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由小見大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33W

意思是: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由小見大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由小見大

成語發音:yóu xiǎo jiàn dà

成語解釋: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成語出處:李欣《老生常談·編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這卻是破天荒的創造。聯想所及,由小見大。”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看問題等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 以小見大 檢視更多由小見大的近義詞>>



以小見大是什麼意思

以小見大: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成語拼音:yǐ xiǎo jiàn dà

成語出處: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瞭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用法:以小見大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見,不能讀作“xiàn”。

成語辨形:見,不能寫作“現”。

近義詞:以微知著、由小見大

反義詞: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成語例子:以小見大,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為人。

什麼是由小見大?

不要以小而忽略任何事情,很多事都是因小而失大的。疏忽一時,就會遺恨終生。能夠注重小的問題,仔細調查研究;這樣才能夠發現大的問題,避免出現嚴重的後果。一切事要防患於未然。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善於從細小事情中來發現大問題,從而不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

孫亮是三國時東吳皇帝孫權的孫子。小小年紀的孫亮聰明好學,碰事肯動腦筋,深得孫權的寵愛。赤烏13年,孫權決定:立7歲的孫亮為太子。孫權死後,年僅9歲的孫亮繼位為東吳皇帝。

初夏時節,皇家花園的梅子樹上,掛滿了累累的梅子。殷紅的梅子在陽光下泛著光澤,適人喜愛。

這天,少年皇帝孫亮信步來到花園賞景,當他看到一串串殷紅的梅子時,饞涎欲滴,忍不住叫侍從們摘下幾串梅子嚐嚐。梅子入口,清脆酸甜,口舌生津,孫亮對侍從們說:“口感還不錯,只是略酸了點。”

一個侍從趨前一步,對孫亮說:“皇上喜歡吃,何不拿蜂蜜浸泡一下?這樣醃製後的梅子,不但酸味會大大減低,同時還別有一番風味哩。”

孫亮一聽有理,馬上使小太監去倉庫取蜜。約莫半個時辰後,小太監捧了一罈蜜回來。小太監開啟壇蓋,孫亮伸頭一看,好不噁心,原來有好幾粒老鼠屎浮在蜜上。孫亮立刻沉下臉來,問道:“蜜壇裡怎麼會有老鼠屎?”

取蜜的小太監馬上介面答道:“只有問庫吏才知道。”

孫亮氣憤地說:“把庫吏立刻給我找來!”

一會兒,滿頭大汗的庫吏被帶到孫亮面前。孫亮指著庫吏怒氣衝衝地說:“你是怎麼搞的,連幾壇蜜都管不好,真是白吃飯了!”

庫吏被嚇得臉色發白,渾身打顫,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口中訥訥自語:“我有罪,我有罪。”隨後不無委屈地解釋說:“蜂蜜入庫時,是我親自封的口,拿出來時,罈子又原封未動,這裡面怎麼會生有這種東西?我冤枉啊!”

“冤枉?”孫亮下意識地轉過頭去,瞥見站在一旁的小太監眼中流露出一份得意、狡黠的神色。孫亮的腦中立刻閃過一個念頭:莫非裡面有文章?於是,孫亮問庫吏:“在這之前有誰去過倉庫?”

庫吏馬上說:“沒有,沒有。倉庫門我一直鎖著的,別人進不了。”

“有人向你要過蜜嗎?”孫亮追問了一句。

庫吏若有所思地抬起頭,然後指指站在一邊的小太監說:“前些天他向我要過蜜……”

“你沒有給我,我就走了,根本就沒進過倉庫。”小太監打斷了庫吏的話。

庫吏接著說:“我問他是不是皇上要蜜,他說不是,我於是就沒給他。”

孫亮聽了,“嘿嘿”地冷笑幾聲,對小太監說:“如此看來,是你玩的詭計囉!”

小太監連忙跪下,對孫亮說:“我伺候皇上,一向小心謹慎,請皇上明察。”說完後,抬起眼睛看了看孫亮。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真是很難分辨真偽、是非。小太監儘管自以為得計,但他畢竟是疏忽了一個細節。

侍從官刁玄見此情景,上前對孫亮說:“太監與庫吏各說一詞,一時也很難判斷誰是誰非,不如將二人都交給司法部門去審理,我想,很快便會水落石出的。”

孫亮哈哈大笑,說:“這種小事,何必動用司法部門?只要把老鼠屎掰開一看,不就真相大白了嗎?”孫亮見侍從們還是迷惑不解,接著說:“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假如老鼠屎裡面是溼的,說明鼠屎在密壇裡的時間長了,當然要拿庫吏是問;假如鼠屎裡是乾的,肯定是剛剛才放進去的,自然就是小太監玩的鬼了。”

大家一聽,恍然大悟。刁玄走上前,用樹枝撈出一粒老鼠屎來,用手一掰,見裡面乾乾的。他拿到孫亮面前給他看了一下,再撈一粒,依然如此。

孫亮的無名之火直冒,對小太監呵責道:“你還有何話可說!仗著在我身邊,狐假虎威,向人要這要那的。噢,人家沒給你蜜,你就懷恨在心,這不是在借刀殺人嗎?我怎麼能上你的當!”

事情敗露了,小太監嚇得跪在地上,頭磕得像小雞啄米一樣,一連聲地要求皇上寬恕饒命。

孫亮見微知著,判清了蜂蜜之中鼠屎的原委,是他細緻、周到、全面地分析問題,沒有疏忽一個小問題的結果。

在歷史上,由於一些人善於觀察細微的東西的變化,從而能見微知著,在變亂髮生之前就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金日碑本來是匈奴休屠王的兒子,14歲時被人捉到漢朝來,在皇宮裡當了一個養馬的奴僕。他是匈奴人,善長養馬,馬養得十分好,人又正派,漢武帝就封他做了馬監,不久又提升他為光祿大夫。漢武帝不管在宮裡還是外出,都把他帶在身邊,很信任和賞識他。

那時漢武帝身旁還有個親信叫莽何羅。莽何羅的弟弟莽通同一個叫江充的大臣很要好。江充害死了武帝的太子劉據,莽通也參與了這件事。後來武帝發現了江充的陰謀,把江充滅了族。莽何羅和莽通怕禍事牽連到自己身上,就商議要謀殺漢武帝。金日碑發現莽何羅神色反常,就不動聲色地暗暗注意他的動靜。在宮裡,莽何羅走到哪兒,金日碑也就跟到哪兒。莽何羅也明白金日碑在注意他,所以遲遲不能動手。

漢武帝晚年經常不住在長安,而是住在甘泉山的宮殿裡。公元前88年6月,武帝正住在甘泉山林光宮。一天清早,武帝還未起床,金日碑忽然發現莽何羅不見了,他就警惕起來,坐在武帝臥室門口守著。一會兒,莽何羅將尖刀藏在袖子裡,匆匆從外面進來,直往武帝臥室裡走。金日碑見他神色不對,迎上前去打算捉拿。莽何羅一時慌張,撞在一張瑟上,跌了一跤。金日碑猛撲過去,一把抱住,高聲喊道:“莽何羅謀反啦!”喊聲驚動了武帝同警衛們。金日碑緊緊抱住莽何羅,將他摔倒在殿前的地下。警衛們一擁而上,將莽何羅捆了起來。

金日碑善於觀察,見到異常的情況,有非常高的警惕性,從一點微小的變化中,預測到未來的事,也不負漢武帝對他的信任和看重。

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應該注意觀察周圍發生的事情,由細微的變化來決定自己發展道路的選擇。防微杜漸,才能在事情突發之時,思想上有一個準備,不至於事到臨頭,束手無策。所以對細小問題不放鬆、不疏忽,對成就大事業是十分有益的。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克服自己偷懶、取巧的心理,要善於觀察思考,忍住鬆懈、疏忽的想法,才能全面地處理問題,不至於有太大的失誤。

在歷史上,有些人善於總結生活經驗,能夠通過一些細小的事情看出大問題。

清朝康熙年間,湖口縣衙門中有一個捕快,名叫曹福。因為他長期在衙門擔任緝捕盜賊的差役,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很難破獲的盜竊大案或人命凶案交給他,破獲得非常快,曹福因而很受上級的器重和同事的尊重。

平常,閒來無事,曹福就喜歡在外溜達,其實是在觀察過往行人的行跡,從中發現疑點。

這天,曹福吃罷午飯,又在河堤上轉悠。河中船舶如織,南來北往,一片繁忙景象。這時,一條小舟靠岸了。這是一艘空船,船主將小船的纜繩拴在岸上的一塊大石頭上,此後就坐在石頭上掏出旱菸抽了起來。

曹福看了一會兒,馬上登上小舟,坐了下來。船主看見有生人上了船,馬上跨上船來,催促曹福離開,但曹福不走。船主說:“你不走,我就要解下纜繩開船了。”曹福卻笑著說:“你開船吧,我願同你同行。”

船主還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人,喝問道:“你這人真是豈有此理!為何賴在我船上不走?”

曹福慢慢地說:“因為你船上有異物,我要搜查。我是衙門捕快。”

船主聽他這樣說,走過去揭開艙板,很氣憤地對曹福吼道:“你搜吧!”曹福也跟著過去一看,艙中空無一物。“這下你該上岸了吧!”船主說道。

誰知曹福並不挪步,繼續說道:“請把底板開啟。”船主堅持不願。曹福拿起一根鐵錘,硬將底板撬開,發現底板下金帛累累。船主頓時傻了眼。曹福將其扭送衙門,經審訊,才明白船主乃是多年的老賊。

曹福似乎在漫不經心中拿獲老賊,人們很奇怪,問他憑什麼發現船上有贓物的呢?曹福笑著說:“其實這十分簡單,我看這船很小,船艙又未裝什麼貨物,但它行駛在河中,風浪卻不能使其簸動;而船主在拴船纜時,牽曳也很吃力,故我斷定船夾底裡有物,一查真的如此。”

還有一次,城外由溝田發現了一具屍體。死者不是本地人,像是外地行商模樣,顯然是凶手謀財害命。可是案發後,凶手已逃跑了,縣令嚴令捕快近日拿獲凶手。其他捕快經過明察暗訪,查不到絲毫線索,很焦急,都想去請教一下曹福,可是曹福卻不見了蹤影。費了一陣功夫,大夥才在河堤邊的一座茶館裡找到了他。曹福正臨窗而坐,一邊喝茶,一邊注視著河中的情景。

“曹兄,你真有閒情逸致,坐在這兒品茗賞景,我們全都急死了。”大夥不無埋怨地說道。

“急什麼?來,來!坐下喝杯茶再說。”曹福要大家坐下,眼睛卻始終不離河面。

大夥兒被他弄得莫名其妙,說道:“河裡有什麼看頭,除了船還是船。快給我們想些辦法吧。”

此時,河對岸有一艘大船開走了,原來被它遮住的一艘中等船露了出來。這艘船上正晒著一床綢被。曹福注視了一會兒,立刻將桌子一拍:“凶犯就在那艘船上面!”

大夥兒來不及細問,都一齊向河邊奔去,借了艘小船,飛快地劃到對岸,連船帶人扣了下來,送往衙門。

經過審訊,船主最後招供:一個行商的人坐他的船時,他發現這人帶了很多銀子,從而起了歹心,夜間乘商人熟睡時將他殺了。然後將屍體抬到岸上,扔在一田溝旁。

一樁殺人凶案就這樣給破了。事後,大夥兒特地將曹福邀到那座茶館,要他談談怎麼就能一眼識別真凶。

曹福呷了一口茶,笑了笑說:“幹我們這一行的人,一是要積累經驗;二是要善於觀察。你們當時大概沒有看到,那艘船船尾晒著一床新洗的綢被,上面卻蒼蠅群集,這就有問題了。大凡人的血沾上衣被等物後,血跡雖然能夠洗去,可血腥味卻很難一下子除淨,因而招來蒼蠅。那床綢被上有蒼蠅,證明上面肯定有血腥味,蒼蠅又聚集了那麼多,說明血腥味非常濃,肯定沾了很多人血。如果不殺人,哪來這麼多的人血?這是其一。”

“其二,只要在船上待過,都應明白船家根本不用或極少使用綢被面的。況且,船家再富有,洗被子時也絕不會將綢面拆去而與被裡子一同洗濯,而這個船主就將整床綢被子一塊洗濯的,這不是盜來的又是什麼?就憑這兩點,我判斷船主就是凶手。”

聽後,大夥個個點頭稱是,無不佩服曹福的智慧和經驗。

以小見大表現手法作用

導語:以小見大表現手法,各位可以進一步瞭解。下面是我整理的以小見大表現手法作用,供各位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以小見大表現手法作用2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以小見大”表現手法詳析

“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有時候,一片樹葉有時能觸動人的心絃,一聲蟲鳴有時足以讓人吃驚。平凡的事物,只要視角獨特,立意高遠,就給能讀者以新奇回味,就能表現出巨集旨精義。

“以小見大”是散文寫作採用的一種方法,即抓住看似平凡細小的事情,以此體現較大的主題,或者揭示較深的生活哲理。尤其對於記敘性散文,這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方法。那麼,以小見大,主要由以下幾種:

一、以小事見大

這篇文章取材於生活小事——買橘子:“我買的每一個橘子都帶梗帶葉。而且,我又專愛挑葉子極多的那種來買”,而公公買的卻是光禿禿的一點枝葉都沒有的那一種。“我”比較看重橘子的觀賞價值,而公公看重的是橘子的食用價值。“我”沒有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公公,而是在說明自己選擇連枝帶葉的橘子的理由後,又入情入理地分析了公公選擇光禿禿的橘子的心理原因。他選沒有梗葉的橘子買,是因為梗葉這些東西佔重量,買三斤帶梗葉的橘子等於少買了一個橘子,划不來。公公這樣做、這樣想,自有其道理。因為“公公那一代卻是從貧窮邊緣掙扎出來的,對他來說,如果避開枝葉就可以為家人爭取到多一枚的橘子,實在是開心之極的事。他把這‘買橘祕笈’傳授給我,其實是好意地示我以持家之道。公公平日待人其實很寬厚,他在小處摳省,也無非是守著傳統的`節儉美德”。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我”沒有把自己買的非常滿意的橘子拿出來給公公看,而是“悄悄地把自己買的帶葉梗的橘子拎進了自己的臥房”。

“我”的舉動,“我”的寬容,來自善解人意,然而善解人意則是由於“我”善於換位思考。正如“我”所言,“我對他也對”,真理往往不止一個。這就生髮出一個“大”的意旨:為人應善解人意,換位思考,應該有寬廣豁達的胸襟氣度,這樣才能建立和諧的人。

二、以小物見大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評價屈原的《離騷》“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意思是,就其文字描寫來看,不過尋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卻是極大的。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節選)》(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五段寫園中蜂兒、螞蟻、瓢蟲、蟬等小昆蟲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著、活動著,正是這些小動物向人們展現出繽紛的生命世界,無言地訴說著生命的美麗。這使“我”意識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都有它自身的價值,都有屬於它的歡樂、悲傷及情趣,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無法替代的。最終,“我”從這些小生靈身上找到了答案:雖然殘疾,但不能一味消極地想到死,而應豁達地面對死亡,以平靜的心態看待死亡,進而獲得頑強活下去的信心。

以上例子,作者能由一個小小的物,寫到人和人生,寫到對生命的感悟,真可謂物小而旨大。

三、以小人物見大

這裡的“小人物”是指在社會上不出名、沒有影響的人。以小人物見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為敘寫物件,通過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閃光的性格層面,彰顯其偉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層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動人以大感情,從而起到激勵、感化讀者的大作用。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的《品質》 中的靴匠格斯拉,“他本人有點兒像皮革製成的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經穿,一時穿不壞的——他好像把靴子本質縫到靴子裡去了”。他雖然很窮困,但他恪守職業道德,他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就是製作靴子。他用最好的皮革,不惜時間,不讓別人插手,廢寢忘食,不預收工錢,“經常斷炊”。他把做靴子這件事做到善盡美,寧肯餓死也不願降低靴子的質量。他認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人,可是顧客要的是時髦,這些最終導致他生意下滑,直到餓死。他身上表現出了底層勞動者的誠實敬業和高尚的勞動道德。作者通過這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形象,揭示出了深刻的大主題:小說以工業壟斷對手工業作坊的衝擊為背景,客觀地描寫了手工業者的生存危機,讚揚了靴匠格斯拉恪守職業道德,寧可餓死也不肯偷工減料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對底層勞動者的尊重;同時作者借這個形象,揭露了工業革命、市場競爭帶來的商業誠信危機。

四、以小細節見大

細節是對人物、環境的某一區域性的具體描繪,或是對情節發展中某一細微過程的形象展示。“寫一個人物,就要仔細描寫出這個人物的形象、性格、精神狀態……這一切,都必須用細節來顯示。”(夏衍《給一位青年作者的信》)寫作比較短小的文章,一個細節就能成為一篇文章的主幹;一個精彩的細節,也能成為揭示文章主題的關鍵。

巴爾扎克曾說過,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從小事、小物、小人物、小細節著筆,往往能寫出“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揭示出大主題的文章來。這正如宗白華在他的《美學散步》中寫到的那樣:“藝術的表現正在於一鱗一爪具有象徵力量,使全體宛然存在,不削弱全體豐滿的內容,把它們概括在一鱗一爪裡。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裡看見一個世界。”

Tags:由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