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推進富川花山,大青山,崇左稀土多少噸金屬專案"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7.66K

推進富川花山,大青山,崇左稀土2000噸金屬專案,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進富川花山,大青山,崇左稀土多少噸金屬專案"


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

一、概述

稀土元素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釔、鋱、鏑、鈥、鉺、銩、鐿、鎦等元素,即元素週期表中第57~71號元素La-Lu鑭系元素加上39號釔,釔不屬稀土元素,但自然界中總是與稀土元素共生,故一併評價。稀土又可分為輕稀土(La-Eu),用∑Ce表示∑(La-Eu)含量稱鈰族組;重稀土(Gd-Lu+Y),用∑Y表示∑(Gd-Lu+Y)稱釔族組。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存在三種方式:獨立礦物、類質同象、離子狀態等,都可以富集形成有工業價值的礦床。離子狀態可存在於矽酸鹽、碳酸鹽、硫化物等礦物中,當這些礦物受風化解體後,存在其中的離子狀態的稀土元素得以釋放出來,在遷移過程中又被粘土類礦物吸附富集形成礦床,稱為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廣西花崗岩和火山岩風化殼中,離子型稀土元素被高嶺土、蒙脫石、鐵錳的氫氧化物吸附富集,形成具工業價值的稀土礦床。廣西這類礦床資源十分豐富。

1.資源情況

廣西花崗岩類分佈廣泛,較集中分佈於桂北、桂東、桂南、桂東南地區,大小有花崗岩體1200個,出露面積約2萬km2,佔廣西總面積8.5%。根據1987 1990年廣西地礦局和有色廣西地勘局分別調查89個巖體,其中63個巖體風化殼中有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調查面積約1.66萬km2,先後共發現礦床(點)104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7處,礦點59處。資源量在全國排序中列第四位,僅次於廣東、江西、內蒙古。

2.廣西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的分佈

廣西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點)主要分佈於桂東南地區及桂東北地區。廣西地礦局已評價的礦床(點)中,原礦∑Y≥50%,屬高釔高銪重稀土的有蒼梧縣回龍、藤縣塘村、岑溪市白梅等3礦點;其他均屬輕稀土,又可進一步劃分為六亞類:中釔中銪輕稀土、中釔高銪輕稀土、低釔高銪輕稀土、低釔中銪輕稀土、中釔低銪輕稀土、低釔低銪輕稀土等(表7-1)。

表7-1 廣西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點)表

(1)輕稀土礦床(點)分佈

1)中釔中銪輕稀土礦:主要分佈於桂東北、桂南地區一帶,產於母巖為黑雲母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巖及流紋斑岩的風化殼中,母巖以燕山早期巖體為主,印支期次之。該型別有大型礦床(花山)1處,中型(河塘、憑祥)2處,礦點5處。

2)中釔高銪輕稀土礦:主要分佈於桂東南、桂東北地區,母巖為燕山早期、印支期及華力西期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及花崗斑岩。其中有大型礦床(大寺)1處,中型礦床(姑婆山、小董)2處,小型及礦點5處。

3)低釔高銪輕稀土礦:分佈於桂東南地區。母巖為燕山期石英二長巖、二長花崗岩。有大型礦床(清湖)1處、中型礦床(馬其崗)1處,礦點8處。

4)低釔中銪輕稀土礦:分佈於梧州市及桂南一帶。母巖為燕山期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印支期花崗斑岩及下三疊統北泗組火山岩,其中有中型礦床(廣平)1處,礦點7處。

5)中釔低銪輕稀土礦:分佈於桂南地區。母巖為印支期花崗斑岩,下三疊統北泗組大青山流紋斑岩及燕山早期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其中有中型礦床(伏波山)1處,小型礦床(大青山)1處,礦點4處。

6)低釔低銪輕稀土礦:分佈於桂東、桂東北地區。母巖為加里東期及燕山早期的二長花崗岩、正長巖及華力西期二長花崗岩。其中有中型礦床(長崗頂)1處,礦點7處。

(2)重稀土礦分佈

已發現重稀土礦(點)有蒼梧縣回龍、藤縣塘村、岑溪市白梅等3處。

1)高釔高銪重稀土礦點:有回龍和塘村兩處。礦點產於印支期及燕山早期的閃長巖、石英閃長巖、斜長花崗岩、輝長岩及輝綠岩的風化殼中。回龍巖體面積24km2,含礦面積僅6 km2;塘村巖體面積15.6 km2,含礦面積僅3.5 km2,均為礦點。

2)富釔高銪重稀土礦:僅發現岑溪市白梅1處。母巖為燕山早期石英閃長巖體,出露面積4km2,含礦面積2km2,為礦點。

二、礦源體及礦床

1.礦源體

廣西屬於華南稀土成礦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礦母巖主要是桂東南—桂東地區燕山早期—印支期的花崗岩帶,其次是加里東期、華力西期及燕山晚期花崗岩帶,以及桂南地區下三疊統火山岩礦床。產於這些巖體的風化殼中。

(1)含礦花崗岩類及二長巖類

根據1987 1990年廣西地礦局組織對全區89個巖體調查結果,有63個巖體風化殼中發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其中,燕山早期19個,燕山晚期10個,印支期10個,華力西期8個,加里東期4個(表7-2),其他12個。以燕山早期花崗岩體為礦源體的礦床最多。

1)主要含礦巖體岩石特徵。根據全區調查,與稀土成礦有關的岩石型別主要有:含角閃石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含紫蘇輝石花崗斑岩、正長巖-二長巖-輝長輝綠岩雜巖、二雲二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鉀長花崗岩等,以二長花崗岩和花崗斑岩體風化殼含礦最為豐富(表7-3)。

表7-2 廣西含稀土礦主要巖體一覽表

表7-3 含稀土礦主要巖體礦物成分表

2)主要含礦巖體岩石化學成分特徵。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含礦巖體岩石化學成分與稀土元素,含量密切有關:SiO2與稀土總量呈負相關;∑Ce/∑Y輕重稀土比值與SiO2也呈負相關;∑REO,δEu與CaO呈正相關;稀土總量∑REO與鹹度(Na2O+K2O)也呈正相關。從礦區詳查研究,也發現稀土元素及礦物在鉀化帶和鈉化帶中有富集現象。各含礦巖體岩石化學成分特徵見表7-4。

3)主要含礦巖體中稀土配分。根據調查統計結果,廣西花崗岩類稀土元素平均值為REO 262×10-6,各期含礦花崗岩稀土丰度為:四堡期REO 222×10-6,171×10-6,加里東期REO 252×10-6,華力西-印支期265×10-6,燕山早期REO 321×10-6,燕山晚期REO 222×10-6,以燕山早期最高,而四堡期因巖體位於九萬大山地區,剝蝕強烈,風化殼不發育,無離子吸附型稀土成礦條件。

主要含礦巖體稀土配分調查結果(表7-5),以黑雲二長花崗斑岩、石英閃長巖及雜巖體丰度稍低。如花山岩體稀土丰度REO 384×10-6,姑婆山岩體REO 416×10-6,柏椏REO 626×10-6,伏波山REO 416×10-6,臺馬巖體REO 307×10-6,這些巖體風化殼均發現有稀土礦床,而且丰度較高,風化殼富整合礦的品位也相對較高。

表7-4 含稀土礦巖體岩石化學成分及化學特徵數值表

表7-5 主要含礦巖體稀土配分表

輕、重稀土比值,廣西含礦巖體比值在2.15 18.59之間,以花崗閃長巖、鉀長二長花崗岩、石英二長巖等比值較高;二長花崗岩、花崗斑岩等比值較低,但柏椏巖體等少數巖體達6.3,屬特殊現象;而回龍石英閃長巖體,∑Ce/∑Y 2.15,∑Y 68.61%,證實母巖重稀土丰度高,其風化殼中存在重稀土礦床(點)。

稀土元素賦存於造岩礦物,斜長石、黑雲母、角閃石等礦物中;其次副礦物,如鋯石、榍石、獨居石、磷釔礦、褐簾石、褐釔鈮礦、磷灰石等都含一定稀土元素。從廣西區調隊對大容山-十萬大山花崗岩帶中隨機取8個單礦物作稀土元素分佈測定(表7-6)均證明造岩礦物和副礦物均含一定量的稀土元素。根據廣西第六地質隊對陸川縣清湖巖體單礦物取樣對稀土元素分析結果(表7-7),造岩礦物和副礦物含稀土,但風化作用下造岩礦物中的稀土大量從載體中離解出來,而副礦物隨稀土含量普遍較高,但它是呈礦物相產出於風化殼中。根據廣西有色204地質隊1964年對姑婆山花崗岩風化殼中褐釔鈳砂礦床研究中對褐釔鈳礦單礦物分析結果,稀土含量:Ce2O3 1.34%8.13%,Y2O3 30.29%37.03%,其他元素Nb2O5 37.73%46.45%,Ta2O5 1.24%4.3%,UO2 0.4%7.06%,UO3 0.9%5.25%,U3O8 3.7%7.77%,ThO2 1.01%3.01%,證明巖體副礦物均含有一定量稀土元素。

表7-6 主要含礦巖體稀土配分表(%)

表7-7 清湖巖體單礦物稀土配分表(%)

(2)含礦火山岩系

已知含稀土礦床火山岩系分佈於桂西南崇左、龍州、憑祥一帶。構造上屬中生代凹陷邊緣,為海相下三疊統北泗組火山岩,其風化殼多形成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已知有崇左市六醜、大青山、憑祥市英陽、叫果、龍州扣孟崇左雁梭、板嶺、江洲那貞、龍州八角、龍坳等礦點。

1)含礦火山岩岩石特徵:分佈於憑祥、龍州、崇左一帶北泗組火山岩,由英安巖、流紋岩、凝灰岩、熔岩凝灰岩、凝灰角礫岩、英安質角礫岩等組成,厚22~1162m,計有兩個噴發旋迴,第一旋迴以安山質火山岩為主,2 5個韻律;第二旋迴為流紋質火山岩1 5個韻律,火山岩底部灰巖時代為早三疊世晚期。

2)含稀土特徵:火山岩岩石化學成分屬於鈣鹼系列,基岩中稀土含量平均REO 0.029%,風化殼REO 0.078%,礦體平均REO 0.113%,基岩到成礦的富集度(F)3.9,可看出由基岩→風化殼→礦體逐步富整合礦。

三、礦床簡介

1.花山稀土礦床

(1)位置及規模

位於鐘山縣花山紅花、城廂及富川縣柳家鄉一帶,屬中釔中銪輕稀土配分型別,經詳查探明為大型礦床(圖7-1)。

(2)礦床地質特徵

母巖為花山岩體,屬燕山早期第三階段中粗粒斑狀黑雲二長花崗岩,U-Pb同位素年齡175 161Ma,巖體出露面積567km2,調查成礦面積90km2。含礦(風化殼)面積僅19.2km2,礦體產在海拔200 350m的低山丘陵地貌區,比高50 100m。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於全風化及半風化層內,共有23個礦體,分佈於8個地段內,單個面積0.4 1.2 km2,最大為2.46 km2,礦體厚1 18.10m,平均厚5.84m,礦體為浮土覆蓋,覆蓋層厚0.3 3m,山坡區域性裸露。

礦石品位∑REO 0.07%0.268%,單樣最高0.433%。礦體平均0.125%,浸取率61.14%。原礦稀土配分:∑YO 34.85%,Y2O3 22.78%,Eu2O3 0.57%,屬中釔中銪輕稀土礦。

花山岩體母巖稀土REO 384×10-6,∑YO 19.8%,Y2O3 12.7%,Eu2O3 0.29%,人工重砂中黑雲母稀土含量0.093%0.422%,平均0.248%,故黑雲母也是稀土的主要來源之一。

稀土礦體位於花山花崗岩體風化殼中,在垂直方向上,由強風化帶→全風化帶→半風化帶,稀土含量有由低到高的趨勢,如表7-8。該礦床有8個礦段,各礦段礦體為中釔中銪輕稀土礦。分別為:周家,包括①、②號礦體;鄧家壩,包括③號礦體;古樓,包括④⑤⑥號礦體;北槽,⑦號礦體;紅花,包括⑧⑨⑩礦體;梓里,包括11至16號礦體;平西,包括18、19、20、21號礦體;十里,包括22、23號礦體。

圖7-1 鐘山縣花山稀土礦床示意圖

表7-8 清湖巖體單礦物稀土配分表

全礦區累計探明總資源量達大型礦床。

2.欽州市大寺(那蒙)稀土礦床

(1)位置及規模

位於欽州市小董鎮那蒙一帶,包括印支期臺馬碎斑(含紫蘇)花崗斑岩體(731.5km2)和大寺連斑(多斑)紫蘇石榴堇青黑雲母花崗斑岩體(243.5km2),礦區面積10.55 km2(圖7-2)。屬中銪中釔輕稀土配分型別。經廣西第三地質隊普查探明為中型礦床。

圖7-2 欽州市那蒙稀土礦區地質圖

(2)礦床地質特徵

母巖為臺馬巖體,Ar-Ar同位素年齡250Ma,大寺巖體Ar-Ar同位素年齡244Ma。均屬“S”型花崗斑岩。礦體產於海拔200 350m的低山丘陵,比高50 100m。礦體產於巖體頂部風化殼中,風化殼厚7.5 24.5m,呈似層狀,常以山丘為中心被溝谷切割侵蝕,故使礦體殘缺不全,而呈裂葉狀、港灣狀。礦體厚0.5 11.9m,平均厚4.13m,浮土蓋層厚0 16.95m,平均埋深5.26m(圖7-3)。礦體已用400m×400m 800m×800m工程網度普查。

礦石淺灰黃色、灰白黃褐色,風化殘斑構造,以粘土礦物和石英為主,稀土元素呈離子狀態吸附於粘土礦物中,稀土總量(REO)品位在0.05%0.354%之間,平均0.111%。稀土浸取品位在0.035%0.322%之間,平均為0.084%。礦石浸取率平均為77%。

圖7-3 那蒙礦區近東西向柱狀對比圖

臺馬巖體和大寺巖體風化殼剖面稀土分佈型式見圖7-4,其配分特徵詳見表7-9,巖體頂部(風化殼)地形對稀土富集有一定影響,地形坡度小於15°(±),潛水呈垂直方向活

圖7-4 風化殼剖面稀土分佈型式

表7-9 清湖礦區ZK0047號鑽井稀土垂向變化表

動,稀土元素呈垂向下滲,在潛水面上下富整合礦;當坡度大於15°時,潛水側向流動為主,稀土元素被帶走,品位降低。

該礦區普查結果,中釔中銪輕稀土礦總資源量TR2O3達中型礦床。

3.清湖稀土礦

(1)位置及規模

礦區位於陸川縣清湖鄉與廣東平定鎮交界。礦區座標:東經110°16′30″ 110°21′50″;北緯21°58′45″ 22°05′00″。廣西境內出露面積105km2。巖體風化殼中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與鈦鐵礦共生,稀土屬低釔高銪輕稀土配分型別。稀土及鈦鐵礦床均屬大型規模。

(2)礦床地質特徵

成礦母巖為石英二長巖為主,區域性有石英閃長巖、閃長巖、輝長岩等(圖7-5),造岩礦物和副礦物普遍含稀土元素(其含量詳見表7-7),副礦物組合為磁鐵礦—鈦鐵礦—磷灰石,風化殼中含鈦鐵15.146kg/m3,故風化殼中形成離子吸附型礦體與鈦鐵砂礦體重疊共生一起。母巖稀土配分REO 342×10-6,∑Y 16.28%,Y2O3 59.74%,Eu2O3 0.69%,含礦面積20km2,厚8.28 37.69m,平均15.08m。稀土礦體分佈礦區北部,低山—丘陵,海拔20144m,共圈定了17個礦體,礦體呈層狀、似層狀,單礦體面積2000 415344.3 km2,厚度1.2 10.57m,一般3 6m,平均8.18m。礦體埋深3.01 10.13m。

圖7-5 清湖稀土礦床地質略圖

礦石為灰黃褐色,鬆散結構及殘餘二長結構。礦物成分有高嶺土、埃洛石、蒙脫石、次為石英、絹雲母,少量鈦鐵礦、磁鐵礦。稀土元素呈離子狀態賦存粘土礦物中,17個礦體的稀土總量平均品位∑REO 0.096%0.259%,浸出率50%90%,浸取品位0.060%0.152%。原礦稀土配分為∑YO 9.58%53.73%、Y2O3 18.5,∑Ce 46.27%90.42%,Eu2O3 0.7%1.1%屬低釔高銪輕稀土配分型別。但區域性礦體Y2O3>20%~38%,屬中釔高銪輕稀土。

礦體在垂直方向上有輕稀土富集於上部,由上而下品位逐漸降低,而重稀土則相反,由上而下逐漸變富,詳見ZK0047號鑽孔為代表的剖面變化(見表7-9)。清湖稀土礦共生鈦鐵砂礦,圈定了6個鈦鐵礦體與稀土礦重疊一起,含礦總面積19.9367km2,礦體平均厚度1.04 12.36m,平均8.3m。鈦鐵礦平均品位16.536 26.339kg/m3,平均19.319 kg/m3。鈦鐵礦礦物總量資源量達大型礦床。

廣西第六地質隊1989年對清湖礦區普查探明總資源量(D+E級)低釔高銪輕稀土礦為大型礦床。

4.回龍重稀土礦點

(1)位置及規模

該礦點位於蒼梧縣回龍鄉一帶,屬於高釔高銪重稀土配分型別,礦點。

(2)礦床地質特徵

母巖為印支期新地巖株。面積24km2。巖性為閃長巖,由斜長石59%65%、普通角閃石0 35%、普通輝石0 5%、石英0 8%組成。岩石化學成分:Al2O3 15.31%,SiO2 51.65%,TiO2 2.62%,Fe2O3 1.87%,FeO 10.29%,MgO 3.49%,CaO 7.54%,Na2O 2.2%,K2O 1.21%。巖體副礦物有鈦鐵礦、磁鐵礦、鋯英石、獨居石、磷釔礦等。母巖稀土配分為REO 183×10-6,∑Y 31.76%,Y2O3 19.86%,Eu2O3 1.11%。

礦體位於巖體頂部風化殼中,含礦面積6km2,厚度3.6m,原礦品位REO 0.095%,∑YO 68.61%、Y2O3 49.72%,Eu2O3 1.28%。浸取率83.43%。

礦區地形標高100 150m,比高50 100m,屬丘陵地貌,巖體風化殼厚5 17m,平均厚7.6m,礦體埋深0 11m。風化殼中伴生鈦鐵礦20 30kg/m3。

重稀土礦點在桂東地區尚有藤縣塘村高銪高釔重稀土礦和岑溪市白梅富釔高銪重稀土礦兩處。

5.下三疊統火山岩風化殼稀土礦床

(1)位置及規模

集中分佈於桂西南憑祥、崇左、龍州一帶。包括大青山、扣孟、英陽、六湯等小型礦床或礦點。稀土配分為中釔低—高銪輕稀土型別。現以大青山小型礦床為例。

(2)大青山稀土礦床地質特徵

成礦母巖為下三疊統北泗組第二噴發旋迴的中酸性熔岩,巖性為流紋斑岩、流紋岩等。厚度320 1390m。火山岩出露面積83km2。母巖稀土配分為REO 294×10-6,∑Y 21.22%,Y2O3 15.15%,Eu2O3 0.17%。屬中釔低銪輕稀土型別。

礦區海拔400 600m,比高100 200m,屬低山丘陵地貌,火山岩風化殼厚度山頂平均6.8m,山腰邊坡平均4.4m,山腳基岩裸露,一般風化殼厚3.8 10m,平均5.48m。浮土蓋層厚0 3.19m。

礦區普查面積僅2.54km2。厚1 9m,平均2.81m。原礦品位REO 0.07%0.234%,平均0.113%,風化殼稀土配分分類:∑Y 42.07%,Y2O3 31.13%,Eu2O3 0.31%,浸出率74.93%。

廣西第四地質隊1990年普查礦區,探明中釔低銪輕稀土礦達小型礦床。

四、成礦模式

1.礦床的形成過程

(1)礦源體的形成

廣西境內稀土成礦的母巖主要是各期花崗岩類,混合花崗岩及中下三疊統中酸性火山岩,尤以燕山早期花崗岩與稀土成礦關係密切。可看出礦源體是稀土成礦的先決條件之一,經統計母巖含稀土丰度在REO 146×10-6~626×10-6的花崗岩及火山岩風化殼中,都有離子吸附稀土礦床(點)分佈,稀土元素賦存於副礦物中,也賦存於造岩礦物中(見表7-6,7-7)。稀土元素富整合礦與岩石型別的關係,由閃長巖→二長巖→二長花崗岩→花崗岩的稀土元素丰度逐漸增多,岩石化學成分特徵是SiO2,K2O+Na2O與稀土呈正消長,而與Al2O3,MgO,CaO的關係呈負消長。故桂東、桂東南地區重熔型花崗岩稀土丰度REO 264×10-6,同熔型花崗岩REO 256×10-6,桂南地區下三疊統火山岩REO 278×10-6~290×10-6,加上桂東南地質構造條件及溼熱氣候條件,經過風化作用形成眾多稀土礦床、礦點。

(2)風化殼稀土礦床的形成

1)氣候對稀土元素富集的影響:廣西區地處低緯度,又瀕臨北部灣,受海洋性和區域性大氣候環流的影響,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屬於典型炎熱溼熱的氣候帶,有利於化學風化作用;稀土元素易從礦物中溶解出來,又被粘土礦物等吸附,從而富集為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

2)地形、地貌及新構造運動直接影響風化殼發育程度及儲存狀態:廣西多山區、溝谷發育,在切割深度小於50 100m的低山或丘陵,地形坡度角小於15°,平緩,風化殼層序發育完善,物理及化學風化作用徹底,往往形成較好的風化殼礦床;若坡度角大於30°,尖頂陡峭,風化殼遭剝蝕破壞,也難形成風化殼礦床。

新構造運動在桂東、桂東南地區,主要表現在緩慢間歇性抬升,儘管斷塊多次抬升又多次下降(見第二章第二節,三)相對處於亞平衡狀態,下降沉積大於上升剝蝕,風化殼保留較好,厚度較大,離子吸附型稀土礦體(層)厚度也就較大;而桂北、桂西北及桂北九萬大山地區由於新構造運動以來劇烈抬升大於沉降,剝蝕大於風化殼的發育,故一些花崗岩體基岩裸露,風化殼礦床也就不太發育。

3)風化殼的pH值與離子吸附型稀土成礦密切相關:根據1990年廣西地礦局全區調查資料,認為pH值控制了稀土元素的遷移和富集。在弱酸性—近中性介質條件下,稀土從礦物離解出來後呈離子狀態,與等酸根結合形成絡合物,在地下水滲透,經流動、遷移、分異,在風化殼中下部有利部位次生富集,依調查測定主要含礦巖體風化殼表明,pH值在5.5 6.5時最有利於稀土礦的富集(表7-10)。

表7-10 含礦巖體風化殼pH值與品位關係表

綜上所述,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的形成應取決於如下條件:A.成礦母巖稀土丰度REO 146×10-6~626×10-6,經風化均可富整合礦;B.稀土元素主要來源於造岩礦物風化離解出來的部分,它吸附於粘土類中;C.風化殼越發育完整,厚度越大,成礦越有利;D.低山丘陵地貌,海拔400m以下,比高小於100m的緩坡低窪地帶,有利成礦富集;E.風化殼的pH值一般在5.5 6.5有利於成礦。

2.成礦模式

(1)礦源體特徵

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的成礦母巖以燕山期二長花崗岩為主,印支期花崗閃長巖、花崗斑岩次之,比較集中分佈於桂東北、桂東南及雲開地區的構造—岩漿岩帶區中。燕山早期花崗岩稀土丰度在REO 300×10-6以上的巖體,風化殼儲存較好的均可形成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點)。印支期中酸性、酸性巖體一般稀土丰度REO 265×10-6以上的巖體,風化殼保留較完整也可成礦。

(2)礦源體在表生條件下稀土元素的富集規律

1)處於低緯度溫暖溼熱氣候條件下,低山、丘陵地貌,風化殼發育,稀土礦化普遍,比較容易富整合礦,同時常伴生礦物型稀土砂礦。

2)新構造運動之斷塊差異活動,直接影響風化殼發育程度及儲存狀態,可用風化殼厚度;剖面的完整性;礦物分解,元素富集或流失等三方面衡量。如桂西、桂北地區由於抬升剝蝕往往大於風化殼生長,因此離子吸附型稀土礦難以富集,而桂東南一帶,抬升剝蝕與風化殼發育相對處於均衡,風化殼發育厚度大,剖面完整,礦物風化作用強烈,故形成了規模較大的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點)及風化殼型砂礦床。

(3)礦床的形成過程

花崗岩及含礦巖體暴露地表後受外營力作用,礦物及岩石首先發生機械破壞作用,繼而發生化學風化作用,大量長石風化變為高嶺土、水雲母等粘土礦物,造岩礦物中所含稀土元素從礦物中離解出來後又被粘土礦物吸附或經淋濾、遷移、沉澱富集於風化殼的中、下部成礦體。

(4)成礦模式

廣西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的成礦模式見圖7-6。

圖7-6 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成礦模式

五、成礦預測

本章成礦預測以成礦系列理論為指導,應用類比法、結合區域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河流重砂及遙感資訊等,建立成礦模式,圈出成礦帶(區)進行定性成礦預測。

1.成礦區的劃分

根據廣西地礦局1987 1990年全區離子吸附型稀土資源調查研究結果,對稀土礦產資源分佈、成礦地質條件、成礦規律已進行初步研究總結,並參照廣西地質勘查總院2005年《廣西稀土礦資源現狀及開發前景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1∶20萬化探掃面及區域1∶100萬重砂資料綜合研究劃分三個(相當4級)成礦(區)帶,見圖版Ⅵ。

(1)桂東北成礦區(Ⅰ)

位於桂東北地區,南自昭平,北至恭城,西由鹿寨—武宣,東至富川—賀州一線,構造上屬桂東北凹陷,含礦花崗岩受北東向和東西向構造控制。呈岩基或巖株出露。含礦巖體時代以燕山期為主,加里東期次之。含礦花崗岩包括花山、姑婆山、桂嶺、烏羊山、慄木等巖體。有一個次級成礦區:花山成礦帶(Ⅰ1),該成礦帶有花山、姑婆山、慄木等燕山早期的花崗岩,稀土丰度一般384×10-6~1198×10-6。巖體風化殼厚度2.4~6.8m,稀土品位REO 0.0064%~0.17%。已發現大型礦床1處,中型1處。成礦遠景好。

(2)桂南成礦區(Ⅱ)

位於桂南地區,即北緯24°線以南,包括大桂山、大容山、六萬大山、十萬大山一帶,呈北東—南西走向,長約430km,寬100~150km。地質構造上位於欽州殘餘地槽、北部灣凹陷。含礦巖體受北東向構造控制,呈北東向展布,有大寺等巖體為印支—華力西期,礦源體巖性較複雜,有黑雲母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石英二長巖、花崗斑岩,下三疊統中酸性火山岩等。可進一步劃分為兩個次級成礦區(帶):

1)欽州成礦帶(Ⅱ1)

位於玉林—欽州一帶,地質構造上位於岑溪-博白大斷裂帶以西,包括大容山、六萬大山、大寺、小董、河塘等17個含礦巖體,面積共約3000km2。巖體稀土丰度516×10-6~1332×10-6,屬低山丘陵地貌,風化殼十分發育,一般厚度1.76~6.5m,風化殼稀土一般品位REO 0.064%~0.18%。該礦帶內已發現大型輕稀土礦1處,中型2處,礦點14處,為重要成礦區。

2)憑祥成礦帶(Ⅱ2)

位於崇左、憑祥市一帶。構造上位於右江再生地槽南緣。成礦母巖為下三疊統北泗組中酸性火山岩為主,次為伏波山花崗斑岩,含礦面積約580km2。巖體稀土平均丰度:大青山REO 0.029%,伏波山為0.042%,風化殼前者一般含稀土REO 0.076%,後者為0.086%。礦體富集:大青山一般品位0.113%,伏波山為0.12%。屬低山丘陵地形。風化殼發育,厚度1.62~5.88m。稀土配分型別多屬低釔中銪輕稀土。有一定找礦潛力。

(3)桂東南成礦帶(Ⅲ)

位於雲開大山地區,包括梧州—陸川—博白—北海一帶。地質構造上位於岑溪-博白大斷裂帶以東,含礦巖體面積約2000km2。巖體呈北東—南西展布,包括廣平、長崗頂、清湖、陸川、柏枒等19個巖體,含礦巖性為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鉀長花崗岩、閃長巖、花崗斑岩(清湖巖體為中基性雜巖)等。巖體稀土丰度224×10-6~342×10-6。屬中低山—丘陵地形,巖體風化殼發育較好,一般厚度2.23~4.85m,風化殼含稀土REO 0.06%~0.185%。該礦帶內已發現大型礦床1處,中型3處、礦點15處,成礦遠景好。

(4)桂中桂西成礦區(Ⅳ)

該區為右江流域及柳江平原,東西長約360km,南北寬約270km。含礦母巖為下三疊統中酸性火山岩。多屬岩溶中-低山、丘陵地貌,風化殼發育。有一定成礦條件,但稀土研究程度較低。大致可劃分為兩個次級成礦區。

1)平果成礦帶(Ⅳ1):位於田陽、平果一帶。在右江斷裂帶西南側。成礦母巖以下三疊統中酸性火山岩為主,層位與憑祥、龍州一帶含稀土火山岩層位一致,均屬低山丘陵,風化殼發育,推斷有一定成礦條件。

2)來賓成礦區(Ⅳ2):位於上林、來賓一帶,成礦條件與Ⅳ1成礦區相似,但地質研究程度較低。

2.成礦預測

我們應用上節廣西風化殼稀土礦床成礦理論指導,結合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成果資料及綜合資訊的預測方法來圈定成礦預測區,為普查及資源調查選區提供參考,現將預測區分為A、B、C三類。

(1)A類預測區

成礦地質條件好,找礦資訊多,礦床、礦點多,化探異常明顯,礦源體出露面積大,風化殼發育,地貌地形有利,找礦潛力大,部分可開展稀土普查,大部可進行資源調查,區域性可進行詳查的區域。

(2)B類預測區

成礦地質條件好,有供找礦借鑑的資訊,有礦源體的巖體出露,風化殼發育,地形地貌有利,有礦床、礦點分佈,有找礦潛力,預測區內須進行稀土資源調查,區域性地段可開展普查。

(3)C類預測區

成礦地質條件較好,有一定找礦資訊,有礦源體巖體出露及風化殼較發育,有一定找稀土標誌,找稀土有一定潛力,預測區內應先開展稀土資源調查工作。

根據上述原則共劃分出A類預測區3個;B類預測區2個;C類預測區2個(見圖版Ⅵ,表7-11)。

表7-11 廣西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成礦預測區特徵表

續表

內蒙古現在怎麼樣了啊,回答字數在1000-10000

發揮比較優勢 發展特色經濟

加快內蒙古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

面向二十一世紀,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和發展鄧小平同志“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為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調整產業結構是一項重要的內容,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避免結構雷同,又是國家對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要求。因此,西部各省區必須從各自資源特點和自身優勢出發,準確定位,把握關鍵,突出發展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全面分析和認識內蒙古的各種自然資源以及區域特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情況認為,內蒙古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必須走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

一、內蒙古產業結構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到2001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4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2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60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23.4:40.4:36.2,產業結構逐步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農牧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已具備了生產糧食280億斤、飼養牲畜7000多萬頭(只)的能力,每年可提供商品糧100億斤、商品肉100萬噸、羊毛6萬噸、羊絨4000噸、羊皮1900萬張、牛皮110萬張和鮮奶109萬噸,成為國家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和商品糧基地。工業重型化結構得到改善,以農畜產品加工業為主的輕工業進一步加快發展,生產能力不斷擴大,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達到97億元,成為自治區第一支柱產業,湧現出了鄂爾多斯、伊利、仕奇、鹿王、興發等一批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能源、原材料等重工業穩步發展,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達到210億元,原煤產量、發電量、鋼產量分別達到8163萬噸、465億度和459萬噸。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

內蒙古經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農牧業、能源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稀土工業、生物高技術產業、草原文化旅遊等行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併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農牧業:內蒙古橫跨“三北”,東西長2400多公里,南北寬1700多公里,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的1/8,居第二位。其中,草原、人均耕地和森林面積居全國首位。豐富的土地資源,各異的自然條件,以及多樣的動植物分佈,為發展特色農牧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呼盟的奶牛和大豆,興安盟的水稻,通遼、赤峰的玉米,錫盟的牛羊肉,烏盟的馬鈴薯,巴盟的小麥,伊盟、阿盟的絨山羊等等,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目前,這些特色農牧業均在地區農牧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烏盟的馬鈴薯,年種植面積達到500萬畝,產量達到400萬噸,實現增加值10億元,佔全盟農業增加值的28%,同時還帶動了加工、保鮮、貯運等發展,目前有1.2萬個馬鈴薯儲存大戶,有3.5萬人、5萬輛車從事馬鈴薯運輸,大中型馬鈴薯加工企業共10戶,年加工馬鈴薯100萬噸。全盟馬鈴薯種植、加工、銷售實現增加值15億元,佔全盟國內生產總值的16.4%,已成為全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另外,內蒙古有13億畝草原,2.8億畝森林,環境容量大,汙染相對小,綠色產品是一大特色。2000年,全區已有65家企業開發綠色食品,登記註冊綠色食品176種,佔全國綠色食品總數的10%以上,未來開發潛力很大。內蒙古從東到西還分佈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沙區總面積11.2億畝,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3.3%,結合生態治理,發展沙產業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農畜產品加工業:農畜產品是內蒙古的特色和優勢,馬鈴薯、羊毛、羊絨產量居全國第一位,羊肉、牛奶產量居全國第二位,牛肉產量居全國第十位。依託農畜產品資源發展起來的農畜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內蒙古第一支柱產業,其產值佔全區輕工業產值的80%以上,佔全部工業產值的32%。特別是在馬鈴薯、羊肉、牛奶、羊絨等農畜產品加工行業優勢明顯,並具備了相當實力。2000年,全區羊絨產量近4000噸,已形成年梳絨1.5萬噸、生產羊絨衫1200萬件的生產能力,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利稅4.5億元,並擁有鄂爾多斯、鹿王等馳名品牌,羊絨產量、加工規模、工藝技術、出口創匯等方面均居全國首位;牛奶產量近80萬噸,已形成年加工鮮奶近80萬噸的生產能力,全區乳品加工企業109戶,生產十大類近300個品種,乳製品產量達到6.6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利稅超過3億元,伊利集團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2億元、利稅超過2億元;馬鈴薯產量700萬噸,大中型加工企業12戶,年加工馬鈴薯150萬噸;羊肉產量32萬噸,草原興發集團已形成年加工100萬隻羊的生產能力。

能源工業:內蒙古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比較豐富,煤炭探明儲量居全國第二位,其中,儲量在100億噸以上、適宜露天開採的特大型煤田有五處,現已形成年產原煤1億噸的生產能力。同時,內蒙古靠近水源,發電成本低,輸電線路短,具有煤轉電的良好條件,目前電力裝機容量達到96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465億度,向區外轉電186億度,是我國外輸電量最多的地區。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田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幾個為數不多的陸上特大型氣田,天然氣蘊藏量10.7萬億立方米,其中內蒙古境內蘊藏量4萬多億立方米。目前,內蒙古境內的蘇里格、烏審和大牛地三個氣田已在內蒙古境內探明儲量7200多億立方米,並建成了年產天然氣25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經過“九五”以來的快速發展,能源工業已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增加值已佔全區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8%。

另外,受電價的影響,近年來高載能工業已開始向能源基地轉移。內蒙古有豐富、廉價的能源資源,為發展高載能工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自治區政府還批准在烏海及周邊烏斯太、棋盤井地區建立高載能工業園區,並實行了優惠電價,大大促進了高載能工業的發展。全區電解鋁、電石、燒鹼、鐵合金、工業矽等高載能工業產品快速增長,高載能工業正逐步成為全區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稀土工業:稀土是內蒙古具有相對壟斷的優勢產業,稀土資源總量居世界之首,工業儲量佔全國的85%、佔世界的50%左右;稀土科研、技術力量雄厚,包頭稀土研究院是全國最大的稀土研究院;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惟一以“稀土”冠名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全國第一家稀土上市企業。經過近40多年的開發建設,內蒙古稀土工業已具備了相當規模的生產能力,在國內外稀土市場佔有重要地位。全區稀土生產企業100多戶,其中稀土骨幹企業近20戶,年生產稀土精礦能力已達到10萬噸,年處理稀土精礦達到能力12萬噸,能夠生產80多個品種、220多個規格的稀土產品。單一稀土分離能力達到6.3萬噸(按處理氯化稀土計),稀土合金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稀土金屬生產能力達到1.2萬噸,磁性材料生產能力達到160噸,打火石生產能力達到400噸,鎳氫電池合金粉生產能力達到1500噸,稀土拋光粉生產能力達到3200噸,基色熒光粉生產能力達到10噸。稀土精礦產量佔全國的60%、佔世界的40%,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稀土原料基地。同時,還發展了稀土永磁電機、磁選機、電錶阻尼器、稀土多元複合肥、稀土抗旱保水劑等大量技術含量較高的稀土應用產品,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稀土專案和應用專案正在籌建之中。目前,全區稀土行業形成固定資產近15億元,從業人員1.2萬餘人,年產值超過15億元,利稅達到2.5億元。

生物高技術產業:生物產業的發展一靠技術,二靠資源。內蒙古雖不具有人才和技術優勢,但具有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一是有多種野生植物資源,現已投入開發的有山杏、沙棘、蓯蓉、苦豆子等;二是有多種中蒙醫藥資源,像甘草、麻黃等;三是有多種動物臟器資源,如羊胎盤等。這些資源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藥用效能,開發利用價值很高。

草原文化旅遊:內蒙古是個絢麗多姿、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古蹟、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了獨特的旅遊勝景,別具北國風采,塞外情韻,是旅遊的理想之地。內蒙古地跨“三北”,毗鄰八省,面向京津唐,還具有發展旅遊業優越的地理位置。隨著交通條件、旅遊環境的不斷改善,旅遊景點的增多,近年來,內蒙古旅遊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旅遊人數超過了9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51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3%,旅遊業正逐步成為全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內蒙古發展特色經濟的思路和重點

根據內蒙古實際和現有經濟發展基礎,未來特色經濟的發展要以資源轉換為基礎,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依託優勢資源、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把內蒙古建成為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和綠色產業開發區、能源和原材料產業開發區、稀土科研、生產和出口開發區,通過“三區”建設,實現資源轉換、結構優化、產業升級、技術創新。

(一)農畜產品和綠色產業

以名牌產品和豐富的農牧業資源為依託,繼續加強農田草牧場基本建設,積極調整農牧業生產結構,以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為切入點,大力發展以綠色品牌為主的農畜產品及其加工業,重點開發羊絨、牛奶、羊肉、牛肉、皮革、馬鈴薯、玉米、小麥等主導產品產業化系列,鞏固和擴大羊絨、牛奶、羊肉深加工產品在全國的領先優勢。同時,要加強生態建設,大力發展沙產業,營造綠色環境。

特色農業: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根據各地氣候、土壤等不同特點,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按照合理佈局、各有側重、相對集中、形成規模的原則,建設區域性生產基地,形成區域性的名優特產品。重點建設具有內蒙古比較優勢和特色的優質專用小麥、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等農產品基地和綠色產品基地。

畜牧業:要充分發揮天然草原的優勢,按照增草、增畜,改良草場、改良畜種,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的“雙增雙改雙提”的指導方針,穩步發展草原畜牧業,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努力提高畜牧業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到“十五”末期,牛肉產量達到32萬噸,羊肉產量達到45萬噸,牛奶產量達到148萬噸,繼續保持全國的領先地位,力爭使畜牧業佔農業比重提高到40%以上。

沙產業: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防線,是內蒙古在西部大開發中,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加強生態建設,要把防治和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恢復生態植被的基礎上,適度進行產業化開發,發展沙產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近期重點進行沙棘、沙柳、山杏、麻黃、甘草、蓯蓉、有毒灌草、風積沙、荒漠藻類等的產業化開發,發展沙棘藥品、化妝品和保健品、沙柳掛麵箱板紙、杏仁飲料、風積沙微晶材料、麻黃素、蓯蓉酒、蓯蓉養生液等產品,力爭使沙產業成為內蒙古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畜產品加工業:以資源為依託,培育和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突出發展綠色食品和羊絨加工業。要充分發揮內蒙古獨特的綠色食品原料資源優勢,以名牌產品和優勢企業為龍頭,運用現代加工、保鮮、包裝技術,大力發展市場容量較大的牛奶、羊肉、牛肉、馬鈴薯、玉米、優質小麥等加工產品,使內蒙古成為全國重要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羊絨加工業要立足存量資產的優化重組,以壓縮、調整、創新、提高為核心,淘汰落後、過剩的生產能力,採用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改造現有企業,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花色品種。繼續培育和發展壯大鄂爾多斯、鹿王羊絨集團等龍頭企業,加快精梳羊絨面料、襯衣面料、高支精紡羊絨內衣等精、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使內蒙古成為全國主要羊絨生產加工出口基地。

(二)能源和原材料產業

要立足煤炭資源優勢,加快轉換步伐,大力發展煤轉電、煤轉油和潔淨煤生產。實施煤電轉換,加快“西電東送”,重點建設托克托、達拉特、元寶山等8大電源專案。同時,加快建設向區外送電的通道,完善自治區內電網網架,完成達拉特—永勝域、豐鎮—張家坊等電力外送主通道工程和區內220千伏及110千伏主網架工程。力爭到“十五”期末,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千瓦,發電量達到700億千瓦時,向區外送電量達到370億千瓦時。加快煤炭液化技術產業化步伐,積極配合神華集團儘早建成年產250萬噸煤轉油專案。積極發展潔淨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開發利用天然氣,建設鄂爾多斯氣田烏審旗至呼和浩特天然氣輸氣管道和呼和浩特、包頭、東勝等城市配氣工程,以及天然氣化工基地;推廣利用潔淨煤,大力開發風能、光能和地熱資源。

依託豐富、廉價的電力資源,發展高載能工業,實現煤電冶、煤電化聯營,促進煤炭、電力行業發展,重點建設烏海及周邊地區高載能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新材料,著力開發生產奈米材料合金粉、奈米碳酸鈣、稀土改性MC尼龍等新材料產品,形成新的產業規模。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傳統原材料工業的升級、改造,努力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把內蒙古建成國家重要的原材料生產基地。

(三)稀土產業

稀土產業的發展要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內蒙古輕、中稀土的優勢,揚長避短,根據市場需求,一是適度集中並優化和穩定發展稀土上游產品,加強、鞏固、提高稀土原料生產基地建設。二是在優化的基礎上突出發展稀土中游產品,提高現有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使全區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金屬、單一稀土金屬等中游產品的生產能夠滿足國內外市場不同層次的需要,成為世界稀土中游產品的集散地。三是有選擇的發展稀土下游產品和應用產品,繼續抓好稀土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發展稀土鋼、稀土鋁以及金屬材料和稀土抗旱保水劑、稀土飼料新增劑、稀土微肥等產品,加大開發稀土在高科技領域中的應用力度,發展稀土貯氫合金、稀土拋光粉、釹鐵硼永磁材料、鎳氫動力電池、稀土永磁電機等高科技應用產品。四是要充分發揮稀土科研人才的優勢,建立以包頭稀土研究院為主的骨幹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稀土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力爭在稀土科學技術、新材料和新產品研製開發方面接近國際領先水平。到“十五”末期,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稀土原材料及儲氫材料、鎳氫動力電池等稀土應用產品的科研、生產和出口基地。

另外,生物高技術產業、草原文化旅遊業等是內蒙古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朝陽產業,也具有很好的發展優勢。

生物高技術產業:要立足豐富的中蒙藥材資源和動物臟器資源,研製開發具有內蒙古特色的蒙藥、現代生化藥品和微生物工程產品。以蒙藥二次開發為重點,應用現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成方蒙藥現代產品開發,建設蒙藥開發生產基地,創造民族品牌。利用微生物和酶工程技術,開發生產新型工業微生物粉劑、酶製劑、功能食品及新增劑、微生物飼料、微生物農藥和微生物肥料等產品。繼續加強羊胎盤素、免抑肽製劑、金雙歧製劑、雙歧轉基因抗癌新藥等生物藥品的生產。

草原文化旅遊業:要充分利用內蒙古獨特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文化旅遊資源,圍繞草原景觀、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三大主題,開發草原旅遊、歷史文化旅遊、民族風情旅遊、邊境旅遊、沙漠旅遊、冰雪旅遊六大旅遊產品,重點建設呼倫貝爾草原生態旅遊區、錫林郭勒草原民俗旅遊區、鄂爾多斯成陵民族風情旅遊區等八個特色旅遊開發區,到“十五”期末,力爭使旅遊總收入達到77億元,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5%,把旅遊業發展成為內蒙古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促進內蒙古特色經濟發展應採取的措施

(一)加大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創造特色經濟發展環境

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內蒙古水利、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生態環境惡劣,應繼續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為特色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一是繼續爭取中央財政性資金更多地投入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二是積極爭取國家在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專案中多安排政策性銀行貸款、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三是積極爭取商業銀行加大對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的信貸投入;四是自治區本級財政也應加大投入比例。

(二)制定產業導向政策,引導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為了防止一哄而起,造成新一輪重複建設,有關部門應適時制定產業發展導向政策。根據各盟市資源特點、自身優勢和發展基礎,制定各行業區域佈局規劃,提出各地的發展重點,並從專案審批、資金安排等方面加以引導,使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規劃的重點區域進行流動,促進地區間經濟協調發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特色經濟形成規模

發展特色經濟,儘快形成規模優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離不了投資、金融、稅收、利用外資、對外貿易、吸引人才等政策方面的支援。在投資政策上,應加大對特色產業專案投資的傾斜力度,通過設立特色產業專項發展基金或銀行貸款貼息,支援和引導特色產業的發展。在金融政策上,應加大對特色產業的信貸投入,對於投資大、建設週期長的特色產業專案,適當延長貸款期限。在稅收政策上,對特色產業應給予減稅或免稅優惠。在利用外資政策上,應鼓勵外商投資於特色產業,並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方式。在對外貿易政策上,應進一步擴大特色產業生產企業對外貿易經營自主權,並在出口退稅、出口配額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在吸引人才政策上,應制定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引導專業人才的合理流動。