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我們正處於資訊化建設第幾次浪潮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31W

當前,我們正處於資訊化建設第三次浪潮。過去20餘年資訊科技和資訊化的井噴式發展,資訊科技的不斷低成本化與互聯網及其延伸所帶來的無處不在的資訊科技應用,寬頻移動泛在互聯驅動的人機物廣泛連線,雲端計算模式驅動的資料大規模匯聚,導致了資料型別的多樣性和規模的指數增長,積累了規模巨大的多源異構資料資源,產生了“大資料現象”。

我們正處於資訊化建設第幾次浪潮

以此為標誌,資訊化正在開啟一個新的階段,即以資料的深度挖掘與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智慧化階段(可稱為資訊化3.0)。

第一次的資訊化浪潮,始自20世紀8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應用。從90年代中期開始,以美國提出“資訊高速公路”建設計劃為重要標誌,網際網路開始了其大規模商用程序,帶來了資訊化建設的第二次浪潮,即以聯網應用為主要特徵的網路化階段(可稱為資訊化2.0)。

第三次資訊化浪潮的標誌是什麼

以電腦的發明為標誌,人類進入了“第三次浪潮”,即資訊革命時代。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工業以新興電子工業、遺傳工程、海洋工業、光導纖維等為基礎,能源則包括太陽能、核能、地熱等可再生成不易枯竭的能源。

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的普及,資訊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資訊量、資訊傳播的速度、資訊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資訊的程度等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

資訊科技的發展對人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提出了新的挑戰。由於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應用,人們的學習速度在不斷加快,也就是說從數字處理時代到微機時代,到網路化時代,學習速度越來越快,這要求我們的管理模式也要適應新的特點和新的模式。

自1991年4月以來,美國經濟連續增長104個月。尤為令人驚奇的是: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卻連年下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經濟奇蹟。 自從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經濟面臨巨大困境並帶動世界經濟進入下滑。

2023-2035 第三次資訊化浪潮下的新文明 #科技 #社會

     為什麼說從2023年開始將進入新文明的週期?翻開歷史你就會發現,每當物質基礎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觸發新的一輪文明變革。例如,公元前600年,當人類農牧業基本成熟,封建文明便由此誕生。在地主階級的推動下,士紳貴族們開始探索國家治理的新思想與新理論。這一階段最具影響力的是東方中國的百家爭鳴。

        到了十四世紀,隨著城市的發展與繁榮,人類工商業已基本成熟,由此誕生了資本文明。在資產階級的推動下,人的創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解放,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創作與商業運作。在此階段,最著名的是西方歐洲的文藝復興。

     由封建制誕生的新文明,其優勢在於: 極大的加強了國家的概念,使生產力得以集中管理與釋放。其劣勢在於:要為統治階級服務,就必須以禁錮大多數人的思想為代價,使得生產關係停滯不前。封建制發展到最後,其必然會陷入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相互拖累的死迴圈中。

     由資本制誕生的新文明,其優勢在於:完全解放了被禁錮的思想,使得生產力在成熟的工商業體系中盡情釋放。其劣勢在於:同時也釋放了商業的更深層屬性--慾望。在資本制社會,慾望被極限放大。無節制的商業化,使得完成原始積累的個體,對其他個體以及後代形成持續不斷的剝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社會成員的資源分佈。

     過度集中的資源,會逐漸抽乾體系的流動性;迫使整個社會只有不停地製造新產品、刺激新需求,才能維持資源的流動。過度的開發,不僅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進一步加深了資源結構的失衡。發展到最後,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都將面臨可怕的景象。

     展望2023-2035,資訊化產業將基本成熟。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前兩次的資訊化浪潮,完成了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造;包括購物、支付、出行等方式。而即將到來的第三次資訊化浪潮;將不僅僅是在物質上,而是從更底層,從思維方式上的徹底改造。由此所誕生的新文明,將是物質與精神高度融合,空前絕後的文明。將徹底解決資源分佈失衡、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錯配等一系列問題。

     在資訊化時代,知識的門檻正在降低。一個普通人,也有機會接觸到類似達芬奇,這樣大師的言傳身教。同時,想法的重要性開始提高,任何具有開創性、建設性的思想,都有可能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次資訊化浪潮將時代一分為二。在舊時代,資訊掌握在地主階級、資產階級手中。社會的發展也只能由其代表的精英階層所推動,普通人即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參與。而在新時代,將是一個人人得以參與學習,全階層思想在一起碰撞、融合,空前發展的社會。也只有真正意義上的全成員參與,才有可能糾正失衡的資源結構;真正意義上的全成員學習,才有可能將慾望約束在可控範圍之內。

     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通過共同學習,成為關鍵力量,參與到集體智慧;從而被關注,被採納,被保護。這是正是人類邁向真正文明的階梯。

     這一變革的週期,是從2023年開始,至2035年接近尾聲。仔細想來,一個人人得以參與的體系,必然要凝聚最廣泛的共識。這其中就包含科技創新與社科人文的共識。科技代表著生產力,社科人文代表著是約束前者的生產關係。

     因此,我以一個車聯網工程師與科創教師的身份,結合自身經歷,做了後面兩個系列視訊;一個關於科技創新,主要介紹了硬體與軟體的通識性知識;一個關於社科人文,主要介紹了社會學研究的前沿成果。希望能在新文明的前夜,為即將到來的浪潮提供一些思路,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