同,別人在傳話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加入他個人的主觀理解,等到你談的內容被談話物件聽到時,可能已經大相徑庭,勢必造成誤解、隔閡,進而形成仇恨。另外,人處在不同的狀態下,講話時的心情不同,話的內容也會不同,心情愉快的時候,看事看人也許比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讚譽之言可能會多;有時心情不愉快,講起話來不免會憤世嫉俗,講出許多過頭的話,招來很多麻煩。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相知較深的人,你就暢所欲言,以快一時,但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麼?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若是關於對方的,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忠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國家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只知高談闊論,孰不知輕言更易招憂呢!

話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中國有句老話叫“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意思是說,我們做事時要看情形。做事如此,說話又何嘗不是呢? 說話是針對人的,所以說的時候必須考慮物件;說話難免會涉及某些事,所以說的時候要把握措辭;說話都是在特定的場所發生的,所以說話還必須考慮場合。

    要想把話說到人的心窩裡,不一定要完全滿足這三個條件,但是如果未涉及這三個條件,而說話的人又違背了說話的原則,勢必會讓聽者難堪,旁觀者尷尬,自己也無地自容。歷史上會講道理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夠把話說得滴水不漏,還可以全部流進聽者的心窩的人卻鮮有,而王熙鳳就是這裡面的佼佼者。

    《紅樓夢》裡的王熙鳳,是賈母的孫媳婦,是賈赦和邢夫人的兒媳婦,與她平輩的有無數叔嫂妯娌、兄弟姐妹和姨娘婢妾,作為賈府的實際施政者,她下面還有幾百號管家、奴僕、丫頭。在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周旋,還要管理那麼多的雜務,她還能夠把賈府上下都打點得井井有條。要知道,當時的王熙鳳還只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女人。那麼,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原因就是她善於察言觀色,不管是“唱”還是“說”,她都非常拿手。比如林黛玉母親去世後,進京投奔外祖母,初登榮國府的那一回,作為王熙鳳的初次出場,她把自己的“察言觀色”“識人說話”的風格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黛玉進入賈府,正和賈母等談論著自己的體弱多病和吃藥等事,“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沒見到人,就能通過言語感受到一股子熱情勁兒。進門之後,王熙忙拉過黛玉的手,仔細地打量了一番,又送至賈母身邊坐下,說:“天底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孫女兒,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通過誇讚黛玉的“標緻”,順勢就恭維了賈母。然後她藉機說出了賈母對黛玉的疼惜之情,自然就會讓林黛玉感受到外祖母的愛,也就不會因為身在陌生環境而感到生疏。說完之後,還不忘表達自己對姑媽去世之事的悲痛心情,既讓賈母悲中含喜,又讓黛玉情動於衷,可謂把話說到了極致。等到賈母責備她不該說這些傷心話來招她時,她又“忙轉悲為喜”,自責“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一番話接得恰到好處,惹得眾人都笑了。不管是對人,還是論事,包括調節現場的氛圍,王熙鳳可謂聰明之極。

    與王熙鳳相反,現實生活中還有不懂察言觀色的人:剛受了兒子的氣的主婦在小區裡碰到一位孕婦,大談什麼“這年頭養孩子沒什麼好處,翅膀硬了就飛了”;兒子的女朋友在舅舅的壽宴上對舅媽大談人壽保險的好處;別人要出國旅行,你給人家講哪裡又發生了空難。客觀來講,這些人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肯定不會從聽者那裡得到好處,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說, 不看場合,不分物件,想到什麼說什麼,絕對是“不會說話”的首要特徵。

    為了使自己更受歡迎,為了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裡,就要在說話的時候,分場合,看物件。

1.喜慶的場合

喜慶的場合有很多,比如同學會、生日會、婚禮等。身在這種場合,即便其中有你討厭的人,也不要擺臉色,更不能做局外人,而是要讓自己儘量融入活動的愉快氣氛裡。說話的時候,不但要迎合整體的歡樂氣氛,還要使主人和其他參與者開心。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你會發現自己也很舒心。在這種場合, 最忌諱的就是晦氣話、不吉利的話,以及抱怨、牢騷等。

2.嚴肅的場合

這類場合主要指座談會、研討會、報告會等,氣氛相對嚴肅。在這種場合說話要謹慎,更要嚴謹,否則會給人庸俗、淺俗的感覺。因此, 在說話之前,最好在腦子裡多琢磨琢磨,並用謙虛、懇切、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

3.傷感的場合

這類場合一般指追悼會、紀念會等,與前兩種場合相比,這種場合不多。但是,這種場合卻是對說話要求最嚴格的地方。 在這種傷感的場合,既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說話不過分渲染悲涼的氣氛,又不可全然麻木,絲毫也不悲傷。 如果在這種場合打打鬧鬧、嘻嘻哈哈,除了會招別人反感,還會被人認為缺乏教養,嚴重者甚至會被逐出現場。

1.原則性強的人

這類人喜歡聽穩重的話,所以和這類人交流時, 要態度恭敬,既不高談闊論,也不信口雌黃。 此時,最好誠實一點,樸實無華或許更受歡迎。你的言語可以簡單,但不能跑題,因為這類人對這個非常敏感。所以,你必須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切合對方的胃口,從而給人留下好印象。

2.性情豪放的人

通常這樣的人喜歡聽直接、爽快的話,所以和這種人交流時,就不能遮遮掩掩、九曲十八彎,而 應該直截了當、坦白,否則會讓人感覺你講話不痛快。

3.學識淵博的人

針對這類人,想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裡,可以採用兩種方式:凸顯你的專業,傾聽對方的專長。採用前一種方式的時候,你最好引經據典,並且措辭文雅、觀點新穎,這樣對方自然會聽得入神。要知道,學識淵博的人一般求知慾也很旺盛。採用第二種方法,很簡單, 就是把自己當成學生,認真“聽講”即可。要知道,學識淵博的人一般也很喜歡向他人傳播自己的知識、見解。

4.地位高的人

要想把話說到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心窩裡,你就需要知道這類人需要什麼。很顯然,這類人愛面子,需要尊重。所以,在和這類人說話的時候,言談舉止要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另外,要多聽對方說話,除非必要,否則一般不要插話。不過,你也不能做一個“點頭機器”,而是 要找準時機表達自己的看法,但不要漫無邊際地扯題外話。

5.地位低的人

地位低的人一般都會比較敏感,所以和這類人說話的時候絕不可表現出輕慢的態度。與這類人交談, 最好不要敷衍,因為這很容易被對方察覺,還容易引起對方的記恨。

6.有閱歷的老年人

與老人交談,本身就應該謙虛,與有閱歷的老人交談,更要把這種精神落到實處,落在細節上。比如你不能邊點頭,邊東張西望。 儘管老年人的有些經驗不符合實際,但畢竟見多識廣,總有積極的一面供自己借鑑的。

7.失意之人

在失意人面前不談得意的事,這是把話說到人心窩裡的鐵律。要知道,你的得意話只會加重對方的失落感。所以,就算你萬事順心,也要保持低調,不要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展現你的“輝煌”。 失意的人最需要安慰,而安慰對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 。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前提是你要會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前提是你要知人。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在毛主席的文章裡,意指要符合當下實際情況。

     現在查詢“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多用來說一個人通達人情世故,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這樣看來,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反倒有點鬼機靈的感覺,讓人感覺會說話會來事,有時也是“不老實”的雅稱。

        對這句話,我卻有另一種理解:山頭,如果是當下所處的位置的話,那唱好該唱的歌就是本分。

        你在“高山”上,就要唱好“高歌”。珍惜腳下之“巔”,認清不是自己高而是山高,別人仰視你,也是你站在山頂之上,你若走下來,底下人的脖子依然會朝向山巔。

        你在“低山”上,就要唱好“輕歌”。不埋怨不牢騷,別以為自己啥也行,隨意任性“吼高音”,他人不和你計較是有涵養,自己要知道腳下此時此刻的“海拔”,哼好該有的曲調,這是自知不是自嘲。

        如果此時,你不巧正在“山腳”下,那麼,也不要哀怨,石頭邊不知名的“花草”,一樣可以芬芳,仰頭望去,那藍天白雲也是風光,自己給自己唱首“情歌”吧,畢竟,未來還有登高的希望。

        上山時莫得意,注意腳下。

        下山時莫悲觀,都要回家。

請用“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一俗語寫一段話,不得少於30字。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就是指要因地制宜,所做的事,所說的話都要與當時的環境相協調。這句話教導人們要學會變通,學會與尊重環境,在大環境中思考問題,不能像刻舟求劍裡的主人公一樣一成不變、墨守陳規。我們常講的“入鄉隨俗”也有這個意思,只是外延比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要窄。

Tags:歌是 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