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12W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民族政策,進一步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增強各族人民體質,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經國務院批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聯合主辦、由地方承辦,每4年舉行一屆。

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


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哪一年舉行的

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行的。

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新中國剛剛誕生,就對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十分重視。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國家在天津市舉行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

30年後,即1984年國家體委、國家民委將這次體育運動會定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項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為主的賽事活動便每4年一次地開展起來。參加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的,共有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漢族等13個民族的395名運動員。

競賽專案有: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表演專案有:武術、民間體育、騎術三大類;特邀表演有:馬球、蒙古式摔跤、獅舞等。其中維吾爾族的踩繩、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跳板等少數民族專案給人留下可深刻印象競賽專案中有10名舉重運動員創造了國家新紀錄。

又挑選了90名優秀運動員進京連續表演了31場,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這屆運動會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重視下召開的,它不僅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民族形式的體育盛會,更是一次體現民族平等團結的體育盛會。

18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會徽標誌的寓意是什麼

民族大團結。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行政部門聯合主辦、地方承辦,每4年舉行一屆。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什麼時候舉辦

2015年在鄂爾多斯市舉辦。

經國務院批准,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由內蒙古自治區承辦,於2015年在鄂爾多斯市舉行。

2010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提出了申辦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意向,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組成考察組赴承辦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現場考察了比賽場館設施,大型活動場地及接待能力等項工作。

擴充套件資料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建國以前歷史上各階段的統治者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都持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前國家副主席朱德在1949 年的一次體育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要廣泛地採用民間原有的許多體育形式”;強調了開展民間傳統體育專案的重要性。

1953年11月,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在天津市舉行。在1981年9月召開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座談會後,國務院便批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業委員會和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辦,由地方承辦,每四年舉行一次。

同時又把1953 年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追定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

在2019年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蹴石磉作為表演專案獲得幾等獎

二等獎。

蹴石磉其運動的方法主要是用腳蹬蹴石磉,使之向前,向後滾動。運動的技術主要包括普通蹴,撐槓蹴,夾槓蹴,磉上蹴等。競賽形式有石磉競速,石磉對抗等。

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來自全國34個代表團的7000餘名各族運動員匯聚一堂,共同角逐17個競賽專案以及194個表演專案的各類獎項。運動會期間還舉辦了民族大聯歡,表演專案頒獎晚會,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等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展示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時代風貌,為同心共築中國夢凝聚力量。

少數民族運動會有哪些專案?

競賽專案有: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表演專案有:武術(分石擔、石鎖、弓箭術、彈丸、爬杆、跳板、木槓、皮條、沙袋、地圍、跳桌、筋斗、疊羅漢、大武術、五虎棍、打術、跳術、跳繩、飛叉、中幡等22項)、騎術(各種馬上技巧表演9項)3大類。

特邀表演有:馬球、蒙古式摔跤、獅舞、雜技等。其中維吾爾族的踩繩(即達瓦孜)、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跳板、回族的武術以及內蒙古騎兵的馬術等少數民族專案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擴充套件資料:

1982年9月2日-9月8日,由國家體委、國家民委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在呼和浩特市舉行了第2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歷時7天,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6個民族的863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參加,其中少數民族運動員593人。

體育活動分競賽專案和表演專案兩大類。競賽專案有:射箭邀請賽和中國式摔跤。來自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4省區5個民族的24名運動員參加了射箭的角逐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3個民族的56名業餘摔跤運動員參加了4個級別的中國式摔跤比賽,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摔跤人才。

表演專案有68個,分別由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6個少數民族的800多名運動員進行表演,其中有:傣族的孔雀拳、白族的霸王鞭、納西族的東巴跳、彝族的阿細跳月、高山族的揹簍球、回族的鬥牛、藏族的“碧秀”。

土族的輪子秋、朝鮮族的鞦韆、黎族的跳竹竿、壯族的高空舞獅、維吾爾族的“達瓦孜”、哈薩克族的馬上拾銀、塔吉克族的叼羊、蒙古族的賽駱駝和賽馬、達斡爾族的“波依闊”等。

這些傳統的民族表演專案是由各民族的生產生活中產生和發展而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吸引了80多萬觀眾前來觀看。運動會期間,還舉辦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圖片展覽”,舉辦了有12000人蔘加的盛大聯歡晚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